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原定7月25日正式上映的邓超第三部导演作品《银河补习班》提档至7月18日,我赶在7月15日晚在北京的传奇时代影城观看了点映。据悉,在《银河补习班》北京首映礼上,一位普通的三岁孩子母亲在映后交流时发言,她说,“刚才老公对我说,如果我不在了,就请带儿子来看《银河补习班》,我想对他说的话都在这部电影里了。”
作为多年国产院线电影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我习惯在观看影片之前收集各类人群的市场反馈信息,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映后意见,个人宣泄式的或是纯粹学院派的,都可从一定程度反映着作品与现实观众之间紧密的心理连接映像。对于院线电影而言,以什么策略如何尽可能多地争取每一个观众,是它从诞生伊始便面对的最大的课题。随后纷纭而至的映后意见则是它的市场策略优劣得失的最佳镜像。
《银河补习班》中设计的人物行动激发了上文那位有着父亲身份的普通观众对男孩教育观念的认同感,它的戏剧力量亦拥有打动成人再回首理解父爱的情感力量;作品的Slogan旗帜鲜明,“献给父亲,献给孩子”,同时意味着它有着很清晰的市场判断和自我认知,作品的戏剧能量围绕着当代中国儿童教育的题材,全力以赴地集中于父爱人伦的主题,以马皓文、马飞父子两代人的个体生命体验,展现了当今时代环境中一个男人成为父亲,一个男孩成为男人应有的美好、情深与负重,漫长岁月交织的父子命运是这个时代力争上游、憧憬未来的普通家庭缩影。父爱人伦的主题与现实主义的教育题材是《银河补习班》针对市场的两大利器,提档至7月18日上映,它将成为莘莘学子暑假伊始享受亲子关系的礼物,清晰、准确的市场策略将为《银河补习班》赢得具有相当潜力的庞大市场。
再谈谈文首那位观众的观感,什么是一个仓促离世的父亲想留言给孩子的?——他已往的人生经验、他理想的人生经验,以及全部的爱。这是观众所理解的影片内容。诚如主创邓超和俞白眉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是教育专家,只能从给一个父亲的角度去分享一些生活的经验。”《银河补习班》叙事的核心源于从两位主创作为父亲的感受出发,去探讨家庭教育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虽作品主题鲜明,但叙事逻辑更似多个传递父亲教育理念的生活片段集锦,作品气质较似情感浓郁的父子成长岁月散文诗。在叙事中,主要人物行动因果关系较弱从而导致行动意义的整一性弱化,这令不少观众会有影片想表达的东西多而庞杂的观影感受。目前影片评论实则两极分化的问题,作品叙事上的瑕疵应担有部分责任。
然而,这并不影响它是一部动人的作品。《银河补习班》的闪光点在那个教育改革之前的年代里,针对普遍的应试教育与填鸭教育,父亲给予孩子看似离经叛道的人文教育中,这些能够打动观众的点滴包括一直想(KEEP THINKING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坚定信仰(桥可以塌,心里的桥不能塌),建立自信(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树立理想(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相对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银河补习班》中那些教育观念的集合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与应试教育内核的不同在于,它的核心在于用强大的爱与信任激发人之为人应有的勇气与能力去应对外部世界,包括我能知道什么?我应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我认识什么?——这些关于人之生存根本的追问与经验,而非教条地填充进合乎某种标准和制度的知识以求被外部世界所接纳。
古典哲学家康德在著名的《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中对人进行了研究,并以《判断力批断》从人类学立场来调和前两个批判的分裂与对立,从而统一三大批断的出发点为人类心灵能力的探讨。康德在其纯粹哲学领域中,真实将须解决的问题归纳为:1.我能知道什么?(形而上学)2.我应做什么?(道德伦理)3.我可以希望什么?4.我认识什么?邓晓芒在总结康德的哲学思想时曾谈到,康德将哲学上升到人本学、人类学的角度,试图构建出关于人类的活动规范,为人类生活提供普遍性原理。李泽厚先生曾翻译过康德的名言,“恒有二者,余畏敬焉。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人本是什么呢?人之心理本体是有价值的,那些信念、理想、牺牲、品格,它们建立起人成为人的尊严所在,超越一切事业、功利、个人成就,可以超越短暂的历史时空……
在《银行补习班》中背过黑锅、蹲过监狱的父亲马皓文言传身教给予孩子的就是这样的“树人”价值观,从本源讲,这种价值理念有着人本主义的正义性。从柏拉图《理想国》到卢梭的《爱祢儿》无一不在传递着这种信念,“教育的目的是教会我们爱美”,这个美,是指美学,即感性学,美的教育,则是感性地开启与适度地延展,它告诉你,人之为人,除了功利与利益摄取地切入社会爬升,还有另一种感知与体验于生命本体的意义。因此,康德说,美,是无目的的快乐。他明确区分美的感知与智性认知(intellectual cognition),欲望(desire),品味判断(judgment of taste),美是超越功利的,它不是你从这个物品的存在中获得实在的好处,而在感性于它的过程。因此,康德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康德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过去的中国电影中,也有不少深入人本主义教育的作品,这些作品都不应被忽略。近的有《缝纫机乐队》,古老一点的有来自同一音乐题材“品种”的《麦兜当当伴我心》,这些国人佳作主题集中于美的教育,它们在主题上的进取心,令其与早几年间的国产青春电影一下子就拉开了距离。同样的,《银河补习班》以电影之艺术形式在人本教育主题上的浸润,应被影史所铭记。
我想,每一位父亲,每一位孩子都可能从《银河补习班》中获得面对人生未知的勇气和信心吧,在马文终于飞向浩瀚的宇宙时,当马皓文白首苍苍终于获得一个洗清冤屈的机会时,我们都会比过去更信任自己内心的力量吧。不管时代如何变幻,时局如何更替,人之如何苟且,人之如何役役,同样人之尊严并存,在宇宙中,在一望无际的灿烂星河中,我们是那么渺小,我们又是这样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