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2日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观看《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缅怀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参观结束时,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强调,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9月19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决胜时刻》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电影《决胜时刻》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博纳影业联合摄制,讲述了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研讨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陈名杰主持,王一川、尹鸿、饶曙光、左衡、刘琼、康伟、范咏戈、高小立、刘阳、束焕、汪海林、董哲、谭飞等业界专家学者、影评人及创作人员与影片主创团队齐聚一堂,就电影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品质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影片出品方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导演宁海强、编剧何冀平、主演刘劲等出席研讨会并分享了影片的制作、创作过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决胜时刻》呼应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艺术手法聚焦讲述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作为,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追溯了新中国成立的初心,缅怀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阐明了香山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上增加了北京香山这浓墨重彩的一笔。电影题材内容有新开掘,艺术手法有新探索,树立了新时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新典范,是一部有思想、有情怀、有温度的精品佳作。
为中国电影创造经验
为中国电影开辟道路
《决胜时刻》整个拍摄周期为81个工作日,除去中间剧组转场的时间,真正的拍摄周期只有67天。研讨会上,影片监制、导演黄建新和总制片人于冬分享了这次高强度拍摄背后的创作智慧和行业经验,编剧何冀平更是一语道破创作背后的艰辛,“停机不停人,机器停了黄导就回去改剧本,改到半夜两三点,很多好的细节就来自这样的调整和补充……”
黄建新导演详细介绍了这次利用视觉前端剧本辅助创作的经验,“我们做了一件事我觉得对中国电影很有意义!”原来,为了高效完成渡江战役中小战士牺牲部分的镜头,剧组用20多天制作了一段4分57秒的视觉前端剧本,“其中包括视觉、听觉、台词、音乐等所有基础性元素。”借助视觉前端剧本的基础,顺利高效地完成了相应戏份的拍摄。
于冬通过《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和《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六部影片的创作周期对比,介绍了博纳影业在类型创新等方面的开拓性探索。“《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三部电影创作历时7年,‘中国骄傲三部曲’的创作在一年内完成,其中投入的精力,资源调动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对博纳影业而言也是一次很大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创作为中国电影开条路,在灾难救援、空中营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等方面实现新的类型探索和突破。”
何冀平用写好中国人物、讲好中国故事概括《决胜时刻》剧本的创作经验,“写人物不能呆板,要有温度、有激情,为此我创作了三个小人物,让他们直接跟毛主席发生联系,有融合也有对立,从而构成故事的戏剧性。”
曾经多次在影视作品中饰演周恩来的演员刘劲肯定了《决胜时刻》剧本为演员提供的扎实表演基础,直言这次饰演的周恩来不一样,演得很过瘾。“谈判桌上他是一个很强硬的谈判高手、据理力争,谈判桌下又有深厚的兄弟情谊,这种人物的丰富和反差在电影里面表现得特别强烈,我演得很过瘾,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一定也能感觉到这个周恩来和以往的周恩来形象不太一样,很丰满!”
导演宁海强用“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像打仗一样”概括影片的创作过程,表示创作过程也是不断寻找对这段历史解释方法的过程,尝试用电影的艺术手段更好地传达这段历史,让更多的观众喜欢看,帮助年轻人完成红色传承。
献礼新中国70华诞
实现主旋律电影创新表达
随后的专家研讨过程中,电影《决胜时刻》在主旋律创作上的创新表达获得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大家认为电影《决胜时刻》“出人意料”、“超乎预期”,走出了一条具有创新性的主旋律电影创作之路。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认为《决胜时刻》用小故事、小人物串联大历史,弥补了同类电影表达的缺失。他同时盛赞电影“立意高远而又平易近人”、“情感浓郁而又理性深刻”,是一部高质量的主旋律大片,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指出,《决胜时刻》通过光影艺术,有质感地还原了时代,使历史中的人重新鲜活起来,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树立了新典范。
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通过回顾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历程,认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正在进入开掘题材、创新表达的新阶段,而电影《决胜时刻》恰恰在这两方面做了成功而有益的尝试。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访室副主编刘阳认为影片成功突破了主旋律的狭隘定义和政治图解的惯性,“电影通过平行的视角,使领袖人物充满生活气息,让观众能通过光影‘近距离’触摸到领袖”。
鲜活演绎历史人物
人性光辉引发观众共鸣
如何让观众在主旋律电影里产生情感共鸣?电影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专家们认为,《决胜时刻》另辟蹊径,不再拘泥于以往同类型题材作品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变更。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特别肯定了电影中对领袖人物人民情怀和战友情怀的呈现,“把领袖对人民、对战友的情怀传递得非常充分。人物刻画有弧光,可以让观众形成强烈的代入感,跟随人物的命运去思考”。他还补充道:“小人物是全片不得不提的亮点,能让影片和年轻观众实现有效对话,产生共同的空间和美学,让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能从中体会到人性的光芒。”
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束焕用举重若轻、流畅自然概括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他认为电影中主席看戏、主席送陈有富锦囊等情节的设计,既塑造了伟人也没有冲淡小人物的存在感,很符合当下青年观众的欣赏习惯。束焕还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感受,表示观影时既有想哭的冲动,也有多处会心的笑点,观影氛围非常好,看好影片在年轻观众中的影响力和情感共鸣。
阳光媒体集团高级副总裁余韶文认为文艺的力量在于艺术地再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何冀平老师写活了人物,这是电影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尹鸿表示:“历史是人物的历史,《决胜时刻》不但塑造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形象,还设置了陈有富等虚构的小人物,同时准确地把握了蒋介石等反派角色的性格特征,留下足够的空间去展示人物的差异性,让角色共同构成的那段历史更具吸引力。”
科学历史观解读人民性
最新研究成果支撑影片创作
据介绍,《决胜时刻》的创作过程参考了上百万字的历史研究资料,用科学的历史观解读人民性,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支撑创作是影片的一大特色。
“人民性”是电影《决胜时刻》充分阐释的观点。《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决胜时刻》以科学历史观为前提,揭示了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非常深刻。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特别肯定了扎实的历史研究基础对电影创作的推动作用。她认为影片表现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呈现了当下的历史观,特别是辩证法的使用、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结合,最终呈现了一部真实、丰满、感染力强的电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衡提出,《决战时刻》的创新难度大,所以特别考验主创的四力:能走进历史空间的脚力,能发现景中情理的眼力,能创造情理契合的脑力,能化为情景交融的笔力。“历史永远是创作的宝藏,但它只把故事奖赏给那些能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去认真发掘和加工的创作者。”
左衡认为,影片为宏大叙事找到双清别墅这样一处自然、历史、红色相聚汇的文化景观,并赋予人文情怀。毛泽东的1949是天翻地覆,也是天若有情,呼应着1919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时,这部史诗也非常坦然地正面呈现了历史中的多个面相,如英国军舰紫石英号的挑衅,是纸老虎狡猾的小心思。国民党反动派以愚昧极端的意识形态加权谋手段洗脑控制众人,操控舆论双标,也可以上升到反思的高度。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影片对人民性的解读不是口号化的,而是很自然地流露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样的科学历史观,是生动的、真实的、令人信服的。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著名编剧汪海林从观影中领悟到决战之前,国共两党之间胜负已定,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分裂、内斗的“南京模式”和团结、协作的“香山模式”这两种文化模式的对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先进文化模式的胜利。
专家们还敏锐地指出了影片在披露新的信息、打造新感染点方面的探索,肯定了电影创作建立在北京市对香山历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纳入了很多国史、党史和香山历史新的研究成果,用细节讲述中国故事。汪海林表示:“电影中文戏武戏都紧紧抓住了‘斗争’这条线索,披露了很多新的历史细节,包括谈判桌上针锋相对的场景,以及面对英国‘紫石英号’进犯,我军毫不犹豫开炮退敌的情节。”
北门影视文化创意工作室创始人、编剧董哲特别提到了电影中多处细节处理,肯定了创作者小处用笔见大精神的用心。“比如毛主席去喝豆汁、吃焦圈,结账的时候老伙计说现在钱毛了……这样的细节我觉得特别接地气,尤其是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做过一些了解和研究之后,尤其能感觉这样的台词、细节背后的力量,这也是年代题材创作当中非常非常值得推崇的方法。”
4K彩色高清版开国大典
真实影像震撼人心
在之前的几场观影活动中,《决胜时刻》结尾处彩色高清4K修复版的开国大典记录影像引发了热烈反响,这是彩色开国大典影像首次呈现在国内大银幕上。随后超高清的照片也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许多网友纷纷表态“冲着彩色开国大典也要进电影院!”。对于这个重磅“彩蛋”,专家们同样连称“惊喜”。饶曙光表示这是整部作品的“神来之笔”,高小立则认为“再优秀的演员也演不出真实影像带来的震撼,从演员过渡到历史人物,从虚到实的衔接,堪称天衣无缝”。
从首次呈现的彩色开国大典影像谈起,著名影评人谭飞建议充分利用影片提供的新的信息量,实现电影和青年观众观影兴趣之间的粘合。他认为,新鲜感是年轻观众观影决策的一个重要维度,可以通过抖音等传播渠道,引导青年人的观影需求。
电影《决胜时刻》由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出品,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已于9月20日正式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上映首周累计票房超过4000万,淘票票评分9.2、猫眼评分9.3,同档期票务平台评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