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动画改编是将同题材或者同名的漫画、文学、戏剧、电影等进行动画改编,例如美国的《花木兰》(1998年)、《狮子王》(1995年)、《冰雪奇缘》(2013年),法国的《我在伊朗长大》(2007年),日本的《萤火虫之墓》(1998年),中国的《小倩》(1997年)等。传统意义上的动画改编将动画视为一个单独的整体。但是,定位于春节档的《小猪佩奇过大年》则是将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小猪佩奇》,外置了一个以春节家庭聚会的歌舞剧框架,《小猪佩奇》的动画则是镶嵌不同的段落中。
美国的动画歌舞已广为人知,《美女与野兽》(1994年)、《狮子王》(1995年)、《钟楼怪人》(1996年)后,2013年的《冰雪奇缘》更是将动画音乐剧的形式推向了高峰。美轮美奂的歌舞画面与激扬跌宕的音乐,铺设了一个童话世界的奇遇,而且,喜剧性的框架,营造了狂欢的场域。
《小猪佩奇》的豆瓣评分为9.2,虽是英国人的思维与乐趣,但契合了儿童的童真与生活,以至于孩子们乐此不疲。很多成年观众在陪伴孩子看此动画片的时候,惊叹于影片中的奇思妙想的同时,也会开怀大笑。国产低龄电影难以比肩。2016年,《小猪佩奇》的全球收入70亿元人民币。佩奇的话题和身影占据了很多的微博、抖音、朋友圈,奥迪、福特、华为、可口可乐等品牌还纷纷把佩奇镶嵌在自家品牌Logo里中。2019年春节前,小猪佩奇的形象还上了中国“福字”的花纹,甚至还有佩奇造型的窗花。如此巨大且成熟的IP进行动画改编,具有极大的营销优势。但是,合家欢主题的《小猪佩奇过大年》在豆瓣上的评分仅为4.1,关于该片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
现实人物与角色情感的错位
除了歌舞方面的粗糙之外,饱受诟病的,主要还是对英国动画《小猪佩奇》的引入,过于生硬。基本上都是姥姥、奶奶、爸爸讲故事,然后是生硬地切入《小猪佩奇》动画片,甚至连转场镜头都没有;为了表示故事语境的贯通,讲故事人会在动画部分插入一两句解释性的台词。当一集动画片结束后,再生硬地回到现实空间。作为幼儿观众,可能觉得不伦不类。笔者在影片结束后,随机问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她说:《小猪佩奇》太少了。可见,对于对《小猪佩奇》抱有期待的小观众而言,确实有些失望。
另外,姥姥的性格和心理是硬伤。《小猪佩奇过大年》中的姥姥、姥爷是南方人,爷爷奶奶是东北人。南北饮食的差异,剪窗花、放鞭炮、扫房子、送红包等民俗,让小朋友们觉得新奇。但是,对于温文尔雅、含蓄内敛的姥姥而言,如果将作为东北人的奶奶刻画为开朗、热情、直率、幽默,二人就已经形成了反差。但是,影片中的奶奶过于强势和自以为是,这让远道而来的姥姥估计有些不舒服。作为观众,苛刻而言,奶奶的有些表演,达到了失礼的程度。例如,姥姥讲完了故事,掏出红包想送给孩子们,这时候,奶奶强势地提出,要去剪窗花。面对此,姥姥低头不语,只得忍让了。在众人欢笑的时候,姥姥拿着《小猪佩奇》的故事书,到房间的一个角落里,去熟记故事内容。奶奶和面、擀皮的时候,竟用了武侠风格的影像,此时,奶奶成了一个搞怪的形象。做饭的时候,奶奶武断地要倒酱油,被姥姥阻止的时候,影片中出现了二人抢夺酱油瓶子的镜头。现实生活中,奶奶对于远道而来、短暂聚会的亲家母,一般都是热情有礼、谦让含蓄,甚至要多询问一下对方的要求,民谚说:礼多人不怪,目的是让人家倍感宾至如归的轻松。而影片编剧为了制造冷笑话,将奶奶刻画成了强悍、无知而又自以为是,某种程度上,这丑化了奶奶形象,更与《小猪佩奇》中长辈的谦和、宽容、慈爱与乐观,形成了反差。
与故事片不同,动画片的主调是塑造美好的人性,以便于冰释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心结,同时,契合并强化幼儿观众的童真心性。可见,尽管《小猪佩奇过大年》中,有各种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是隆重的春节期间,都无法掩盖奶奶的失礼所造成的“情感错位”。以此深入揣度,姥姥给孩子们讲述《小猪佩奇》的故事,一方面是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另一方面,是否也在避免与奶奶之间的尴尬呢?所以,影片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一个疙疙瘩瘩的梗塞的感觉。
现实与动画的情感贯通
尽管有上述的不足,但是《小猪佩奇过大年》依然是国产动画的一个有益探索。国产动画一般都是历史或者玄幻题材,现实题材很是少见。《小猪佩奇过大年》则是将现实生活转化为歌舞剧,这也是中国动画的探索。因为,这打破了国内观众对动画理念的约定俗成的认知,即“动画”就是动画电影或者电视动画系列片。其实,动画与故事片可以进行不同比例地配置和组合。例如,1947年东北解放区的动画《皇帝梦》被收录在十七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中的第四集。这样,动画《皇帝梦》 就以纪录片作为整体阅读框架。与此类似,《与巴什尔跳华尔兹》(2008年)是以色列导演阿里·福尔曼制作的动画纪录片。该片大部分都以二维动画样式,讲述一个有心理创伤的老兵“我”——阿里·福尔曼——回访昔日的九位战友,以探究1982年黎巴嫩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发生的原因和真相。影片结尾则是真实影像,是纪录片影像,展示了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冲入难民营、屠杀没来得及撤走的、手无寸铁的老幼妇孺。《皇帝梦》和《与巴什尔跳华尔兹》都是成人向动画,那么,儿童的现实生活如何与动画进行有效融合呢?
美国动画《南方之歌》(1940年)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影片中,父母离婚后,爸爸把妻子和还是儿童的儿子乔尼送到了南方乡下农场的外婆家。陌生的环境迫使小乔尼想要离家出走,去伦敦寻找父亲。有幸的是,郁郁寡欢的乔尼遇到了爱讲故事的、慈祥乐观的黑人大叔雷米斯,雷米斯针对乔尼不同时期的心情,间断地给他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气愤的小兔子要离家出走,口头禅也是:再也不回来了。但是,很快遇到了麻烦,被狐狸设计的绳子吊起,眼看磨刀霍霍的狐狸赶来,小兔子欺骗走来的大熊说:被吊起可以有美餐,大熊被吊起了,小兔子才安全逃到家中。第二个故事,小兔子遇到了狐狸与大熊做的假人,被黏住了。机智的小兔子说:不要被扔进带刺的灌木丛,狐狸落入了圈套。小兔子逃脱了。第三个故事,被捆好并将要被烧烤的兔子,谎称带大熊和狐狸到神秘可笑的地方,没有想到是蜂巢,当熊和狐狸被蜜蜂追赶和蜇叮。兔子笑了。可见,与《小猪佩奇过大年》具有类似结构的《南方之歌》是以真人故事片为主体,通过动画解决了小乔尼的内心困惑,焕发了小乔尼的喜悦与希望。
然而,《南方之歌》中也有很多的现实场景,例如,乔尼想通过牛场,抄近道追赶雷米斯时,被牛撞昏了。也有现实问题,例如,一天深夜,热心的雷米斯大叔送多日不归的乔尼回到了家门口,却被歧视黑人的乔尼的妈妈桑妮赶走了。影片的结尾是,乔尼醒来,看到了从伦敦归来的父亲,其家庭也重新接纳了雷米斯大叔。
综上所述,现实性与动画的断裂是引发《小猪佩奇过大年》褒贬不一的主因。但是,应该明确,现实性是国产动画需要加以延用和深耕的特性,这将极大推进国产动画题材与类型。需要引以为鉴的是,故事片作为动画的框架,真人角色之间可以有歧见,但是不能没有美好、细腻的心性;真人的生活与动画展示的内容之间,是多层次互为贯通的细流,如果武断地切割和断裂,动画就成了真人世界的工具,对于弱小心灵和社会知识不高的孩子而言,也是一种不尊重。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