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底至10月初,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党的领导和民主制度,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随着革命的深入和战争的发展,红四军党内对组织发动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原则、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地位等一些原则问题,产生了不同认识,发生了争论。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会上总结了红军诞生以来的建设经验,纠正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该决议确立了红军的建军原则,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真正讲思想建党,是在古田会议上,是从古田会议开始的。因此,该决议亦不啻为我们党建党的一个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无疑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今年,适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九十周年,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重点献礼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福建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陈力导演执导的《古田军号》,撷取了古田会议前后的那段历史,用跨越九十年时空的艺术表达,以真诚的艺术表现和创新的艺术手法,从一个红军小号手孙子的视角,讲述了1929年红四军到达闽西后鲜为人知的那段峥嵘岁月,真实鲜活地再现了年轻的革命领袖带领着年轻的军队,战胜各种矛盾和困难,确立“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重要原则,在绝境中历经艰难曲折,开辟出革命成功之路的伟大历程。
《古田军号》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全片自始至终鼓荡着激昂蓬勃之“气”。影片开始,伴着强烈、急促的鼓点,热闹的人群聚拢在土楼中,观看着舞龙盛会。画面随着舞龙队伍上下翻飞,灵动中不乏沉稳,构成恢弘的场面和强悍的气势,一开场便将观众紧紧地“抓住”。随着红军小号手孙子的画外音响起,影片从当下的舞龙场景转换到古田会议时期的板凳龙场景,小号手一手握着军号,一手紧紧攥着毛委员的手出现在画面中,当下的舞龙场景被九十年前的景象所取代,观众被带到了那个关系着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波诡云谲的战斗时期。影片中多次出现小号手的父亲、哥哥在激烈的战斗中牺牲,毛委员冒着枪林弹雨返身来到小号手哥哥的身边,从他手中接过军号的闪回画面,将红军从井冈山突围,一路突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进行艰苦卓绝战斗的历程,形象而又简洁地呈现出来。这其中所表现出的红军坚韧不拔、不畏牺牲、坚信革命必将胜利的英雄豪气被彰显无遗。即便是在战斗最残酷,革命遭受重大挫折的时候,年轻的革命领袖仍然对革命的前景充满乐观,对革命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影片中,面对着夹杂着伤员的打了败仗情绪低落的红军队伍,坐在路旁台阶上的林彪不无忧虑地问毛泽东:“红旗还能打多久?”身染重病的毛泽东沉思片刻,继而坚定而沉稳地答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语调平稳,但却豪气冲天。影片中的军号不仅是一件道具,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毛委员把从牺牲的小号手父兄手里接过的军号交到小号手的手中,勉励他要继承父兄的遗志;小号手先是被带有军阀气的官兵打伤,军号被夺走;整军之后,军号失而复得,小号手带伤学吹军号;朱德军长亲自示范,教小号手吹冲锋号;最后在战场上,穿上新军装的小号手效仿朱军长英姿,鼓足气力吹响冲锋号。伴着声震长空的嘹亮军号声,影片从当年古田会议时的场景切换到新时代人民解放军的形象,观众看到人民军队铁流滚滚、排山倒海的气势,感受到新时代军队的强大,祖国的强大,进而观澜索源,振叶寻根,从根本上认识到确立“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重要原则的重大意义,也为当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形象而生动的教材。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秉承唯物史观进行艺术创作是《古田军号》的又一突出特点。考察中共党史、人民解放军军史不难发现,自朱、毛率领红四军井冈山突围,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以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作为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红四军党内特别是领导层内在创建根据地、在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等原则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如何真实客观地表现那段历史、表现那段历史中党和军队年轻的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与分歧,是《古田军号》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影片的创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历史,不回避领袖间矛盾冲突,将历史难点转化为艺术亮点,为影片增色不少,也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的视角和方法。诚如有论者所言:没有朱、毛之争就没有古田会议;没有前委、军委之争就没有古田会议;正是一年零八个月的朱、毛之争孕育了古田会议。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古田会议召开前的各种矛盾、争论,涉及我党我军的众多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朱德、支持朱德的陈毅、支持毛泽东的林彪,以及在其中激化矛盾的刘安恭,还有作为中央领导人的周恩来等,并恰如其分、分寸得当地予以艺术表现,既有深厚的阶级感情、战斗友情,又有坚守信念、坚持原则、追求真理的性格体现,生动具体,真实感人。例如:影片中朱、毛、陈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由木板隔出各自的小房间,导演通过一个小窗口开开合合的桥段,将三人的交流、交锋、争吵、和解、分离与思念,细致入微地用镜头切换组合,可谓匠心独具,妙趣横生,异彩纷呈。《古田军号》充分采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没有回避九十年前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真实矛盾,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年轻的领导人为了共同的信仰,为探索革命真理而产生了冲突与矛盾,并在经过激烈的冲突后形成了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紧密团结。在内忧外患、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年轻的革命领袖们以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品质坚持理想信念,在枪林弹雨中探索方向,在人民和军队中寻找答案,在激烈的“碰撞”中擦出了真理的火花。导演陈力表示:“在新时代如何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我们一直在力求创新和突破,力求让宏大叙事与个性表达实现完美融合。”不可否认,《古田军号》做到了。
演员的出色表演、音乐的强劲烘托、细节的匠心设置共同成就了《古田军号》的成功。青年演员王仁君饰演的36岁的毛泽东,坚持原则,沉稳果敢,在革命低潮时深入人民群众中,从人民群众中感受到力量,最终将革命引导上正确的轨道;王志飞饰演的43岁的朱德,一脸严肃紧绷着嘴的表情极具神韵;刘智扬扮演的年轻的陈毅,从朱、毛夹缝中的左右为难到关键时刻的敢于担当,表现得栩栩如生;张一山饰演的林彪,虽然戏份不多,却处处准确精当;胡兵则把刘安恭的“特派员”角色、形式主义作风表现得深入骨髓,入木三分;孙维民、李幼斌等“老戏骨”则把“五光十色”的小人物表现得多姿多彩;嘉央桑珠扮演的傅柏翠,虽出场不多,却将一个带领农民分自家田地的集大地主、高级知识分子、我党闽西革命领导人于一身的形象,立在了银幕上,成为令人难忘的瞬间经典……居文沛为影片所配的音乐,或激昂嘹亮,或低徊浅吟,与影片中的几段舞龙场景相辅相成的咚咚鼓声,激越人心;女声清唱的闽西民歌,虽低沉,但清脆,与抬伤员的画面相结合,表达出红军不屈不挠的精神。纵观全片,音乐与影片相契合,成为影片不可分离、血乳交融的一部分,将历史内涵与时尚审美有机融合、浑然天成,创造了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细节为影片的主题表达提供了有力支撑,无论是小军号、板凳龙,还是隔板小窗、雪地上留下的群众送来的粮食,无不在一点一滴中展现出深刻的情感和宏大的主题。影片最后,行军队伍中的林裁缝对毛委员说他带着他的三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这与《血战湘江》中林裁缝和他的三个儿子都相继英勇牺牲,他剩下的唯一的最小的儿子毅然加入红军相互呼应,凸显出人民群众为革命胜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古田军号》是一部极具艺术表现力和艺术震撼力的优秀影片,形象、生动、全面又深刻地展示了我党、我军在那段艰苦岁月里的真实历史场景。观澜索源,振叶寻根,影片引领我们去思考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当下,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