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
尝试主旋律影片的类型化叙事 追求新疆电影的独特艺术气质
电影《昆仑兄弟》紧紧围绕诚信和友善展开叙事。结对认亲干部徐昆在南疆和田,与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得知她的儿子马尔丹数年前因为把和同伴一起找到的一块价值不菲的玉石丢失,被全村的人当成“骗子”,离家出走。未婚妻迪丽拜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热依汗大妈思念儿子过度,眼睛近乎失明。内心封闭的她不愿接受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去看病就医。徐昆为了说服老人去治疗眼睛,历经重重波折,终于找到了那块丢失的玉,还马尔丹清白。影片最后,热依汗大妈眼睛恢复光明,并与阔别已久的儿子马尔丹重逢,喜极而泣。徐昆也和马尔丹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情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影片中,徐昆和马尔丹用诚信和友善托举起了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用真心铸就的兄弟情谊,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时代篇章,更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试想通过这部影片,让广大观众深切体味到真善美的无穷魅力。
这部影片的创作,我们力求电影语言现代化层面的守正创新——以诚信友善的视角进入,反映民族团结的大主题。我们尝试着主旋律影片类型化叙事的表达创新,追求着“新疆电影”所要呈现的独特艺术气质。这部影片也是我们新疆电影人不忘初心,紧紧围绕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讲好新疆故事的又一次实践。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用最真切朴实的镜头语言讲好普通人的故事,力求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 编剧李牧时:
传递真善美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传递真善美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在创作剧本时,我们希望将两位主人公表现出的真善美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能够深切体会到真善美的无限魅力和巨大力量。
主人公马尔丹生活在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结亲干部徐昆生活在乌鲁木齐,相距1500多公里,两人社会角色不同,差别很大。但他们都处在两难的境地中,灵魂正处在锤炼之中,最容易展现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他们在选择中都走向了正确的方向。
▶ 导演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
记录时代精神,并为时代明德
《昆仑兄弟》是一部以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背景的类型化的主旋律影片。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2016年秋天启动的遍布新疆的重点活动。100余万干部职工,奔赴天山南北城镇、乡村、牧场与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这一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了记录和讴歌这一新疆历史发展上的伟大时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了这部影片。
走进新时代的新疆各族儿女,紧紧围绕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谱写着“建设美好家园,共圆祖国梦想”的美好篇章。我们影片所要呈现的目标,就是通过刻画好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典型人物,记录我们的时代精神,并为时代明德,这也是我们影片艺术创作的总体构想。
由于影片两个拍摄地之间距离2000公里,每次转场都需要三四天,演员刘之冰经常是演完戏就去医院吸氧,之后再回来拍摄,这一点感动了全剧组的人员。
同样让我们感动的,还有当地的老乡,各民族老乡为我们无偿提供各种道具和自家的院落供我们拍摄,还给我们提供带路服务,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因为他们都知道我们在拍摄一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影片。
▶ 影片导演姜宏:
见微知著,以平凡见真诚
我以前做制片工作,阿不都克力木导演以前做演员,我们都是首次做导演,我们称自己是“天山兄弟”。阿不都克力木导演对表演把控非常好,因为是主旋律电影,表演的度要把握好,要求演员表演要自然,不要脱离生活语境。我是制片出身,逻辑性比较强,日常生产安排,拍摄计划,剧本调整,我做得多一些。
作为一部紧贴时代的主旋律影片,最重要是在创作上把握住“度”,过犹不及,否则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失之于假大空,适得其反。电影归根到底是要塑造人物,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结亲活动中,先进人物事迹层出不穷,但作为一部90分钟的电影,我们只能沧海取其一粟,通过对一个结亲干部的细致刻画,以小见大折射出全疆百万结亲干部形象,只有把影片主人公——结亲干部徐昆的形象树立起来,让观众觉得可亲可信,影片才会成功。刘之冰是能够“沉下来”的演员,从气质、形象、演技等方面,都适合这个角色,他对角色的诠释超出了预期。
我自己也是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一员,每年六次结亲,对这项活动有着切身体会,的确这项活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各民族之间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情谊日渐深厚。还是那句话,亲戚亲戚,越走越亲,希望我们的这部影片能为波澜壮阔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添砖增瓦,为民族团结贡献出一份菲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