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从名字上看,这部影片已经带有明显的林育贤电影标签——其几部重要作品《翻滚吧!男孩》、《翻滚吧!阿信》、《翻滚吧!男人》无一例外是“动词+!+名词”,这部《跳舞吧!大象》一如既往地顺延这种语法逻辑,并将其中的名词沿用了他曾经的影片《大象男孩与机器女孩》中的“大象”一词。
翻过这些充满名词与感叹符号的影片名称,我们似乎很容易感受到影片所要传递出的信息——励志!作为同一语式片名的《跳舞吧!大象》,看上去是寻着老路在走,但看过影片后会发现,林育贤的这部大陆电影尽管不乏励志、成长的意味,但主题、风格与调性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以往相比,《跳舞吧!大象》一方面着力于以人文关怀去接近对人性的探微与抚慰,另一方面,置入更多喜剧的元素,以狂欢般的喧闹加以呈现。如此高起点的立意,辅之以浓烈的煽情、喜剧感的包装,令这部充满理想主义执念的影片,在理想与浮夸形式之间各自漂移,很难聚合。
对于影片的这一特点,笔者从几个关键词入手做一解析:“大象”、“跳舞”、“赢一次”、“感叹号”,希望从中更好地理解影片。
“大象”:笨拙而沉重活着的人们
影片之所以取名“跳舞吧!大象”,并在片尾将影片“献给所有笨拙而沉重地活着的人们”,缘于导演对“大象”的理解自有其深意:林育贤曾在《大象男孩与机器女孩》中把唇裂男孩祥祥称为“大象男孩”,祥祥的辛酸身世对应的不是大象高大、威武、有力的一面,更多的是其笨拙、沉重与无法言说的辛酸一面,导演赋予了“大象”自己的寓意。《跳舞吧!大象》中昏迷15年、胖成大象一样的春夏,夜总会跳钢管舞谋生、经常被骚扰的芊芊,考托福屡战屡败的小果,被头浇洗脚水的洗脚妹白糖,以及自暴自弃、在老年人堆里搓麻的舞蹈老师皮春鹏,这群生活中不得志的Loser,正是片中皮老师屡屡提及的“被生活揍趴下的人”,也是导演眼中“大象”一样的人群。
影片之所以定位于“大象”人群,想必与其普遍性存在不无关联。自古便有“人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之说,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生活的磨难或轻或重,欢乐总显得短暂而易忘,而痛苦却像黏腻的水苔挥之难去。正因为笨拙、沉重的状态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存在于大多数人生活中,即便在外人眼中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其内里或前史也未必不是一本辛酸账,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影片隐喻中的“大象”。
影片对“大象”这样一种普遍化存在的人群、状态的关注,彰显出其人文关怀的普世价值观。理论上讲,这种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已经占得先机,更容易通过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引发广泛的共鸣,吸引更多的关注。
“跳舞”:寻回初心,找回自我
对于“大象”这一人群,影片设定的叙事路径是寻回初心,找回自我,从中可以看出其意欲传递出的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尊重。
在旁观者看来,如果跳舞能够解决问题,那么这个世界就容易多了;但对心怀执念的人来说,跳舞或许是他们认知自我、解决困境的唯一路径,正如影片中皮老师对姑娘们说的:《天鹅湖》中的天鹅之所以一直跳舞是要记住自己是谁。
影片中,昏迷15年的春夏也像被魔鬼诅咒了的天鹅公主一样,跳舞不仅是她的初心、梦想,更是她寻找自我的路径。十五年前参加少年宫芭蕾舞比赛前的那场车祸,不仅夺走了春夏的人生与梦想,更在醒来时见到自己笨重、肥胖的外貌时完全迷失,痛苦、陌生、困惑让心智停留在13岁少女时代的春夏无法接受,甚至要自我了断。这时,曾经热爱的跳舞成了拯救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了她获得重生的途径。
片中,春夏不止一次与伙伴们说,如果那次的《四小天鹅》参赛了,他们的人生会怎样呢?每一次的提问后,都是四人无言以对的迷惘。人生没有虚拟句,但有初心与自我。如果能够不忘初心,找回那个曾经热爱舞蹈、热爱生活的自己,她们就有可能呈现出“大象”的另一面——威武、有力。跳舞就是牵着她们去寻找的红线。
对于片中潦倒的男主角皮老师来说,舞蹈同样是照亮他人生的光束。父亲的不理解、舞台上的被砸场、情感的波折、同事的举报等人生的不济,几乎浇灭了皮老师心中的那束光亮,他自暴自弃,苟且偷生。影片通过春夏跳舞的热血激情,唤醒了他,让他意识到“被生活揍趴下的人,也应该有赢一次的权利,现在就认输,为时太早了”。
影片对春夏和皮老师如何找寻初心、寻回自我着墨颇多,没有太多宏大叙事,只是试图通过一些人物的内在变化、细节,呈现出比一般励志片更深层的合理性与人文性。比如皮老师在春夏跳舞热情的一次次感召下,心底那束几乎燃灭的光,重新点亮,发出了“赢一次”的誓言。
“赢一次”:与生活和解
影片将“大象”们的行为目标设定在“赢一次”上,试图通过“赢一次”达到寻回初心、找到自我这一终极目的。所谓“赢一次”,意味着习惯了被生活揍趴下的人,通过个人努力得到认可、受到尊重,虽说很理想主义,但无疑是艰难的。正因为其不易,所以,“赢一次”就显得尤为珍贵。
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对“赢一次”的定义打破了常规。片中,春夏说过她知道比赛不会成功的;皮老师也说过,参赛的十个小组出现失误的情况下也比春夏们强多了。但他们努力练习,破除节目制片人的种种人为障碍,终于站到了舞台上。在《四小天鹅》和《莫妮卡》的旋律中,春夏们展现了最好的自己,但最后,她们没有得奖。影片打破了“屌丝”逆袭成功套路,而是让她们通过努力,得到尊重和认可,找到内心的快乐,重新点燃人生新的希望。这就是她们的成功,是“大象”们的“赢一次”,并以此与生活和解——卸掉沉重的包袱,珍惜生活。
影片将春夏们设定如此,皮老师又何尝不是?影片用“赢一次”过程的艰难与残酷促使皮老师去正视自己的内心,父子关系、师兄弟关系,似乎都在“赢一次”的勇气和践行中得到了和解,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回了跳舞的初心。
应该说,影片将“赢一次”进行了提升,告别了庸俗成功学的功名利禄概念,而将“尊重、认可、快乐”等内在感受作为成功标准,体现出关注人性、关注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对于庸俗成功学、厚黑成功学,给予了反击。片中节目制片人许老师不仅是当年污蔑皮老师的举报者,更是“舞蹈改变不了命运,不择手段才可以”的践行者,作为影片价值观的反面形象,影片结尾安排“大象”们打败了节目制片人,成功登上舞台,完成正确价值观战胜错误价值观的漂亮一击。
“感叹号”:无力的狂欢
观看这部影片时,很难联想到这部影片是《翻滚吧!阿信》的导演和《绣春刀》的编剧创作的,虽然立意的高度还在,但呈现效果难以服人。也许可以理解为导演来内地创作后的水土不服。
正如《跳舞吧!大象》片名中的感叹号一样,影片用喜剧式的狂欢刻画人物、设置情节、驾驭节奏,将“大象”、“跳舞”、“赢一次”在喧哗的喜剧桥段中得以呈现,试图用喜剧手法去呈现一段昏暗的人生时光。但也许是“大象”过于沉重和庞大,影片试图营造的这场狂欢似乎并未如人意。
首先来看女主角春夏这一人物的设置。春夏的经历固然让人心酸,但影片硬让一个连走路都不怎么利索的二三百斤胖子跳天鹅舞、跳现代舞,从视觉上和心理上看无疑都是违和的。虽然影片试图打破这种偏见,但这恐怕不是偏见的问题,而是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如果无法从春夏的舞蹈中看出美感或美好,那么影片贩卖的就是“胖子”的喜剧性了,如《瘦身男女》、《胖子的天空》等,无不如此。对“胖子”的喜剧消费本也无可厚非,但舞蹈与胖子的天然相克,使得连走路都会震天响的春夏这一角色的喜剧感总是透着那么一股尴尬,这份尴尬来自影片试图赋予她的跳舞初心。人物形象的违和,令“初心”从一开始就像是硬贴到她身上的标签,无法融入其中,更难以引发观众共情。
影片风格上主打喜剧牌,但令人遗憾的是片中几个主要桥段颇有点“狗血”:皮老师奇葩的舞蹈培训模式——观摩舞厅老头老太太交谊舞来找气质、与小学生一起跳皮筋找节奏、跳舞机上找感觉;春夏等四人参加“自由舞蹈比赛”,搞笑的摩的装和夜总会式的舞蹈风格以及中途的破绽百出,将披风扔到评委老师头上、白糖和小果的撕扯等闹剧;皮老师带着春夏们穿上了痔疮膏广告的人偶服,走上大街摇头摆尾喊着痔疮膏的广告词等等。且不说这些桥段恶俗与否,关键是对于刻画人物以及前文所述试图建构的高立意又有几分关联?脱离开人物与主题追求的喜剧快感,犹如隔靴搔痒或生贴上去的狗皮膏药,给人无力又生冷之感,不能不说是失败之笔。
通过对上述几个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跳舞吧!大象》创作者在主题、立意上的良苦用心,以及其令人遗憾之处。单就影片的立意、践行路径、价值目标来说,每一项都体现出影片的高远不俗;但就观影效果而言,并未达到前述水准,甚至可以说很多地方差强人意。衡量一部优秀影片,好的立意、好的初衷固然重要,但用什么方式能够将其表达出来、传达出去,更为考验创作者的才华和驾驭能力。虽说近年来以《战狼2》为代表的用类型片形式包装主流价值观的影片有了成功的先例,但在实际创作中,能否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还很难说。《跳舞吧!大象》有其高远的立意、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但在与喜剧类型结合时遭遇的尴尬,恰恰说明这一范式在实践过程中的有限性。具体情况必须具体分析,这是创作者的修为与艺术功力决定的。
(作者为《当代电影》副主编、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