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郑中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几代中国电影人肩负责任、担当使命,共生产故事片12000余部,这些影片以不断开拓的题材内容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类型,展现历史变迁、反映时代脉搏,为时代进程留下了一串串美丽的注脚。中国电影的题材类型也在70年中不断发展、丰富、融合,在积累经验与交流互鉴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化景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电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十七年”电影在展现工农兵形象、描写工农兵生活方面取得了开创新的进展,大批优秀影片充分展现了“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改革开放初期,在思想解放的思潮下,中国电影人大胆进行银幕探索,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片大量涌现,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产业化以来,类型不断丰富,中国式大片和魔幻题材影片大量出现,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中国社会现实、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电影探索出一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商业化道路,从影像语言和拍摄手法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走出一条新主流大片之路,科幻电影和动画电影也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电影正向着类型不断健全、产业全面发展、技术不断与国际接轨的方向稳步前进。(详见第4-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