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林莉丽)2018年12月,距离电影院线制改革实施16年之后,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电影院线的成立条件和退出机制。作为首批申请者和受益者,博纳影业率先拿到文件出台后的第一张院线牌照,这也是继“电影发行许可证”、“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之后,博纳影业拿到的第三张行业准入牌照。
院线牌照的取得,进一步完善了博纳影业的全产业链布局。沿着三张电影牌照的收获轨迹,大约可以勾勒出这家民营电影公司20年在场的道理。
1999年,28岁的于冬创立了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那时的于冬可能不会想到,15年后他投资的一部主旋律电影票房能做到8.8亿元,超过1999年全年票房;20年后,博纳影业多部主投主控影片集体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望掀起主旋律电影创作新的高潮,其中也包括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航空题材电影《中国机长》。
2000年,于冬向当时的广电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成为第一家获得发行试点资质的民营企业。经过最初的试点,2001年包括博纳在内的首批7家民营企业获得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博纳拿到了第一块行业准入牌照。
2002年,新《电影管理条例》颁布,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肯定了民营制片,电影制片准入门槛降低。2003年,博纳拿到了第二张行业准入牌照——《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正式进入上游制片。
2019年,期待已久的院线牌照落袋,院线版块正式进入“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展快车道。年内,博纳计划完成25家新店的开业目标,年底完成全国100家影院的发展目标,未来达到全国800块银幕的市场规模……具体到不同梯次的市场,商业零售业态的细微变化也是博纳影院版块布局和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比如,随着电商进入新零售,购物中心的业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大而全的百货公司形式,而是向超市、餐饮、娱乐等生活刚需业态集中,便民的社区类电影院正是其中的刚需业态之一。(详见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