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小说《再见了,可鲁》的治愈系电影《小Q》将于本周五(9月20日)正式上映。15年前,日本导演崔洋一曾将《再见了,可鲁》搬上银幕,感动万千亚洲观众。
珠玉在前,《小Q》导演罗永昌表示,此次改编加入了更多本土元素,用更阳光的手法,唤起观众对导盲犬的关注。
2012年,香港导盲犬协会正式成立,罗永昌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罗永昌发现,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导盲犬的发展都比较缓慢。在我国,正在服役的导盲犬数量不足200只,我国的视障人士却有约1700万人。许多盲人都没有机会分配到一只导盲犬,公众对导盲犬的认识就更加有限,公共场所排斥导盲犬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一只导盲犬一旦背上了那身行装,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主人。
罗永昌希望,通过《小Q》的拍摄,让更多普通人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至少,希望大家再见到导盲犬的时候,不要拒绝它们,多一些善意”。
拍《小Q》之前,罗永昌接触了许多视障人士,他们和导盲犬的故事一点一点的感染着罗永昌。他告诉记者,导盲犬的工作不只带路,它们更像是主人的“贴身保镖”,无论是小猫小狗的挑衅还是陌生人的恐吓,都不可以离开主人半步。电影中,小Q在车水马龙间不惧危险奋起护主也是大多导盲犬的真实写照。
身为导盲犬要有极强的克制力,罗永昌记得,有只导盲犬每个月都要跟主人飞一次欧洲,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导盲犬几乎不能吃喝,不能走动,实在渴得难受,就拿冰块润润喉咙。电影里,小Q在飞机上的细节就是由此而来。
罗永昌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放进电影里,《小Q》有了更多中国本土的气息。
《小Q》点映后,不少观众被影片戳中泪点,无论是小Q追车,还是任达华背着病重的小Q去郊外看风景的段落,感动中带着温暖。罗永昌说,写剧本的时候,自己有意避免采用“催泪弹”的表现方式,对于《小Q》,他更愿意用阳光的方法讲一个温暖又治愈的故事。
看完影片,小说原著作者秋元良平、石黑谦吾泪流满面,称“这是《再见了,可鲁》最好的一次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