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昆仑兄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首映式。影片结束时全场爆发出的热烈掌声,是对新疆电影近几年来的长足进步给予的积极肯定。走进新时代的新疆电影,活力满满,干劲十足,在坚持守正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推出佳作,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广泛肯定。
近几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艺思想,聚集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连续组织策划实施了多部展示新疆正面形象的影片,反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紧扣时代脉搏
讲好新疆故事 展示新疆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今天,新疆发展的时代脉搏就是各民族兄弟姐妹“建设美好家园 共圆祖国梦想”的豪情壮志,新疆发展的时代声音就是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谐发展的时代颂歌。组织策划好与时代同步伐的现实题材影片创作,讲好中国梦新疆篇章的故事,展示好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是我们宣传部管理电影生产创作的重要任务。
我们主导新疆电影创作的主题立意,均是在紧紧围绕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 长治久安”总目标,立足新疆社会“民族团结 和谐发展”的现实生活来总体建构的。
众所周知,走进新时代的新疆大地发生着波澜壮阔的生动图景:几十万干部深入农村住村工作——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扶贫攻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新疆机关、企事业单位100余万名干部,深入基层和乡亲们结对认亲,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天山南北的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础建设、就业、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交流交融,和谐共生,携手进步。
这些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来忠实记录和热情讴歌。为此,我们组织策划了以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载体的影片《昆仑兄弟》,通过讲述结亲干部和村民亲如一家,共同守护诚信的故事,歌颂了民族团结,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时代明德;组织策划了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的巨幕史诗影片《远去的牧歌》,通过讲述哈萨克族牧民告别古老游牧生活方式步入现代定居文明的故事,呈现出史诗般辽阔壮丽的草原文明进程,讴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为时代画像;组织策划了以“访惠聚”活动为背景的影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通过新疆南疆村民打响纳格拉鼓的故事,歌颂着各族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追求富强文明的精神世界,描绘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了大力营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浓厚喜庆氛围,进一步凝聚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我们还组织策划了即将开机的大型歌舞电影《乘着歌声的翅膀》(暂名),试图通过新疆年轻音乐人追逐音乐梦想的逐梦之旅,展示今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图景,为时代立传。
新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影片的成本投入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立意取胜,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理念。同时,还要用紧接地气的观众喜闻乐见的叙事手段,增加影片的观赏性,进而传递影片主题思想和情感世界。
在以上几部影片创作的策划阶段,我们党委宣传部就对影片制作单位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创作要求:紧扣时代脉搏,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为主导,关注人民实践,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生活,通过艺术形象的提炼和塑造,真实抒写和记录新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精神心灵。
在剧本创作阶段,我们一方面为创作人员提供优良宽松的创作环境,一方面在宏观立意上持续把关,并组织对剧本进行多次研讨,为创作者打磨完善剧本提供保证。
随着每部影片剧本的成熟,我们又积极部署影片的创作生产任务,为影片摄制提供资金扶持,为影片创作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并早早地为日后的宣传发行工作搭桥铺路。科学组织策划,严格规范管理,用专业的团队开展专业的创作,是我们打造精品的根本保证。
讲好生动故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培根铸魂,是我们宣传战线的重要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我们策划的影片《昆仑兄弟》,讲述了一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结对认亲干部徐昆来到新疆南部农村,与当地村民马尔丹的母亲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并得知了马尔丹的遭遇——三年前,马尔丹受同伴委托去乌鲁木齐出售一块几十万元的和田玉,阴差阳错不慎将玉石丢失,解释不清成了村民眼中的“骗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背井离乡打工还债,母亲盼儿子哭坏了眼睛,未婚妻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帮助马尔丹找回清白,结亲干部徐昆踏上了寻玉之路。在经历了艰辛曲折的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玉石,并说服五个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最终守护了马尔丹的诚信。
影片中,徐昆和兄弟马尔丹用诚信和友善托举起了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用真心铸就的民族团结,谱写着民族团结的时代篇章,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这部影片的起初创意中,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嵌入到正在新疆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通过丢玉寻玉故事的生动讲述,避免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简单说教。“诚信友善”和“民族团结”的双主题重奏,交相呼应,让广大观众在兴致盎然地解读故事的同时,深切体味真善美无穷魅力,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精神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
努力打造“新疆电影”品牌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议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出席会议并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繁荣创作生产,推动电影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打造中国电影的“中华民族新史诗”。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始终是中国电影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当今电影观念和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现实中,要想保留一席之地,唯有不断地开展创新工作。
近几年来,我们鼓励和支持新疆电影生产创作机构,在思想观念、艺术理念、电影语言现代化层面守正创新。《远去的牧歌》就大胆采用了记录电影的呈现方式,通过忠实记录哈萨克族牧民春夏秋冬转场的生活细节,来展示时代变迁的宏阔画卷。同时,诗化的、艺术化的影像呈现创新,也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影感受;电影《昆仑兄弟》采用了双主题并进的主题创新,类型化叙事的表达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的《昆仑兄弟》专家观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新疆电影”作为地域电影概念的观点。这是新疆电影创作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独特艺术气质,坚持思想内涵为先,坚守真挚情感的结果。
走进新时代的新疆电影,担负着记录伟大时代,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神圣职责。不忘初心,始终将社会效应摆在首位,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中,始终将镜头对准人民的喜怒哀乐,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是新疆电影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作者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