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何冀平编剧,黄建新监制并导演,宁海强导演,唐国强、刘劲、刘之冰、黄景瑜、王丽坤、王健等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决胜时刻》日前在北京首映大获成功。在映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和影片监制及导演之一的黄建新,都特别提到编剧何冀平此次创作的剧本极有特色,无论是故事大纲还是完成剧本,都是一次性通过。而剧本最大的特点,是让平凡的小人物和伟大的革命领袖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中并肩而行,并驾齐驱,各显特色。
剧中不仅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形象熠熠生辉。卫士队长陈有富、新华电台播音员孟予、毛主席16岁的小卫士田二桥等小人物的形象也无不栩栩如生。此前,中新社记者曾就香港抗战电影《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过程采访何冀平,在问到何冀平为什么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如此重视平凡小人物的刻画时,何冀平曾回答说,“我看了大量的资料、文献、故事很多,但是最终让我感觉到这个故事有了灵魂的时刻,是采访几位人物原型的过程中,那些真实的人给予我的冲击。我领悟到不管多伟大的历史,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普通人来完成的。这种亲身的采访,让我找到作品的灵魂”。
而何冀平反复强调,电影故事的灵魂,电影创作的中心,就是“人物,所有的中心就是人物”。此次创作《决胜时刻》,故事的背景所涉及的这段重大革命历史,作为业界和观众都已经非常熟悉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以往已被人们多次表现过,这次能否拍出新意,作为一度创作的电影剧本,无疑非常关键。而何冀平与其后的导演及其他主创们,显然是心有灵犀。她的确是另辟蹊径,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既有大格局、又有新创意的一剧之本。
如前所述,《决胜时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尽管这是一部反映新中国建国前夕的国共和谈、解放战争决战、和谈破裂后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全片格局宏大,是一部融战争元素、谍战元素、动作元素和爱情元素为一体的宏大叙事电影。但正如编剧何冀平所说,这部电影有以往这类宏大叙事电影不一样的格调。这个格调就是在聚焦革命伟人宏大历史叙事的同时,在宏伟历史的呼吸脉动之间,植入普通人和小人物的基因血脉和生命肌理。在此,我们可称之为,《决胜时刻》这部电影是打上了普通人底色的宏大叙事,是一部特别接地气,充满平民气息和亲和感的宏大叙事影片。
今年已近70岁高龄的何冀平被业内后学称为“编剧女神”。在香港影视界她更有“救火队员”之称。意为她经常临危受命,在紧迫时刻接受并按时完成剧本高质量的创作任务。何冀平于2018年9月底接受《决胜时刻》的创作任务。当时的背景是,出品方已根据她接受任务的时间节点制定了电影公映的倒计时。也就是说,2019年9月此片必须公映。真可谓俗话说的时间紧、任务重。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做出拍摄这部影片的决定后,为谁来编剧一事曾倍感焦虑。他求助于著名电影策划大师张和平。曾任北京人艺院长的张和平第一个想到的编剧人选就是何冀平,认为要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国庆七十周年献礼大片《决胜时刻》拿出一部优秀的一剧之本,编剧非何冀平莫属。而答应了张和平之请的何冀平也确实不负众望,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她完成了搜集、研读几百万字资料、确立创作思路、拿出故事大纲和最终完成剧本的紧张工作。其中一多半以上的时间,主要是用来研读资料和琢磨创作思路的。
何冀平是一位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多栖作家,她艺术功力深厚,许多作品脍炙人口,流传极广。如话剧《天下第一楼》、《德龄与慈禧》、《好运大厦》、《西楚霸王》;电影《新龙门客栈》、《投名状》、《龙门飞甲》、《明月几时有》、《邪不压正》;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天下第一楼》等等。上述名作中,包括了历史剧和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纵观何冀平的作品,不难发现其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尊重创作的艺术规律,尊重观众。她深谙尊重观众、洞悉人心、创作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创作的第一要务。
在前年由她编剧的庆祝香港回归、反映港人抗战历史、掩护茅盾等革命作家免遭日寇迫害的影片《明月几时有》中,她刻画的那对虽然道不同,但母女情深,最终在抗敌大局上殊途同归的母女形象就非常感人,给观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此次何冀平在创作《决胜时刻》的剧本时,针对这是一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的任务性质,考虑到70年国庆的全民庆典观影氛围,她感到这部影片应该具有针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全民代入感。所以,电影故事中的人物关系设置,除了这段特定重大革命历史中必须而且也应该浓墨重彩刻画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形象之外,还必须要有生动的性格化的普通人形象。而且要在领袖和平民形象之间构建非常自然的人物关系。这部电影不仅应该让较年长的观众喜欢,而且也应该让更年轻的观众喜欢,让年轻的观众由喜欢这部电影进而受到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坚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
为此,电影人物谱系中也应该设置能与当代年轻观众进行心灵对话和情感互动的青年人物形象。何冀平说,其实从史实看,《决胜时刻》故事题材本身也提供了将伟人和普通人的生命历程合二为一的可能性。1949年初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北京西山双清别墅后国民党特务处心积虑的暗杀企图从未停息。为了保证革命的胜利,当时对中央决策机关和革命领袖的保护任务成为头等大事。
据此,何冀平精心设计了与毛主席有天然接触关系的警卫队长陈有富、16岁小卫士田二桥以及新华电台播音员孟予等三个普通青年人与毛主席情感互动的桥段和众多情感细节。其中,毛主席为警卫队长陈有富和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孟予的恋爱牵线搭桥的桥段,毛主席批准田二桥回家探视生病父亲的桥段,以及田二桥牺牲后毛主席看着田二桥带血的遗书和遗像潸然泪下的细节,都让人非常感动。与小女儿李讷嬉戏的桥段等,也成为挖掘和渲染伟人丰富的普通人情感世界的另一个重要亮点。
这样,《决战时刻》就在紧张刺激的反特战、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惨烈战争场面、唇枪舌战的国共和谈桌上等宏大叙事框架里,巧妙而自然地将普通人的命运与历史大事件浑然一体地扭合在了一起。
以陈有富、田二桥以及不仅献出自家渔船还不避危险亲身参与渡江战役的田二桥父亲等普通人的命运轨迹作为电影《决胜时刻》宏大历史叙事的底色,不仅是一种历史认知态度,是一种创作技巧,更是一种超越了普通叙事层面的历史象征。这种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象征,更是电影《决胜时刻》的高明之处。它昭示了70年前的那场决胜之战背后的人心向背问题。
众所周知,三大战役之后的国共和谈,是和平解决中国命运和民族前途问题的最后一丝希望。和谈破裂,则归因于国民党反动派希望西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企图的破产。而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战役的壮举,则是对濒临绝境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最后一击。纵观整个解放战争,是一次人民解放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在官僚资本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等三座大山压迫下被奴役被剥削的中国人民解放出来的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来自人民,是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怕牺牲,流血奋斗。所以它才始终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持才能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决胜时刻》中塑造的田二桥和他的父亲的形象,就是这一伟大历史的代表和象征。因此,田二桥和他父亲的形象的塑造,其意义远超于他们作为艺术形象的个体自身,他们同陈有富、孟予等其他普通战士的形象一起,赋予了《决胜时刻》这部影片更为重大的思想意义:它将英雄史观和人民史观合二为一,既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同时也强调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以及邓小平所指出的“群众是我们的力量的源泉”的真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决胜时刻》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银幕表达上有了非凡的突破,是毫不为过的。
(作者为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