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落实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重要部署,贯彻落实“上海文创50条”精神,以提高电影创作质量、促进电影市场规范发展、完善电影产业布局为抓手,全面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建设。上海电影以振兴上海电影产业、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为目标,着力完善上海电影产业政策环境,打造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覆盖全产业链的上海电影品牌。
◎ 促创作、出精品
全面提高“上海出品”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2018年,上海共生产电影完成片86部,35部上海出品影片进入院线上映,累计票房约10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0%。上海出品影片票房占全国国产片票房的27.4%,4部上海出品影片进入全年国产片票房前十位。
上海电影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创作重点,推动了《春天的马拉松》等一批优秀的主旋律影片的完片上映,推动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重点项目《攀登者》、《天之眼》的创作生产。《春天的马拉松》被中宣部列为国家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上映后获得观众好评。
2018年类型多样的“上海出品”成为全国电影市场的黑马,获得观众的充分认可。除现实题材《我不是药神》成为全年现象级作品外,还有黑色荒诞喜剧《一出好戏》、展现了北漂青年艰苦奋斗历程的《后来的我们》、重现经典港味的《无双》,这四部电影被观众和自媒体选为2018年十大最值得观看的优秀国产影片。上海电影的成长获得了国内外业界的充分认可,2018年共有10余部电影在国内、国际重要电影节上入围或获奖,是近年获奖最多的一年。电影《明月几时有》获得了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我不是药神》获第1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华语故事片等4个奖项,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主演徐峥凭借出色表演获得第55届中国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此外,《撞死了一只羊》获2018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雪暴》获第2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第一次的离别》获得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江湖儿女》入围2018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等,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 保增长、优服务
全面推动上海电影市场提质升级
2018年上海通过年检、星级影院评定等多种管理手段,促进上海影院的放映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上海影院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电影院数量持续稳步增长,全市共有影院360家,银幕数2158块,座位数30万4082个。上海地区影院票房为36.92亿元,放映场次403.16万场,观影8727.52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5.42%、19.55%、5.07%,以上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城市第一。在2018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公布的三批严重违规影院的名单中,上海继2017年后继续 “零上榜”。在硬件方面,上海共有870个影厅安装有LED电影屏幕、杜比剧场等高科技放映设备,拥有高新设备的影院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一批经营模式世界领先、技术设备世界一流的影院。
上海电影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达到70400场,观影人次约450万。连续第13年实现“一月一村放映两场数字电影的目标”。进一步拓展了“关爱老人,优惠观影”参与活动的影院覆盖面,参与线下优惠观影活动影院从150家发展至180家影院,丰富了上海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 找差距、补不足
全方位提升上海电影产业能级
2017年底,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影视产业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焕发中国电影发祥地活力,振兴上海影视产业,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
一方面,为提升上海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上海打造了“1+3+X”发展格局,“1”是在松江建设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构建人才培养孵化类、影视制作投资类、影视取景拍摄类三类特色影视摄制服务功能区,整合若干影视产业资源。2018年,上海推动松江高科技影视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昊浦影视基地、中视儒意影视基地顺利开工。继续推动环上大影视产业园区等静安各大产业园区、普陀区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集聚带、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的建设。推动盐仓影视基地、车墩影视基地等拍摄取景地的升级。车墩基地、胜强基地、盐仓基地共接待了《大浦东》、《八佰》等138个影视剧组的拍摄、制作,影视拍摄数量正在逐步增长。
另一方面,上海将人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鼓励本市电影院校继续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支持高校各类电影人才孵化项目。同时推动坏猴子72变计划、腾讯企鹅青梦计划、香蕉掘地计划、阿里灯塔学院、爱奇艺“17”计划、电影频道“优创”计划等影视企业的“项目+人才”的培育计划,并重点关注培养其中优秀的青年编导人才。青年导演文牧野的处女作长片《我不是药神》就是坏猴子72变计划的产物。爱奇艺影业“17”孵化成果吕聿来导演的《桃源》和周劼导演的《淡蓝琥珀》分别获得了第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国新生代单元最受欢迎影片和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新奖最佳摄影。
◎ 做优做强三大电影品牌
打造成为中国电影面向世界的“上海主场”
做优做强“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影视拍摄服务机构”、“上海艺术电影联盟”三大电影品牌,打造成为中国电影面向世界的“上海主场”。
打造好上海电影节品牌,高水平办好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节的国际性、专业性、惠民性得到全面提升。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10天内,票房收入超过2700万,在所售的50多万张的票当中,将近6万张的票是全国各地的影迷飞到上海来买走的。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各个板块上充分发力,不断提升评奖、论坛、展映、市场等项目运营水准,创新拓展“一带一路”国际电影节联盟活动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惠民活动,国际电影节正在成为上海文化的一张金名片,也彰显着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健康发展的态势。
打造好上海电影服务品牌,依托上海影视拍摄服务机构,为全球影视机构提供优质、免费、高效的拍摄服务。2018年,上海影视拍摄服务机构全年受理政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1702件次,项目受理达标率为100%。接受咨询服务的单位共1189家,接受协调服务的影视剧组共70个。为《怪物专卖店》、《悲伤逆流成河》、《幸福里99号》、《未来未来》、《我的日记》、《飞驰人生》等多个电影项目做好了拍摄服务和协调。
打造好上海艺术电影品牌,发挥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的示范作用,创建多样化的电影放映空间。策划推出了集红色旅游与红色观影为一体的“红色电影之旅”活动、“我的电影党课”活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影展”活动。成功举办德国赫尔佐格大师展等多个海外艺术影展。2018年上海艺术电影联盟通过多元的艺术电影放映交流活动,拓展了上海市民的观影选择。(上海市委宣传部电影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