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总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手抓精品创作,一手抓市场管理,促进电影事业蓬勃发展。全省共有影视制作机构近3000家,国家级影视基地2个,其他各类影视基地20多个。2018年在我省备案影片有269部,制作完成片116部,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电影票房收入48.94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位。
今年年初,电影职能划转至省委宣传部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国贤同志高度重视电影工作,要求迅速理顺关系,发挥好电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功能,坚守电影工作的文艺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凝心聚力作用;第一时间以“三服务”等形式,带头深入创作生产一线,为影视企业排忧解难。随着税收整治进入尾声,影视行业逐渐回暖转型,这既是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党委政府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也与浙江自身的产业基础优势密切相关。
◎特色显著
呈现良好发展生态
浙江影视产业发展起步早,经过多年培育,事业和产业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高扬主旋律,创作生产势头强劲。近年来,浙江电影创作生产量质齐升。自2014年起连续4年电影生产创作实现翻倍式增长。今年上半年通过国家电影局立项备案82部,制作完成53部。多部浙产电影连续获得诸多奖项,其中《大圣归来》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捉妖记》等获得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烈日灼心》获得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奖,《刺客聂隐娘》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第52届金马奖5项大奖。今年《春天的马拉松》、《烽火芳菲》、《天渠》参评“五个一工程”奖。
繁荣电影市场,镇级影院发展势头迅猛。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城市影院735家,其中乡镇影院163家,银幕数5134块。在抓好城市影院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影院。自2015年起,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连续三年对新建首家及三厅以上的乡镇影院予以一次性资助,资助金额每家影院不超过60万元。三年来电影专资共向市、县下达各类奖补资金1.4亿余元。电影专资奖补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了各地建设乡镇影院的热情,三年新增影院108家,新增银幕550块。
提升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2018年省财政下达了农村电影放映专项资金2600万元,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场次28万余场,并在全省推广了农村电影放映公示栏制度,按需订片,把择片权交给观众,农村观影人次达4186.5万人,平均每场次观影人数超150人,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送电影任务,2018年农村群众的满意度比上一年增加了4.02%。
发挥龙头基地的带动作用,全产业链影视发展格局正在形成。201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设立横店影视产业集聚区,横店影视产业基地正在通过调整优化内部结构,完善全产业链布局,补齐创意策划和后期制作等短板,不断实现转型升级。截至2018年,已建成30个大型景观和100座大型摄影棚,共接待剧组2525个,拍摄影视剧6.4万(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10%,影视剧年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全、产业链最完善的影视制作基地。象山、湖州等影视产业基地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正打造之江产业带和之江文化中心“一带一中心”项目建设,推动电影产业再上新台阶。
◎守正创新
致力于打造文化高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车俊书记、袁家军省长、朱国贤部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深入企业,深入创作生产一线,调研关心影视事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将文化浙江建设作为“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举措,把影视事业发展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之一,写入《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努力打造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高地。为更好地促进影视产业健康,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土地保障、融资服务、基地建设、人才支持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为影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加大精品创作扶持力度。组织开展重大题材对接会、电影编剧高峰论坛、影视编剧塘栖雅集,举办西溪影人会、浙江青年电影节等系列创作交流展示活动,吸引国内外影视编剧等主创人才齐聚浙江、走读浙江、书写浙江。通过交流信息、项目对接,省财政连续三年安排近6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影视创作,鼓励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激发了创作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影视创作生产的繁荣发展。今年以来,正在组建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首期资金1.3亿。其中,电影专资3000万,奖励办法正在修订。
打造文化产业服务平台。鼓励文化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引入产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推动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支持文化产业领域的并购重组,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推动支持银行设立文化产业支行、文创产业专营机构,支持文化企业依法合规多渠道开办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扩大文化会展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统筹谋划
积极培育电影市场
坚持规范化市场管理。充分发挥院线管理职能,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严格落实数字影院放映技术标准,严格执行市场管理法规和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建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电影市场体系,营造了开放、竞争、健康、有序的电影市场环境,向规范管理要效益。
加强行政日常监管。充分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巡检和抽查活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要求影院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乡镇影院管理同样做到标准不降、要求不松、力度不减。同时,发挥省电影放映协会对行业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开展各种形式的行业自律教育工作,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强化业务技能培训。重点围绕影院安全设施、安全制度、放映质量、观影环境、规范经营等方面开展业务培训,邀请消防和反恐等专业人员组织开展实战演练,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档次。每年分批、分期培训电影从业人员400余人,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提升了影院的品质。
◎凝心聚力
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影视创作及发行放映体制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扶强扶优国有文化单位,提升浙江广电集团、宁波广电集团等国有文化单位创作实力,整合浙江东海电影集团,成立浙江文化投资集团,推动面向市场求生存、谋发展,做大做强。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创作主体,增强创作的主体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大力支持影视产业园区建设。近年来,国家、省级等多个层面连续出台系列政策。2018年省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今年省政府批复设立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编制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了横店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博纳影业、新丽传媒、华谊兄弟、花儿影视等1200多家国内著名影视企业和600多家工作室扎根在横店,形成了从剧本创作到拍摄、从后期制作到完片发行交易的完整产业链配套服务,促进了影视制作尤其是电视剧的集成化生产,降低了制作管理成本,形成了集群优势。2018年横店影视基地营业收入突破268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了稳中有进、双向驱动蓄势待发的良好态势。
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民营经济是浙江的优势和活力所在。近年来,浙江省积极营造民营和国有同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享受优惠政策等环境氛围,充分激发民营影视企业活力,培育了华策影视、横店影视、长城影视等一批本土上市企业。目前,全省民营影视机构注册资金超过500亿元,上市公司26家,居全国首位,涉及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交易、衍生品制作等各个环节,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夯实基础
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
充分运用院校育人聚才效应。积极发挥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以及横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院校的作用,促成高校与影视企业合作,形成定期培训机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和实习基地,既提高了影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为影视企业制作注入了新生力量,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合作,每年招收22名电影电视与视听传播学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影视艺术编导。与华策影视集团合作成立华策育才基金,推动国际型高端专业影视人才培养,每年选派一批影视专业人才前往美、英、香港等地进行学习,目前已培养六批次120名高端复合型影视专业人才,今年又将选派一批影视专业人才赴英国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倡导“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理念,将“引人”和“引智”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合作、合同聘用和聘请担任文艺顾问等方式,邀请国内外著名导演、编剧等影视名家来浙工作、定居。积极做好“横漂”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省委宣传部出台了《关于扶持“横漂”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从职称晋升、生活待遇、人才培养等10个方面大力扶持“横漂”发展,不断增强新创作群体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文艺浙军培育工程。积极推进“五个一批”人才工程、文化名家造就计划和文化创新团队建设,出台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吸引高端文艺人才。目前,在杭州就设有邹静之、刘恒、蔡志忠、麦家等多位名家工作室。深入实施青年影视人才“新光计划”,重点培养编剧、导演等主创人才,培养新生力量,增强了影视生产创作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业态
增强发展新动力
积极探索“文化+”新思路。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随着新技术异军突起、新业态层出叠现、新模式蓬勃涌现,积极引导传统影视企业加快转型,加快推动传统影视产业向高技术、多元化、品牌化发展。2017年,为深入贯彻《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万亿级产业的意见》,将实施影视演艺产业发展计划等八大重点产业计划,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六个方面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努力建设文化浙江、大力培育万亿级文化产业作出的重要部署。将“文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重点打造一批适合新形势发展的影视企业,促进“老树发新芽”、“无中生有”、“有中出新”的发展新思路,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升级。浙江思美传媒、千乘影业等一批新兴的影视企业脱颖而出。
大力推进“互联网+”新模式。有效发挥互联网社交平台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营销等新手段,网络售票、在线选座和电影衍生品营销、制作宣发、项目众筹等已成为市场主流,不仅为影视创作的多样性提供了有益补充,也丰富了影视产业结构层次。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积极推广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实施“互联网+”推进工程,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发展生态。目前,全省有200余家影视制作企业与阿里、腾讯、爱奇艺、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达成战略合作,为电影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努力培树“影视+”新概念。近年来,浙江提出打造中国影视产业副中心,通过建设影视基地、影视特色小镇、影视产业园等产业平台,积极培树“影视+”新概念,已初步建立起“3+N”影视产业平台体系。横店影视城以影视拍摄基地为依托,以影视文化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业态,以休闲娱乐为目的,遵循“文化为魂、影视为里、旅游为表”的发展和经营战略,将影视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加以发展。通过营销、产品、管理三位一体卓有成效的创新运营,在不断完善影视产业链,积聚影视文化资源的同时,创建了影视和旅游交融互动,形成了“影视+旅游”特色品牌,实现了影视拍摄基地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转型,旅游收入突破15亿元。
◎先行先试
为电影发展培养新力量
近年来,浙江出了不少好片子,但总体来说,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没有根本性解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和“四个坚持”的要求,根据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浙江电影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鼓励先行先试,打造全域化全产业链影视产业创新实验区。近年来浙江提出打造中国影视产业副中心,已初步建立起“3+N”影视产业平台体系,正积极探索“影视基地、影视特色小镇、影视产业园向影视产业延伸的创新发展模式,着手研究编制全省影视产业“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为此,建议在国家层面为浙江先行先试提供政策支持,将浙江打造成为全国影视内容创作的示范区、影视拍摄服务的示范区,影视金融创新的示范区和影视对外合作的示范区,形成影视全产业链发展良好态势,为全国影视产业发展提供浙江经验。
二是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影视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影视产业热情高涨,纷纷上马项目,一哄而上、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优惠政策攀比,服务、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缺乏创新力,造成资源浪费、同质竞争。国内影视行业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当前影视行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产业。为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创新管理制度,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我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不断夯实影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基础。
三是培养新力量,办好国际青年电影周。浙江这些年虽已办有多个电影活动,但总体呈现小而散的状态,与浙江作为全国电影创作生产和投资最活跃、产业链最完整省份的地位不相称。我们将全力以赴围绕新力量论坛有关精神,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以“四个坚持”导向和服务青年电影创作的全产业链平台,立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一批能够担负起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的青年电影人才,推出一批“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推动电影更好地走进生活、走向世界,把浙江打造成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中国电影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影视产业发展高地、影视产业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晓晖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为总要求,在中宣部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砥砺前行,努力工作,不断开创浙江电影工作新局面。
(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电影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