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电影导演、编剧易华创作的剧本《一榻千秋》研讨活动在京举行。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电影局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原常务副主任高尔纯,中国艺术节基金会理事长、 历史学博士安然,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许柏林,国家一级电影文学编辑、中国电影报社原社长总编辑王迎庆等业界专家对剧作进行了审读研讨。
电影《一榻千秋》通过对东汉时期豫章太守陈蕃和“南州高士”徐孺子之间故事的讲述,展现了汉代廉臣陈蕃刚正不阿、勤政为民、礼贤下士的可敬风范和一代高人徐孺子遗世独立、冰清玉洁、忧国忧民的高贵品格。在研讨会上,专家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一致认为这个剧本很有特色,尤其在历史人物改编结合现实的努力中做得很好。主创团队表示,接下来将结合本次研讨会的意见建议对剧本进行修改完善,把电影打造成一部有温度、有价值、有分量的作品。
现把专家们对剧作的意见整理如下。
◎ 高尔纯(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原常务副主任)
电影剧本《一榻千秋》讲东汉时期豫章太守陈蕃和“南州高士”徐孺子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了王勃《滕王阁序》中“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典故的由来。宣传江西的历史文化离不开滕王阁,但人们对王勃《滕王阁序》中陈蕃与徐孺子的故事知之甚少。剧本《一榻千秋》独辟蹊径,通过陈蕃设榻向徐孺子虚心求教、诚心相交,让我们看到了汉代廉臣陈蕃刚正不阿、勤政为民、礼贤下士的可敬风范和一代高人徐孺子遗世独立、冰清玉洁、忧国忧民的高贵品格,他们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但他们维护正义、不畏强权、用行动扫除天下积弊的道德操守,都堪称后世的楷模和典范。
我认为剧本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四个方面:
1.历史题材去观照现实,题材有新意。豫章太守陈蕃对徐孺子的尊重和礼遇显示出一个有远见的为政者的博大胸怀。一榻虽小却体现了太守尊重事实爱惜人才的雅量。太守与高士间真挚的友谊和心灵间的沟通契合会让人产生共鸣。陈蕃不畏惧大将军梁冀的淫威,敢于将作恶乡里的恶霸朱济绳之以法,对今天反腐倡廉打黑除恶也不无启示。
2.滕王阁和王勃的《滕王阁序》是江西历史文化遗产,再现“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典故的由来,生动而巧妙地让历史古迹和文学名著活了起来,以此为题材进行电影剧本创作的还是首部。
3.故事集中,结构顺畅,将有限的历史素材尽可能多的利用了。剧本通过一个道具(坐榻),一个事件(处理朱济为害乡里案),写活了两个人物(陈蕃和徐孺子)。在史实和艺术虚构的结合上下了一番功夫。《后汉书·徐穉传》中记述徐孺子本人事迹不多,作者却能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一段故事,实属不易。
4.散文化叙事与历史故事的诗意表达。剧本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操作手法决定了未来电影不可能完全走商业片套路,势必把还原历史场景和塑造人物放在首位,即便是朱济一案,也未刻意在戏剧冲突上着力,剧本重视对东汉时期社会环境的展示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重视文学内涵的开掘,故事内容则相对单纯,为电影语言在声画方面的发挥留出空白。
剧本还有些不足,建议进一步完善,
1.关于“坐榻”的戏还不够精彩,能否再增加点故事?这是全剧的点睛之笔,陈蕃让人买了一个榻让徐孺子坐,太平淡。不妨把故事延伸一下,比如,陈蕃了解到徐孺子要有旧疾,坐立不能持久,其人又过于重情崇礼,不肯轻慢了客人,经常忍着疼痛正襟危坐,“谈笑自若”。陈蕃敬重徐的为人又愿意跟他交朋友,向他求教,才想出设榻的主意来。他特意让人按照徐孺子的身材做了一个可卧可坐、可依可靠的榻,专门用来招待徐孺子。在选材用料、工艺制作上也符合徐孺子的人品情趣,让徐孺子非常感动。这也为徐孺子后来制铜镜回馈陈蕃做了很好呼应。镜上千万不要写字,“民是肝,官是胆,”“肝胆相照”之类的话太直白,没了诗意。陈徐之交,是大贤大儒之间的交往,还用得着文字说明吗?看到铜镜就能揣测出对方的心意了。
2.徐孺子的刻画还嫌单薄,他在穷乡僻壤办教育,为淳化乡风民俗所作的贡献还可再编点故事。另外在细节上要把徐孺子写活,他有大智大德也有个性和怪癖,非常人所理解。不要让陈蕃一下子就看好他,有错觉、有误会才好。徐孺子解释陈蕃也应如此。有曲折,有波澜才会成为莫逆之交。
3.有些台词不妥,需要改写。
第7页,徐孺子:“天下三危:一、”之前,加一句“淮南王刘安曾经说过”。因为,“三危”的话出自《淮南子》,不说明就变成徐孺子说的了。
第9页,“读书人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朝大儒张载的话。汉代的陈蕃怎么能说出宋朝人的话?不妥,要修改。
第22页,徐孺子讲课“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是我无善。”这一段是网上发的一段心灵鸡汤,现代人模仿孔子的话。加在徐孺子嘴里不妥,要修改。
以上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
◎ 安然(中国艺术节基金会理事长、 历史学博士)
一、整体看法
电影剧本《一榻千秋》,故事完整,表达节奏流畅,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清雅严谨。通过东汉年间豫章太守陈蕃与东汉名士徐孺子之间厮抬厮敬、同声之应的君子之交,展示出有大志者陈蕃以除天下之患为己任的廉吏形象。赞颂了官廉民勤、地方太平的和谐社会。是一部弘扬正气、倡导廉政的正能量作品。
汉末大臣陈蕃,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此人为官正派,耿直硬项。桓帝朝,因犯颜直谏曾多次左迁;后虽得信任重用,却因和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阉宦,事败而死。此人所历,跌宕起伏,值得大书。剧本只是选择了他为官亲民的一段事迹。管鲍之交、恺悌君子的情感戏,历来是影视作品中的高点之一。本剧素材的选择,决定了剧本的创作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迎难而上,更难能可贵。
二、几点建议
1.开篇略显平淡,给观众的带入感不强。建议第一场(或第二场)动感强一些。如,以龙颜大怒、降职贬黜为开篇;或,赴豫章途中,路遇强人、遇到朱济类歹人行恶等,有较强视觉效果的戏开场。
2.从戏剧的冲突角度看,斩杀朱济再展开写,可以更加生动、扣人心悬。本剧亦可在此收场。
3.如果想刻意表现陈、徐二人的惺惺相惜,则应该在后面加戏。前面则应该着力表现两人相倚为强、朋心并力、患难与共的关系,以衬托出后面江湖上徐孺子对宦场中陈蕃抱诚守真的管鲍情谊。后面徐孺子可参与对落寞后的陈蕃的关怀,甚至为其奔走呼号。遂徒劳无获、郁郁不欢而终。
4.个别文字还需斟酌。例如:汉代,用膳等词还是专用于皇家,最多至王公。一般官员,还以饭、食为词。
5.豫章,今以南昌为核心的地区,多有古迹和传说。剧中应对此加以关照,使其为背景,唤起地方的认同感,以达到一举多得之目的。
上述建议不甚成熟,请酌处。
◎ 许柏林(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
1、剧本挖掘、整理了汉代清官陈蕃和高士徐孺子的故事,歌颂了陈徐二人的高风亮节和深厚情谊,传达了做人做事做官的真谛。剧本有力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有着切实的针砭力量和感化力量。可以说,选题精良、选材优质。
2、剧本成功地刻画了陈蕃和徐孺子的形象,他们有性格(爽直、清白),有志向(为人世扫除、振兴汉室),有情怀(儒雅、传道),有担当(扶弱抑强、除暴安良、主持正义),他们是在完善修养、修炼人格、成仁求道中为官为业的;两个人又互为知音知己,相互砥砺。两人之间的情感和境界,默契和支持,非常感人。
3、故事性较强。本剧围绕着强人朱济仗势欺人,抢男霸女,横行无忌,官奸勾结,如何处置?如何断案,展开情节,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结构节奏合理。
4、历史张力较强。陈蕃制榻和徐孺子制镜,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物像意义、故事内涵和人物关联,对于历史再现、人物展现、生活表现,都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同时,造纸、授业、传道等都传达出历史的味道和生活的意味。
5、建议再深化一些故事的复杂性,展现人物的成长性(双方或某一方),以体现精神认知与鼓舞的力量。
◎ 王迎庆(国家一级电影文学编辑、中国电影报社原社长总编辑)
易华导演近年来作品以现实题材居多。看到这次是写“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典故时,我不禁好奇亦为之一振。
查了查史料,徐孺子是东汉高士之首,陈蕃为“高士下榻”乃千古一绝。如此好的题材以前怎么没有影视作品表现呢?再寻找徐孺子故事,方知相关史料并不多,他的事迹主要是“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太守陈蕃为徐孺子下榻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因此,要把这一段佳话创作成一部成功的影片并非易事。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轮番专权,陈蕃外放到豫章做太守时期更是“跋扈将军”梁翼专权,这个梁翼把持朝政二十年,连皇帝都敢杀,“海内个个嗟叹,人人自危”。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官访民居,民下官榻”的故事,无疑是一股清流。 回到易华剧本,剧作并没有过多渲染朝廷争斗,而是着重描写官民之间的情谊,塑造了一位品行端正的“人杰典范”和一位礼待贤才,刚正不阿的官员形象,这样写也许是为了故事更好看,其实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在观照现实方面所做的努力。
目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宏伟方略之一,作者在选材和创作时非常敏锐地抓住了“弘扬正气”这一积极主题,实乃是与时俱进。徐孺子一生“邀官不肯出门”(这和当时的政治生态有关),但剧作对徐孺子辞官只是一带而过,着力点在他的行为规范及与官员的情义上。这样避实就虚可以看出作者的题旨。历史题材创作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作者在把握徐孺子人物形象时突出读书人的天下情怀,这样既尊重了历史,又使主人公的精神和形象得到了升华。这种处理无疑是成功的,值得肯定的。从一个典故演绎出一部电影,是真正让历史活了起来。既具有了历史价值,又具有了现实意义。
《一榻千秋》
▶ 编剧简介
易华。1963年12月生。江西籍。易华早年在南昌电影电视创作研究所从事电影工作,历任场记、制片、副导演等职,曾参与的电影《夫唱妻和》获中国电影“华表奖”。自2004年起开始独立执导电影。其作品《丰城剑气》被中国文联选为送戏下乡电影,《七彩马拉松》被北京体育电影周和上海国际电影节选为展映影片,并获得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
▶ 内容提要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千百年来赞誉中华神州的形象语。此句出自《滕王阁序》中名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本片讲述的是东汉太守陈蕃为东汉高士之首徐孺子设置专榻的千古佳话。
东汉年间,陈蕃从京城赴任豫章太守,因慕“南州高士”徐孺子之品行,经常请他到郡府论学长谈,并特意为徐孺子准备了一张坐榻,徐孺子一走,陈蕃就把坐榻悬挂起来,徐孺子再来时又放下。影片塑造了一位品德端正,一言一行无不符合做人道理的平民形象。刻画了一位刚直不阿,以扫除天下祸患为己任的官员形象。赞颂了官廉民勤之间的淳朴友情。是一部弘扬正气的正能量作品。
此剧本是根据黄奋奎、红开的中篇历史小说《人杰徐孺子》改编。
▶ 故事梗概
建和三年(公元149年)。尚书陈蕃从京城外放赴任豫章太守,他到豫章后未进衙署便带着侍从寻访到徐孺子家,不巧徐孺子不在。此时南昌县令已备下酒宴为新太守接风,他们急的团团转。
徐孺子平日以讲学为主,今天徐孺子到邻村造纸作坊指导技术,得知纨绔子弟朱济欺凌唐姑娘,张茂生路见不平,双方打了起来,县令收了朱济重礼把张茂生下狱。徐孺子来到舍衙拜望陈蕃,陈蕃恳请徐孺子担任豫章郡功曹史。徐孺子以兴教办学为由辞谢。徐孺子提起朱济恶行,陈蕃传来县令,县令有苦难言,说朱济的后台是大将军梁冀。
张茂生回家却被朱济打的卧床不起,此时县令已称病躲了起来。陈蕃义愤填膺,他派人抓了朱济。大将军梁冀得知朱济被抓,他派人送信给陈蕃,陈蕃拒不接见。送信的人假话说有公文要见陈蕃,陈蕃大怒,把送信的人暴打了一顿。朱济被正法,豫章百姓欢欣鼓舞,徐孺子非常佩服陈蕃的胆识。
陈蕃有空便上徐孺子家谈诗论世。徐孺子也时不时坐在太守府和陈蕃饮茶。徐孺子来访陈蕃都亲自放下坐榻招待,此景每每让徐孺子感动。他们讲史论典。两人每次分别,陈蕃都要将徐孺子送过石桥,而徐孺子送陈蕃则只将他送出家门即止。此事令随从李可不满,一日,李可忍不住折返想埋怨徐孺子过于高傲,只见徐孺子望着天空念念有词:“仲举兄此时到了石桥。”李可闻言始相信“徐稚每次是用心送陈蕃”之词。
梁冀恶贯满盈,桓帝忍无可忍没收了梁冀的大将军印绶,梁冀和他的妻子孙寿当天就都自杀了。皇帝下旨命陈蕃进京任尚书令。陈蕃离开豫章后,徐孺子仿佛失落了什么。徐孺子忽闻恩师黄琼仙逝,他亲往吊丧。徐孺子到恩师坟前祭奠,离去时也不去与丧主相见,他觉得心愿已遂,无须再打扰主人了。
徐孺子在家用心讲学,听学子们在议论朝廷争斗,徐孺子告诫:“读书人当为社稷分忧,妄议朝政非但于已无益,反而会败坏社会风气。”一日传来消息,陈蕃为李膺申诉上疏劝谏被罢官。徐孺子听后忧积于心,第二天他病倒了。病榻上徐孺子写信让儿子送去京城,季登带回了陈蕃的回信,也带来了陈蕃被害的噩耗。徐孺子遥祭亡友:“仲举兄!孺子自愧不如啊!我没有勇气像你一样登上朝堂,整顿朝纲。你在险路上一路呼号,我却拿不出神妙的计策应答。仲举兄!我要葬入你的坟墓向你请罪。请你在那边帮我准备好坐榻,我要与你谈经论史,讨论如何建立不朽的功勋,怎样留下不灭的美名。”
灵帝初年,朝廷用蒲轮车礼聘徐孺子,适值徐孺子去世。徐孺子灵魂随陈蕃上路,时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