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影《闯入者》上映时,导演王小帅一怒之下发文指责院线,说“这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文艺片最坏的时代!” 彻底打破了表面的繁华,揭开了当时电影市场的实际状况,文艺片能够在影院真正让观众看到的,仅占百分之一到三 ,艺术片拍摄筹资难,拍好了放映难,已经被挤压得濒临绝境,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是众人议论纷纷,而又无法改变的现实。
其实无论何种类型的影片,包括喜剧片都应有艺术性,但是曾几何时,“艺术”被践踏、被遗弃并不只是文艺片,在策划摄制中,心照不宣地不谈艺术,只谈如何胡闹、逗笑,如何用声、光、色刺激眼球赚钱 ;演员选择上更实行有无演技不重要,颜值和粉丝第一,还美其名曰“粉丝经济” ,妄自贴上艺术的金字。然而,“和人生无关系的艺术不是艺术”。“艺术”不应该只在学院的课堂才能听到,现实的艺术市场中想评价真正的“艺术”不应该难觅难寻、凤毛麟角。
我们疾呼过一个民族摒弃“历史” 是可怕的、摒弃“英雄”是可悲的,摒弃“艺术”同样是民族的灾难,正如鲁迅所说,“文章于人生,其为用决不次于衣食、宫室、宗教、道德。” 古贤哲周敦颐高声感叹 :“文之为用,其大矣哉……大则经纬天地,次则风谣歌颂,匡主和民。” 当代对火箭工程有杰出贡献的老科学家,总结自己治学科研之路,悟出科学和艺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互补,是腾飞的两个翅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艺术的精神引领、益智、审美、娱乐几大功能,是任何产物无可替代的。艺术的衰落将使民族的奋进精神和凝聚力受损,优秀的民族文化无法承继、世风凋萎、精神麻木、信仰缺失,尤其是作为国家民族希望的年轻一代受害最大,这是有关民族兴亡的大事。因此,我们要大声呼唤“艺术” ,振兴民族艺术。
我们呼唤“艺术”,就是呼唤“崇高的思想”,决不是指几个粗浅的手法,更不是“声色招摇”,那是刺激感观的低俗之物,并不是“艺术”。因为“艺术与人生只是一个晶球的两面。问题要看你的作品到底是不是艺术,到底是不是有益于人生”。“艺术”是作者满怀着对人民深厚的感情,“醮着自己的鲜血”写出的作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而“崇高的思想”是通过真挚浓烈的“情”,感染观众的。在艺术史上,有个现象,对人民有真切浓烈的爱,对推动时代前进有强烈责任心的作者,往往能创作出艺术性高的作品,甚至是千古经典,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茅屋歌”、汤显祖的“牡丹亭”、关汉卿的“窦娥冤”莫不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世代相传。
而那些游戏人生,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人,既无真挚的感情,也绝不想在艺术上下功夫,自然艺术性低劣。这给我们以警示。要做到“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人民希望看到让人意气风发、热血沸腾的作品,希望自己孩子看到“干净”的心灵,悟到有理想、有责任心的人生之路。
我们呼唤“艺术”,就是呼唤生活。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不仅使艺术有鲜活的生命力,也包括艺术技巧:艺术手法的都是从生活中演化而来。我们希望从作品里闻到生活的清香,看到鲜明的正气浩然的人物、听到那些为美好未来默默奉献的平凡人的话语心声。当然,我们说的“生活”,是当前时代洪流中人民的生活,不是那自私逐利、“三观”俱毁的一己悲欢。反映时代前进的趋势,融入人民的意愿之中,推动时代前进,是真正传世艺术作品的内涵。
过去,我们的文艺、戏剧、电影出现过辉煌,那时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著名作家赵树理、柳青、路遥等都十几甚至二三十年住在农村,可以说每一部好电影的编剧都讲述自己深入生活的创作经历,不但如此,导演、演员接到剧本都要组织深入生活,包括儿童演员也不例外,比如:表现江西苏区儿童团战斗的《红孩子》,小演员也集中到老区扎上绑腿,扛上红缨枪进行体验。其实这是三十年代,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就开始的现实主义和将艺术创作神圣化的传统,聂耳到码头当扛包工,阳翰笙和流浪儿交朋友,三毛的扮演者七八岁的王龙基,真的光着脚,穿着破衣服和流浪儿一齐抢剩饭、推黄包车……。到了今天我们同样不可丢弃——深入生活,研究人物和剧本,把艺术创作做神圣的事业。
我们呼唤“艺术”,就是呼唤民族精神。因为文艺必须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弘扬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秉承民族的审美理念、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才能创作出经典艺术品。纵观世界各国的艺术经典,无一不是有浓郁的民族情怀,学习、体鉴它国的艺术技法亦必须“民族化”,方能蛹蝶幻化,放出光彩。
以洋为尊,以洋为圣,卑躬屈膝地讨好洋人、以获得国外电影节的奖项为目标;仿照洋经典的矛质设置、人物、全盘套用其手法,这些连真正的大师都加以鄙视和否定、是没前途的绝路,讨好洋人,失去原则地丢弃民族文化,否定民族精神,则更是走上邪路,近三十年,这样作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屡屡碰壁,遭到否决,证实了这点。越是有民族性的,才越有世界性,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讲好中国故事,表现中国精神才是文艺发展的正路。
我们呼唤“艺术”,就是呼唤美。人们永远把艺术和美联系为一体,可“美”不是炫彩电光、不是洋装靓颜。美有“真”与“假”,从美学的基本含意来说,“美”是给人生以有益的启示和邦助的心理感受,所以在远古时代才出现“狰狞美”;卓别林作为小丑在人们的心里却是美的形象;敲钟人卡西莫多丑陋到极致,但雨果却让他的“美”和巴黎圣母院永世流传。
“美”永远和“真、善”有机融合在一起,“真、善”是“美”的灵魂,首先是心灵的美,这才是真正的“美”,像那些宣扬不劳而获的貂裘豪车是虚假的“美” ,不但不“美” ,反而是灵魂的“丑” ,裹着糖衣的“恶”。我们注重外在的“美”,需要形式的美,但那是和谐的美、健康的美。“美育”是艺术的重要职责,端正世风必不可少,对于青少年尤为重要,可陶冶性情、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开拓思维,我们的艺术不能没有“美”。
文艺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表证,它记录这个反映时代、推动时代的前进,表达民族的理想、追求、文化意愿。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嫦娥登月、北斗环球、量子光纤传万里、航母巡航振国威,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举国奔向中国梦的辉煌成就,如果这个伟大时代在艺术史上没有高水准的组歌、组画、戏剧、电影、英雄艺术群象,我们号称艺术工作者,将何以对得起养育我们的父老乡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呼唤伟大时代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