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将因氦闪而毁灭,人类不愿放弃自己的家园,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的生存家园的故事。当《天地大冲撞》、《世界末日》、《星际穿越》等西方科幻电影在全球银幕上播散着“到遥远外太空寻找人类希望”的生存逻辑和文化道统时,80后中国新生代导演郭帆采用苏联重工业式的粗狂风格,将“人类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的镜像推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国人孕育于农耕文明之上的对土地和家园的深沉情怀。这部被称为或将开启中国科幻新篇章的太空灾难片,在依照本土文化逻辑建构起的视效场景、情感伦理和价值理念中,恣溢出基于丰富生命体验的理性之光与感性之美。这一要用2500年、100代人去实现的流浪之旅注定悲壮且浪漫,它承载着愚公移山精神和集体主义内核,满怀对人类生命的无限敬畏,在广袤宇宙中找寻光明与希望,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与表达。
如若将《流浪地球》放在影史纵向流变脉络中加以审视,它在类型创新和工业实践层面都将注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上世纪30—60年代,《六十年后上海滩》、《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等带有科幻元素的影片在初试啼声后便匆忙谢幕。直到改革开放后文艺领域融化坚冰,以《科幻世界》为阵地涌现出一大批科幻作家和科幻小说,催生了《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魔表》、《大气层消失》等对科学技术尚有负面想象的影片,不过它们因缺少视觉特效只能在踌躇中前行和探索。新世纪以来,《长江7号》、《机器侠》、《全城戒备》、《蒸发太平洋》等尝试向好莱坞科幻类型看齐的影片,但因类型经验不足、工业基础薄弱等原因仍在迷惘中徘徊。2015年是拨开迷雾、播散希望的一年,据统计,确定立项及投拍的科幻电影项目达86部,这让本已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业显现出大气磅礴想象未来的格调,尤其是“重工业电影”的提出,为打造与好莱坞大片比肩的科幻电影保驾护航。也正是整个电影业的齐心协力,在筚路蓝缕中小心求证、谨慎推敲,才让2019年的电影银幕如此星光璀璨,也才让中国电影人自信地抬头仰望星空。
当刘慈欣充满激情的想象力与郭帆拍摄科幻电影的梦想不期而遇,《流浪地球》展开了一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工业化探索。3000张概念设计图、7000多工作人员、8000张分镜头画稿、30多分钟的PreViz动态分镜预览、上万件道具、近10万米延展平米实景搭设……这不仅保证了《流浪地球》的视觉奇观体验和严谨的世界观,也是对中国重工业、高概念电影的一次全面检视。包括影片中的核聚变发动机、引力弹弓(助推)效应、洛希极限、比邻星等烧脑硬核科幻知识,还有最先进VR堪镜技术协助拍摄的地下城、宇宙飞船、冰冻的地表、运载车、引爆木星等特效场景,细致到“外骨骼”防护服、宇航服的设计,让对好莱坞视效大片产生业已审美疲劳的国内观众大呼震撼。尽管借鉴了《星际穿越》、《盗梦空间》、《机械战警》、《2001太空漫游》等影片的科幻元素,但其中75%的硬核特效基本由国内特效公司完成,《流浪地球》刷新了大众对国内特效水平的认知,充分显示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自信。
更为重要的,当剥除《流浪地球》层层的科幻外壳,包裹着的是中国人对故土家园的情感和依恋,这一贯穿影片的精神内核成为影片的“精气神”。在刘慈欣看来:“太空航行是一种离开本源文化去流浪的情结,如果把地球变成宇宙飞船,就有了更深的含义——我们不是在流浪,依然和我们古老的文化在一起”。就像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带有中国人独特情感的城市地标,无论是被冰封的北京央视大楼、北京国贸大厦,还是被摧毁的上海东方明珠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都将是对银幕前观众的情感冲击,这些极具现实代入感的场景也负载着未来能够得以重建的希冀,以及将中国人的情感放到整个宇宙太空中去审视的维度,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自信呢?就像由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刘培强,已经完成了由民族英雄向世界英雄的蜕变,这是一种大国自信的彰显,也是一种中国气派的传承。
难能可贵的是,郭帆在影片中还倾注了对灾难之下生命的思考,就像多次出现在大俯拍镜头下的地球救援队,齐心协力在修复行星发动机;大远景镜头、重复蒙太奇里木星吸走地球的大气层,人类命运危在旦夕,抽签决定进入地下城,领航者预设放弃地球自保程序,面对艰难的生死抉择,都是触动人类共通情感的伦理追问。相较之下,在广袤宇宙中显得孤独而弱小的人类,反而凭借着智慧、勇气和坚毅渡过了难关。影片还传递着生命中不乏奇迹的价值观,身着红色防护服的韩子航、刘启和朵朵,象征着一种情感的力量和精神的传承,代表着活下去的希望。影片中无处不在的父子情、祖孙情、兄妹情、战友情,它们承载着必将融化寒雪与坚冰的希望,即便有过隔阂、有过背叛、有过误解,但终将团结起来重建人类家园,这是信仰,也是希望,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式表达。当然,不少“骨灰级”科幻粉仍会发现影片中存在的技术上的槽点,但《流浪地球》将本土文化融入科幻类型的开拓性探索,将创意与工匠精神妥协融合的工业美学实践,为我国科幻电影带来了扬帆起航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