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市场:
暑期档开启:6月大盘小幅上扬
6月是暑期档的前期,大盘小幅上扬为年度上半程市场画上逗号。
复盘6月数据,全国放映场次千余万场,在一个放映银幕高居全球第一的市场,全国每天平均电影放映超过30多万场早成常态,放映场次被业外及网络销售平台看重,场次排片率已然成了宣发标配。但是,时下的电影场次增长对大盘总体贡献非常有限,无效或非黄金时段场次甚至误导了片商和发行方,实际有价值的市场数据是观影人次和票房及之间的匹配度。
6月,全国观影人次1亿1985万左右,较去年同期增长14.3%,在过去6个月中,排在第三位。观众的买单推助月度票房达到38亿4200多万元(不含电商服务费3.2亿元)月度票房较去年同期增长15%,人次与票房增长间的差距,正好是全国平均票价微增的0.6%。从数据看,暑期档的第一阶段市场没有大爆,走势趋于正常,购销相对平稳,由此带来上半年国产片与进口片平分秋色的市场格局。
观察院线市场,大格局与大盘走势相吻合,虽然各院线业绩参差不齐,总体阵容排列没有变化。
中等规模的院线队列里传递出一些新信息:北京长城沃美院线历经九年,终于晋级到院线第二梯队,位列全国院线前20序列;北京明星时代院线仅用三四年时间,上位到第25位;为产业全产业链布局的博纳院线,亮相市场就直冲到第24名。新院线在市场上升加速,发展路径超过了已存在17年的数十条传统院线。今年院线市场的变局最有可能首先发端于中等规模院线,排名在11—30位的院线将会有一个重新排序。
开放院线牌照,实际上是为了用“鲶鱼效应”推动院线内部改革。院线无论大小,主要看有无经营活力,笔者最近看到一条小院线,其规模小,但生存没有问题,发展慢一点,或者小一点,但院线却能存活下来。因而,新一轮的院线深化改革,并不一定就是“大吃小”,也不全是“并购与兼并”,职能、功能以及不可替代性,才是院线更进一步的通道。
影院市场:
经营的自信源于影院的核心竞争力
据电影局公布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电影银幕已达6.5万张。产业增速放缓,市场和影视业的“寒冬”似乎对于影院建设板块的影响不明显。但若拆分影院经营数据,可看到,影院间竞争很激烈,影院的经营水平的高低,经营团队能力,城市经济以及大市场环境对影院业绩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6月份全国影院50强里,上海有13家影院入围,比上月增加4家。这与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各类影展有关,电影节几百部中外电影的放映成为上海影迷的狂欢节,上海电影节为6月市场就贡献了2660万元票房,这相当于一部中等规模影片的票房。
作为主会场的上海影城以779万元的月度票房拿到全国影院6月第一,上海大光明影院以630万票房位列亚军。以此类推,今年以来国内市场多个月份出现观影人群减少,市场人气减弱应该不是电影消费疲软,而是市场产品的问题,是市场有效供给不足,观众失望才离场。
在全国影院和银幕都趋于完善后,影院有无经营的自信很重要,如果影院经营靠天(影片),销售靠网络(现在网络销售占90%),坐等观众上门,自己无事可做或不知做什么的话,那么真的就离危机不远了。
在全国50强影院中,虽然不乏大影院、知名度高的影院、一二线城市的影院,但是,位列其中的:珠海中影国际影城华发店、兰州中心空间站影城、郑州奥斯卡熙地港影城等,在珠海、兰州、郑州这些城市,在经济不如一线城市的地区,是如何争得并保持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呢?这些影院经营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影院经营者们研究。
开掘影院经营渠道,尤其是没有效率的排映空间,是各影院经营者的责任。笔者推荐成都市政府已有数年之久的“惠民电影工程”,现有38家成都市影院参加了该工程,参与影院根据排映每天轮流开出上午十点半的场次,主要排映一些优质且在黄金时间排映不足的电影。上周日,笔者在成都新城市电影院上午十点半看的《学区房72小时》,100多个座为的影厅几乎坐满,效果也好,观众中,老年观众居多,也有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是惠民电影工程在成都已初见效果。这对于培育和开发新的观众很有效果。不同城市不同影院皆可根据自身情况,努力开发不同观影群,提高影院的生产效率,所以影院的经营自信和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这方面,国内万家影院皆可作为。
新片市场:
进口片持续挑大梁,上半年中外影片平分市场
6月档全国规模发行放映中外新片40余部,其中,国产片29部,进口片11部。月度票房过亿元影片10部,其中两部是5月延续的进口影片,当月8部新片,进口片又占据六席,国产片是两部端午节档上映的《最好的我们》和《追龙2》,6月档基本是进口片主打销售,国产影片缺乏影响力。
新片市场特点:6月档期为暑期开启,档期热点有“六一”儿童节档和小长假端午档,两个档期表现相差甚远。六一档一天收入3.3亿,较去年同档期增长68%,但是主打的两部国产动画片却表现平淡。六一档前五影片,四部是进口片,《潜艇总动员:外星宝贝计划》累计票房2000余万,较去年同期的《潜艇总动员:海底两万里》的6754万成绩相去甚远,《巧虎大飞船历险记》收入2000余万,两部主攻“六一”的动画片折戟在月榜中都排在15名之后。所以,六一档虽为6月市场开门红,预示的却是进口片的强劲走向。
主打端午小长假档期的两部国产影片《最好的我们》和《追龙2》,首周加持小长假,其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档期里不敌5月末延续的怪兽片《哥斯拉2》,加上同期的漫威超级英雄大片《X战警:黑凤凰》的夹击,两部影片在端午节档期分别以1.36亿和1.29亿在端午小长假位列第三、四,其成绩已占影片总票房的36.9%和46%。因而,两部影片后继乏力,最终分别以3.69亿和2.81亿进入月榜第四和第七,这是国产片在6月档最好的成绩。
月度国产片票房过千万的有7部,曾被市场看好的《妈阁是座城》没有达到预期,收官4600万左右,榜单排第12名。曾在网络剧爆红的“法医秦明”系大电影《秦明·生死语者》开画也是悄无声息,票房收入2700万左右。有20余部在6月上映的国产新片,票房从几万到不足200万,其市场表现乏善可陈。6月市场已凸显优秀国产影片供给短缺,观众电影消费的热情受到产品不足的限制,国产片卖场在一季度积累的份额也基本对冲了。
进口片全月发行放映了11部,对市场贡献率为77%,《哥拉斯2:怪兽之王》从5月最后一天上线,主要销售全部在6月以7亿多票房位列月度榜第一,影片累计票房8.59亿左右。月末接棒的《蜘蛛侠:英雄远征》,影片比北美市场还提前五天开画,首周末三天收入票房6.25亿元榜单排名第二,这也是自2002年引进第一部《蜘蛛侠》以来,系列7部电影成绩最高的一部,现累计票房已达12.7亿元。前后呼应的两部进口片对6月大盘贡献了34.7%的票房。月度中间,还有《X战警:黑凤凰》、《黑衣人4》,动画片有日系的《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千与千寻》,迪士尼的《玩具总动员4》、《阿拉丁》等,构成一波又一波销售热点,从而给6月市场带来一定增量。但是进口片质量和成绩也良莠不齐,以批片为例,票房不足50万的影片有三部,成为一周游的“炮灰”片。
6月档的成绩与暑期档以往的消费热度相比只能说刚到及格线,距离行业期待的暑期档尚有差距。其中,有一点需要关注,国产片与进口片是共生共荣的关系,若要市场发展可持续,两类影片需旗鼓相当,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聚集更多人气。如此看来,国产影片的供给侧改革还须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