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月21日,已上映11天的《“大”人物》总计票房收入超过2.8亿,目前豆瓣评分6.7分。这部翻拍自韩国电影《老手》的警匪动作片,有小人物的命运抗争,有对社会现实的触碰与表达,也有颇具热度的演员阵容,却遗憾没能成为市场上的大“黑马”,进而续写国产电影让人惊喜的“现实主义”奇迹。翻拍是一把双刃剑,在借力于前作所带来的人气关注、话题资源和更为安全的资本回报的同时,新拍的作品也不得不承受可能更为苛刻的对比、审视和评价。
《老手》是2015年韩国电影的票房冠军。在人口仅5000万的韩国本土市场,该片观影人次超过1300万,票房收入1000亿韩元(约6亿人民币)。
在韩国,家国痛史与批判现实向来是最容易获取观众青睐,实现票房大卖的题材。久经商业电影熏陶的本土观众为何对《老手》趋之若鹜,稍前的一则新闻可以成为很好的注脚。2014年12月,大韩航空会长千金乘坐自家航班时,因机上提供的坚果未拆封而勃然大怒,甚至强令飞机返航,包括机长在内的全体空乘人员被迫下跪道歉,事态才得以平息。
《老手》能成为现象级的“爆款”,是因为它准确地戳中了这个国家的病灶——“财阀经济”和与之伴生的政商勾结所带来的社会之恶——以及这种社会生态下,普通人生活的卑微艰辛。无权无势的小警察该如何斗败权势炙手的财阀公子,《老手》的故事尽管常被评论为少有新意,却能力压同期上映的《碟中谍5》、《暗杀》等大片,这真切地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心理,渴望从贴近现实的影片中获得更妥当的慰藉。
邪不胜正是警匪片稳定的核心命题,《老手》尤其出彩之处,是把虚构的惩恶扬善故事讲得格外“接地气”。掌控了韩国经济命脉的私人财团,主导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腾飞,也是当今参与国际竞争的中流砥柱,被称为是“不可或缺的社会之恶”。这是韩国的现实,作为影片,既不能放任财阀不受制约的权力与欲望的膨胀,又不能鼓吹社会阶层之间的敌对和仇视。
《老手》所传递的理念,借用警察(黄政民饰)的话,是“道个歉就能解决的事,何必弄出这么大的风波”。影片在克制的暴力表达背后,有着超越善恶对立更大的格局。按下权贵桀骜的脑袋,倡导不同阶层的对话,肯定普通人的尊严和价值,描绘法制社会公平公正的愿景,《老手》用坚定的立场和开阔的视野,为观众建构起了可以期待的希望。
在了解韩国社会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更清晰地辨别《老手》的价值所在,也能更好地讨论翻拍的难度所在。
从叙事结构、情节编排、人物设置到性格表现,《老手》与《“大”人物》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当然,从强拆、学区房、地产商、富二代、警民联欢等有着鲜明特色的词语中,无疑可以识别出后者在翻拍中本土化改编的努力。
值得思考的是,这两个几乎孪生的电影故事,为何会有着相对悬殊的市场反馈。用直观的感受来说,《“大”人物》的故事还不够“燃”。
对经典影片的翻拍,需要创作者将原来的文本,进行中国特色的改造和再创作,使影片在故事背景、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对一个特定时期大众心理的精准把握。
当下中国观众心中的爱、恶、惧是什么?那些被反复提及的特色词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大众心理?从2018年让人念念不忘的《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甚至《无问西东》等影片中,应该能找到线索和端倪。我们的时代的确有胡作非为的“二代”,但对社会而言充其量是疥癣之患,并没有如同韩国那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较于预先的期待,《“大”人物》离当下的现实确实远了一些。而拘泥与仓促共存的改编策略,又在一些细节上暴露出问题。比如从风格上,《老手》全片以情绪为基调有着变化,前20分钟的智破偷车案,借鉴了成龙早期电影的滑稽打斗路数,是主要的笑点所在;正反交锋的中间段落通过几次反转,揭开了冷酷的现实真相;结尾处的以命相搏,讲究拳拳到肉的质感,主打悲情感人。《“大”人物》在开篇的假币案中,直接以动漫加快叙事节奏,在这部追求现实感的影片中,多少显得突兀。
对改编最大的挑战应该来自于中、韩两国电影文化上的差异。原作中黄政民饰演的主人公为了破案可以不择手段,是典型的个人英雄。大卫·波德维尔曾指出经典好莱坞叙事策略的目标是“将时间和空间个人化,以遵守以心理因果性为基础的经典叙事”,个人化是好莱坞类型大片英雄塑造的惯常规程。黄政民在片中既要对抗强大的财阀势力,又要对抗警察内部贪腐人员的阻挠构陷,查找真相的过程因此也充满了戏剧的张力。
《“大”人物》中王千源饰演的警察则是“体制内”的英雄,他首先必须是体制的楷模和道德理想的践行者。近年来以“特战片”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类型化建构所创立的“体制内”英雄个人化的模式(地域的偏远,比如海外、边境;身份的变化,比如退伍、卧底),也并不适用于影片的人设。王千源只能以执拗的性格来对抗看似不合理的条例和命令,这让他与“富二代”的对抗也掣肘甚多。事实上,这个角色并没有成为打垮“暗黑势力”的终极英雄,在观影时我一度觉得,他和局长的争执已经开启了另外一个疑问,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反贪),是不是可以牺牲一些个体的尊严和利益?
本土化改编之难,几乎不亚于原创,翻拍这把双刃剑,《“大”人物》或许挥舞得还不够流畅。但就如影评人梅雪风在总结2018年时喜悦的表达,“国产电影在兼具现实的穿透性,同时能在票房,以及舆论场上同时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是形成一种潜在的潮流”,《“大”人物》即便只是潮流中一朵并不显眼的浪花,依旧值得我们的鼓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