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推进、观影受众细分化的深入,我们对国产片商业性的关注与票房核心驱动力的追求也在逐渐更为理性和多元。以文化自信、现代精神、民族情怀和人性探问等元素为基础,旨在提升内容质量的大众诉求也越来越强烈。
在这样的产业语境中,一些优秀纪录片有机会进入了院线。据有关方面统计,2008年到2017年,共有46部纪录片院线上映。十年内,纪录片总票房为5.6亿左右。今年年初,被称为 “中国版《人生果实》”的纪录片《四个春天》在全国公映。这部纪录片由导演陆庆屹用一部带摄像功能的尼康D800相机拍摄,以他的父母为主角,讲述了四个春节家庭的日常故事。虽然纪录片保票房不容易,但是上映之后,发行方和已经观赏过影片的观众们,本能地形成了牢固的默契,经过口口相传,稳稳地让影片票房逐日攀升,挺过了第一周。在上映第九天,上座率15.7%,超首日票房。
这部逆袭的影片所蕴含的诗意和力量打动了许多人。它让那些在外奔波生活的人们想回家陪伴家人或者拿起电话跟亲人说说贴心话;它让那些在内心为生命困惑的人们,放下无止尽的欲求,回归生命的简单,把当下的生活过得有趣味有温度起来,获得一种自力更生和怡然自得的幸福感。
一个分割画面的长镜头,让这部纪录片不弱于任何一部大片。在这个镜头里,母亲在画左,安静专注地踩缝纫机。父亲在画右,深情投入地跟着电脑唱《朋友》。这个镜头带着魔力,拉着我坐在那里,本能地把自己曾经的过往一幕幕地回放了一遍。当缓过神来时,不觉已然泪目。
纪录片《四个春天》中,老人在做饭、歌舞、欢聚与离别时的种种可爱与可敬,让我想给身边所有人一个深深的拥抱,想说,“热爱生活,彼此相爱吧!”片中镜头细腻地捕捉着母亲哼着小曲切菜、踩拍子绣花和即兴唱山歌跳舞。镜头也深情地凝视着父亲专注地拉二胡和小提琴、吹笛子和箫,以及拉小提琴和手风琴。这些朴素的镜头后面充盈着满满的爱。特写里老人经历了岁月的手,依然清澈的眼,让我在看片时不禁动容,感慨生活的不易和美好。
到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阅历的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被宁静温柔的事物所吸引。正如纪录片《四个春天》里细腻描绘的那种优雅用心的生活状态。父亲的鞋底脱落,他随手摘来干草杆儿,捆绑住鞋底,怡然自得地笑言,“好玩!”四个春节,母亲都忙活准备年夜饭。在用作自制熏肉的大油漆桶底下,母亲一边点柴吹火,一边得意地拉起自制的熏肠,笑着说,“怎么样,哇不哇?”热爱文艺的父亲在楼道里悠闲地吹起长笛,在山间向远方引吭高歌。他感慨万千地说:“有乐器,有家人,此生足矣!”老人发现菜地里的蒲公英结出了毛球,在吹完两枝后,恋恋不舍地说“明天还要再来玩”。
姐姐病故这条叙事线包容了生活的恒定和生命的无常。姐姐这个人物可能是影片唯一的戏剧性所在。一些人担心如果影片都是写实性记录生活的内容,可能会枯燥单调,观众会坐不住。一些人觉得姐姐这条线本可以大写特写,加大影片的戏剧性冲突,可能会提高影片的观赏性。我觉得,百分之九十比例的生活写实记录,父母在其中渐渐地老去,时代与社会不经意间渐渐变化,这都是生活的恒定。与此同时,百分之十的一个人物的命运突变,姐姐在前面谈笑风生,在后面突然离去,中间没有具体的过渡和悲情的渲染,仅仅留住了病床上的微笑,这恰恰是生命的无常。这个叙事点,体现了影片主题的深度,导演对内容的把控力以及剪辑的功力。
生命本虚无,来者去者皆过客。面对悲喜,老人全接受,面对生活,老人懂珍惜,面对生命,老人存敬畏!镜头从远处记录了两人即兴在坟头起舞,望山歌唱。老人常到姐姐的坟头,种植花草,陪她说话。小雨中,父亲在身后为母亲举伞,母亲边整理花草边念叨着姐姐。在华语影片中能看到这样丰满厚重的东西,真得感动!
屋檐下的燕子一家也知道这两位老人活得精彩快活。它们来去迁徙,哺育后代,跟老人做伴分享生活!老人对它们的呵护和关爱,让我们感到了生活的温度,体会到了生命的延展度。父亲拉着母亲出来看回归燕子的时候,眼睛充满了爱意,脸上洋溢着童趣。真的美好!
《四个春天》里充满感人的细节,如老人认真地写年夜饭菜单、父亲觉得饭香时突然喂了母亲一口、两人激情地喝交杯酒、父亲童心未眠地享受着自己制作的马蜂窝、方形天井下圆形小池的空镜、父亲给母亲染发、母亲给父亲理发、父亲学习电脑上网和音乐剪辑、母亲学习玩微信时开怀大笑等等。
《四个春天》获得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纪录长片奖和第55届金马奖的最佳剪辑提名。导演陆庆屹的表达始于他在豆瓣的ID“起床,吃饭”,也被粉丝称为“饭叔”。2012年至2013年,他写了两篇关于父母的豆瓣日记《我妈》和《我爸》成为热门文章,随后,逐步形成影像,最后在各方支持下得以公映。《四个春天》让我们看到了已经失去的“诗意生活”和 “家庭情怀”,看过影片,让我们忍不住去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