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社交型时代的全面展开,城市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社交的魅力而焕然一新,这是商业地产的转型标杆,社交式商业地产生活的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对于商业地产的认识,也改变了电影院在商业地产当中的位置。
然而商业地产不因为时代飞快的转型便迅速地调整自己,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线上购物冲击,很多商业地产因此在时代的洪流中自我迷失。
任何时代都需要人的努力,而非只有物的作用,哪怕它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今天,电影院在上场中的位置就比过去更加重要了,电影院的人的创造价值就比过去更显得关键了。
那么,电影院在商业地产中的意义和价值又怎样体现呢?我们愿意首先指出,影院在今天的商业地产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于成为了社交生活最好的媒介。
影院和商业地产的价值叠加在于为商业地产增加了社交生活的元素,它的角色增值是从事影院管理的团队应该马上认识到的,也是商业地产商们特别应该认识到的。现在没有社交活动意识的院线和影城不应该招到商圈中来,这个社交活动还必须能够与整个商圈配合,与商圈的活动揉为一体。
仍旧看好商业地产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成为中国文明史一个不能改变,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进程。全世界今天只有中国在发生着这种一天当中有几百万人口,一年当中都有几千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只有中国!
这些新城市人口需要为自己创造社交时代的新价值:个人认证的提升、个人信用级别的提高,个人契约半径的伸展,个人社交生活圈子的扩大。
这就为一个城市的商业地产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是新商业人口的增长以及他们的成长需要的机会。农村原先的青年人口自由之后需要的便是社交。社交不再是与熟人之间的来往,社交融入到城市的陌生人群当中。
但是,这个所谓的“当中”也非简单的人来熙往的场所,而是有着共同诉求的场合。商业地产在社交方面遇到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做得不好,商业地产就是一个“场所”,做到位了才会成为一个“场合”。
关键便是清楚什么是商业地产的社交元素。“社交”生活不是只有高大上的人群独有的社会待遇,好像十八世纪欧洲,社交只是上流社会的活动。在今天的中国城市,社交是每一个人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做好对于自己的认证,也做到了对别人的认证。社交就是相互的“认证”。
同时,很多陌生人因为某一些共同的主题而汇集到一起,就为你的相互认证提供了机会。中间产生一些网红,有一些意外,产生了传播,你和别人进行了各自认证,就形成了社交。
没有创造出这样一种相互认证的机会的场合,都不是社交。举一个大家熟悉的朋友圈为例,朋友圈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交生活场所。因为你一进到这个“圈”中,你就和大家相互认证了,在之前你和其中的很多人的关系是陌生的。
社交的本质是很多陌生人在一起的沟通,传统商圈无法形成社交,譬如你去购物,你不需要和这个商场里的人彼此去认证,你除了那几个要询问的售货员、收银员,你不需要认识别人,别人也不需要认识你,你和整个商场的人不用交集,因此这里就不产生社交。这也是在互联网提供了几乎完全线上购物之后商场会变得冷清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传统商圈的所谓局限。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跨界互联,总是要打破了传统商圈的局限的。说传统商圈有局限,也就等于承认商圈本来是聚人的,只不过以前聚人多,现在聚人少。
原因既然已经找到了,商业地产因此就找到了解决方案。答案是商圈必须灌入新的社交元素:什么能够带起社交商圈就改造创建什么。结论:向文化产业跨界,第一是电影,第二是创文,第三是次元生活馆......
商业地产中生活馆的概念与创意当下必须脱颖而出。它的核心思想是,让更多的新城市人口(也是新商圈人口)在新的生活方式中享受自由和社交——更多地促进周边的人口走进陌生人群,商圈应该是陌生人群聚集并且彼此建立社交、赢取互信的场所。
生活馆就是这样的地方。生活馆的主题包括:邂逅、约会、健身、时尚餐饮、中医及新药殿堂、新书出版发布、电影沙龙、艺术世界(美术世界、音乐世界)、女士的新世界(时尚新品展示及讲座)、大学的跨校报告论坛;动漫沙龙,电游的二次元 ,电竞比赛,等等。
电影是属于城市的,电影也是属于社交的,电影更是属于商业地产的。至此,电影院如何与商圈共组社交联盟就变得一清二楚。
当代商业地产的转型恰恰正是电影院线影城自身的同步转身。院线影城看到了商业地产的这一次改变,应该就懂得怎样把握机会,率先参与到商圈生活馆的组建当中。
譬如“电影节”是商圈社交活动的第一文创,而且可以反复开展,这里试提出院线和影城与商圈独立策划运作社交型电影节的概念。
电影节带给商圈最大的收益是流量数据互导,因此整个电影节的核心策划在于流量数据的互导必须首先策划到位。商圈的文创部应该尽快成立,吸收影城和其他文化创意组织加盟。院线影城的社交活动部也应该立即成立,着手策划基于流量互导的社交型电影节。
在一段时间里最大的IP是“中国”,在一段时间里最大的挑战是全世界。电影节怎么策划?寻找不同的IP,就找到了不同的抓手。
影城院线的电影节应该围绕着介绍中国的一切,历史人文、各地风情、时代变迁、当下的故事、人和人的故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全世界的故事和文化,发生在五洲四海的深情的传奇,有很大诚意的电影,等等。电影节的节目在我们很多中小影片中都可以满足。
而电影节的组织活动不要院线影城自己包办完毕,院线影城担任策划就行,组织整个电影节活动,应该借用商圈的力量,以及社会的力量,包括银行、互联网公司、独角兽公司、新品发布公司、广告公司、文创机构,以及机关、学校(学生会)、各个不同的政府部门和部队、各种产业机构和艺术院团、出版社和报业、电台电视台等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将不断提升,
“商圈”要变成“生活馆+社交圈”。这是核心。所以有想法的的商业地产要在商业社交圈改造上走在全国的前面。有想法有志气也有团队的院线影城更要走在全国的前面。
设想一下如果商业地产和在商业地产中挣扎前行的电影行业实现以上电影节即流量互导的合作,一起来打造“生活馆+社交圈”,前景一定非常美妙——时代给我们开出了一份多么诱人的创新前景!
中国院线影城有着自市场经济进入电影行业以来便与商业地产积极合作的优良传统。流量互导在商业地产与电影行业的合作中从来不是新的概念。是当下的互联网变局促进了我们的再思考,也自然是再出发。
新的时代,新的理念,新的算法和打法,也许一切就在社交和生活馆这样一些命题当中。我想,院线影城应该愿意和商业地产的创新者、奋斗者继续努力,再创中国商业市场也是电影市场下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