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珠(中)与《攀登者》主创
6个月前,《攀登者》剧组一行去往珠峰大本营完成最后一镜的拍摄。从拉萨经日喀则到达定日,从定日驱车去往珠穆朗玛峰的车上,珠峰越来越近,桑珠逐渐显得有些激动,“快看,珠峰!”忽然间,全车人都随着桑珠的惊呼看向他手指的方向——日光交错间,珠穆朗玛峰的轮廓清晰可见,珠峰似乎近在眼前。
“我也很多年没有再来珠峰了,年纪大了,身体有些吃不消。”桑珠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很难想象,这位平凡朴实的老人,就是1975年从北坡登山珠穆朗玛峰的九位攀登者之一,全世界沿用30年的8848.13米的中国高度就从他们手中诞生。
登顶珠峰那天,天气真好
1960年,内外交困之中,一支由来自不同行业的216人组成的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进入西藏,只从名字就不难看出,这支队伍的使命只有一个——登顶珠穆朗玛峰,这座伫立在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世界最高峰,飞鸟绝迹,人类从未成功在我国境内的珠峰北坡登顶。
登顶,对1960年的珠峰登山队来说,不是运动,不是挑战,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国家任务,只有登上这座高峰,才能向世界证明,“中国人的脚步足以丈量属于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唯有登顶,才能对边界领土争端给以有力的回击。
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在夜色中登顶珠峰,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壮举,但是由于天气原因,未能在珠峰山巅留下影像资料,一度受到质疑。
15年后,1975年5月27日,索南罗布、侯生福、桑珠、大平措、罗则、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潘多九位中国登山队员再次从珠峰北坡完成集体登顶。这次攀登不仅创造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北坡登顶纪录,使藏族登山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更用枧标测量出8848.13米的中国高度,此后三十年间(2005年我国再次修正为8844.43米),全世界都在使用这一中国高度。
站在山巅,时年23岁的桑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时刻,他忙着与队友一起把测量高度的觇标展开、连接,“以三足鼎立之势架设好,再用三根尼龙绳向三个方向用冰锥固定在冰上”。
8800多米,几乎是无氧环境中,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要耗费数倍的体力,“我们花了很久在架枧标,固定、找点。女登山队员潘多还要在珠峰顶上测量心率,当时测了好几次都不成功,直到最后一次才将心电图顺利传回20公里外的大本营。”做完这些,桑珠从背包里掏出他从6000多米营地一直背上来的那面国旗,“索南罗布、罗则和我,庄重地举起了国旗。五星红旗就这样飘扬,真的特别骄傲,特别激动,特别……”桑珠用手做了一个旗帜飘扬的动作,眼前似乎又浮现了40多年前的那一幕。
“登上珠峰山巅那天天气很好”,桑珠回忆着,时光似乎又回到了40多年前。
7028营地,我好像比平时吃得更多些
桑珠17岁入伍,在海拔4000多米的那曲市比如县当兵,1974年之前,桑珠并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登山”这么一项运动。“我们藏族人敬山神,不会去爬那些神山、圣山,更不知道登山还能是一项专门的运动。”桑珠说。
1974年2月,中国登山队到桑珠所在的部队招募登山队员,在炮兵连当兵的桑珠被选中了。“我老家在日喀则下面的一个县城,家周围都是高山,可能适应得比较好,那些体检测试都一轮轮过了。”选入登山队的桑珠坐上“解放牌大卡车”,与剩下的30多名新入选队员一起朝拉萨进发。
“我们先在拉萨训练了一段时间,淘汰了一些人,到了3月中旬,还剩下大概一百来人,大家开始往珠峰大本营去进行适应训练。”从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一点点向上,最终到达7028营地。“我没什么反应,头也不疼,好像吃得比平时还多一些。”桑珠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与珠峰的初遇,发出爽朗的大笑。
22岁初到珠峰大本营的桑珠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因为登山而成为国家英雄。“我当时是修路队的,不是主力队员,从6500米开始修路,要拉绳子,要架金属梯,要运输物资。我们一直修到8100米,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是最终,由于突击队冻伤严重,修路队员们大量补充进冲顶队伍中。“从大本营到5400米一天,6000米一天,6500米一天,7280米又一天,这样四天,然后从7280米、7900米、8100米到8600米,如果天气好的话,就是再三四天,但如果天气不好的话,就只能往下撤。”桑珠的回忆井井有条,40多年光阴不仅没能让关于珠峰的记忆褪色,反而愈加鲜活。
珠峰,揣俩馒头就能登上去了吧
到达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67岁的桑珠再次回到珠峰脚下,他指着不远处的世界第一高峰说:“你看,珠峰看起来是不是很近!”珠峰确实看起来近在咫尺,山峰也并不显得崎岖险峻,用《攀登者》主演张译的话来说,“我走到珠峰脚下,感觉像是来到了母亲的怀抱中”。
“庄严与温柔”是珠峰为大家留下的初印象,第一次在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仰望时,只有22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桑珠心里想着“这座山这么近,揣两个馒头、半天就登上去了”。然而这条登山的路,400多人的队伍走了数次,还有不少人牺牲在这条走向世界制高点的路上。
桑珠回忆起当年副政委邬宗岳的牺牲,眼中泛起了泪花。“我们在7600米找到了邬宗岳政委的遗体,但是我们带不下来,我们只能从他手上取下那块罗马手表和一块玻璃罩碎裂的海拔表。我们没有办法带走遗体,只能带着这些轻便的物件下山交给他的家人,带着这个念想,我们也算对他的家人有个交代。”桑珠回忆往事,几度哽咽。
倒在登顶路上的无名英雄们让桑珠充满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我经常回忆其登珠峰,心里感激大自然没有夺走我的生命。”那条从7028到8844的路,桑珠和他的队友们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有两次,已经到了8700米,但是天气突然变得十分恶劣,大风刮得什么也看不见、也根本站不住,最终只能下撤。”
时隔40多年,再次回想起当年在珠峰的几次下撤,桑珠声音里充满从容与释怀,“天气不好就下来,等气候条件合适再上去,不要着急,山就在那里。”说着,他又发出一贯爽朗的笑声。
就是以这种“山,就在那里”的从容之心,桑珠在1975年攀登珠峰之后,用14年时间带领、指挥西藏登山队完成了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山峰的攀登。“我们做到了,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全世界最高的14座山峰上,全世界都会看到中国登山人的智慧、勇敢、坚韧。”说话中,桑珠的脸上写满了只属于攀登者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