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首映礼映后,观众们全场起立,自发鼓掌致敬英雄。有位从业40年的机长连连感谢影片导演,“我作为中国机长感谢你们,你们把中国民航的精神表现出来了。”
回首这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的筹拍之路,导演刘伟强坦言,“压力巨大”。
《中国机长》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刘伟强透露,从接到影片出品人于冬的邀约电话,到影片定剪完成,不到一年。
为赶在国庆档按时上映,刘伟强和团队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用超常规的工作方式,不分昼夜工作。剧组里大家都能切实地感受到那种紧迫感,杜江打趣说,拍完这部戏,导演的头发都白了。
而在刘伟强看来,若不是各方的共同努力,便不会有今天的《中国机长》。
他回忆,当初电影剧本还没完成,张涵予、杜江、欧豪、袁泉、张天爱、李沁等影片主演已经进组“集结”,开始了专业训练;开拍后,民航系统派了职业机长和空乘跟组指导;最壮观的是,成都、重庆、拉萨机场包括消防、医务、地勤等所有相关部门派出人手协助拍摄,川航甚至协调了一架真机用于剧组实拍……刘伟强粗略统计了一下,光是为剧组提供直接帮助的工作人员就超过了1000人,刘伟强觉得,“是大家帮我们拍成了这个电影”,这是在他34年的从影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
9月30日,这部由刘伟强执导、李锦文监制,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领衔主演,雅玫、杨祺如、高戈主演,黄志忠、朱亚文、李现、杨颖、陈数、焦俊艳、吴樾、阚清子、余皑磊、小爱、李岷城、冯文娟等友情出演的《中国机长》正式登陆全国影院,截至10月7日,上映8天的《中国机长》累计收获票房近20亿元,自10月5日起,连续登顶单日票房冠军。
刘伟强说,他希望《中国机长》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剧本还没写,演员已全部就位
《中国电影报》:为什么会拍《中国机长》?
刘伟强:去年5月14日,3U8633机组经历特情后,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事件可以拍成电影”,也有许多电影公司有同样的想法。大约是9月的一天,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打电话给我,他说:“川航5·14的这个题材,我们拿到了。你有没有兴趣拍?”我想了想,觉得这个题材很有意义,我说,可以试试。
《中国电影报》:从去年9月于冬找到您,到今年1月3日开机,再到即将到来的国庆档的正式上映,如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这部电影的?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刘伟强:开始于冬问我这部片多长时间可以做好,我说至少两年吧,结果他说,没有那么长时间给我,我们计划2019年国庆上映,时间实在是很紧张。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剧本都还没有的时候,演员们全部已经来齐了。
如果说最大的困难,肯定是时间问题。我们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要兼顾的事太多了,比如场景要搭建好,剧本要搞好,演员要找好。
张涵予、欧豪、杜江要去学习驾驶模拟机,袁泉、张天爱、李沁、雅玫、杨祺如要去航空公司接受空乘训练。我们还要找到客舱中的119个老老小小的乘客,包括一两岁的小孩子,他们要跟我们一起拍摄两个月。
另外,还有许多东西要去研究,像是怎么搭建一架1:1还原A319的模拟飞机,如何在模拟机舱里完成飞机颠簸、抖动的动作,要花时间搭建新的电脑程序,还得摸索如何用平板电脑去控制模拟机舱的部件等等。我们全部人,每天都是马不停蹄地工作。
《中国电影报》:杜江说,您这部戏拍得头发都白了?
刘伟强:现在我头发更白了。我最大的压力当然是“怎么拍好看”。
“5.14”原型事件是一个34分钟的事件,从起飞到风挡爆裂再到飞回成都安全备降一共34分钟,要怎样把它展现成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如何拍才能让观众有坐过山车的感觉?这是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每天拍完,各个部门,包括演员、美术、摄影、特效等每一个相关部门的每一个人都要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后面的拍摄计划,发挥团体的力量,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部电影。我们不想辜负大家的期望。
营造紧张感
《中国电影报》:把这个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如何平衡艺术性和真实性?
刘伟强:要明确的是,电影就是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电影是两个小时,确实需要把很多元素以艺术加工的方式加到电影中去。
至于真实性,要感谢民航专业人士的帮助。一开始,我们就从民航专家的介绍中了解到,原来一架飞机飞上天是件很不简单的事情。
比如,3U8633航班是早上六点半起飞,但很多员工凌晨三点多就起来了,不只是机组成员,还有很多保障人员,他们有人负责维护飞机,有人负责清理跑道,有人负责运送餐食,还有很多人坚守塔台……
无数部门的无数工作人员才能保障一架飞机顺利起飞、安全落地。如果没拍这个电影,我是完全不知道,原来民航系统这么厉害。
《中国电影报》:“5·14”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事件结果可以说是人尽皆知,是个没有悬念的故事,您如何能让观众在看片的时候仍然有紧张刺激的感觉?
刘伟强:对,观众进影院前就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没事”,所有人都安全地下了飞机。
所以我们在真实事件之外,进行了艺术加工。比如,飞机是怎么开回去的?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什么“障碍”?机长怎么想办法去绕过“障碍“?之后又遇到了什么?成功备降以后,出现了什么问题?……经过艺术加工,这个事情就显得没那么简单,它会给观众一种“过了一关又一关、过了一关又一关”的感觉。
张涵予演的不仅是英雄机长,更是全体中国民航人
《中国电影报》:电影中的机组人员都有原型人物,电影中的人物设定跟原型相比,做了哪些艺术处理?
刘伟强:我们跟原型人物有过很多沟通,在电影里加了很多感情的元素。比如,根据刘机长的真实情况,我们在故事里给他增加了一些家庭元素,他一早起来会去女儿房间,承诺工作结束后要回家来陪伴女儿,诸如此类,不单单是飞行,观众还能在电影中看到角色家庭生活的内容。
再比如二机长杜江,我们根据原型人物,给他增加一个了同为空乘的爱人角色。而副驾驶欧豪是比较年轻的人物,我们在他身上体现出年轻人对航空事业的热爱。
我常常想,刘机长怎么这么厉害?他为什么能把飞机安全地飞回去呢?他跟飞机之间的感情不一般。飞机看起来是没有生命的,但机长和这架飞机其实已经“人机合一”了,他跟飞机说,“我要挺住,我一定要带119个乘客安全回去”,就像他在跟一个老朋友说这句话,他和飞机之间的关系是跟老朋友一样的。
《中国电影报》:跟人物原型接触之后,他们留给您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刘伟强:那段时间,我们常常碰面,有时候大家一起吃饭。虽然大家都说他们是英雄机组,但他们很谦虚,他们觉得能安全送乘客们回来,是自己的职责而已。就像刘传健说的,我不是英雄,我的心态就是把每个乘客安安全全地送回家,安全是最重要的。
《中国电影报》:可以预想到,影片上映后,观众会拿英雄机长原型刘传健机长与饰演者张涵予做对比,您怎么看这种对比?
刘伟强:我从一开始用的就是民航系统整体面貌的概念去想这个问题。无论张涵予,还是其他演员,大家在内心都已经把自己当成是民航系统中的一员了,所以演员也是以这样的态度去表演的。
开拍之后,我们设计了一句对白,“请相信我们,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这也是民航的态度。我们相信这些角色既是原型本人,也是整个民航系统工作人员面貌的一种体现。
一个历史性的创新
《中国电影报》:于冬说,您为了做《中国机长》的特效,专门飞去美国找了《萨利机长》的特效团队出马?
刘伟强:特效是我拍这个电影最头痛的一个问题。这些东西是我从前没有接触过的,我看了很多很多资料,去洛杉矶把所有做过飞机特效的后期公司找了个遍,其中有当初给《萨利机长》做特效的公司,但《萨利机长》当时的特效并不多,不过他们现在的技术也更加成熟,适合我们这部戏的要求。
接下来的问题是,造一个模拟舱,我们想把飞机打造成有生命的东西,对模拟舱的要求很高,当时,我们第一反应是有没有哪个外国团队在这方面有成熟的技术,但后来发现,我们的一些要求,外国团队解决不了。最终还是中国西安的飞豹公司解决了这个难题。
《中国电影报》:具体而言,《中国机长》的模拟舱实现了什么技术上的突破?
刘伟强:我的要求是做一架1:1的飞机,整架飞机要完成颠簸等等各种动作。当时我们正巧在川航开会的时候遇到也在川航开会的飞豹公司的工程总负责人,我就找到他问,能不能做一架1:1还原的A319模拟机?
他们想了想回答说,在外国拍这样的戏,是把飞机分成一段一段,分段拍的。但我觉得分开拍不好看,我想让整架飞机连起来,他们回复说帮我们想一想。后来,他们只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架需要10个月才能做完的1:1原大、三段分离的模拟机。
我们的需求不单是搭模拟机,还要整合技术,让模拟机能完成剧组要求的整机动作,技术难度非常高。飞豹一共组织了一百多个工程师、计算师来完成这个任务,搞定了“三舱联动”的新技术。
在我们开拍之前两个星期,模拟舱完全弄好了,我非常开心,我觉得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创新,还从来没有电影是这么拍的,从来没有哪个电影里的飞机能够实现整体动作的,是我们中国的公司搞定了这个事情!我挺开心的。
超1000个民航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直接帮助
《中国电影报》:在电影的筹拍过程中,对您帮助最大的人是谁?
刘伟强:很多人。除了投资人和演员,我还要特别谢谢民航,因为民航给我们很多意见,派出很专业的专家为我们提供指导。还有各个机场和他们的工作团队,像成都机场、重庆机场、拉萨机场。比如成都机场相关的部门、消防、医务、地勤等,能帮我们的都出手帮忙。川航还特意协调了一架真的飞机,让我们在成都机场实拍。
这样的事情是我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不敢想象每一个部门都有人来协助我们拍摄是怎样的场面。我们统计了一下,给影片提供过直接帮助的民航系统工作人员,大概就有一千多人。是大家帮我们拍成了这个电影。
《中国电影报》:是否担心观众刚看完《中国机长》,以后坐飞机会“恐飞”?
刘伟强:不会。我是个常常坐飞机的人,但拍这部片之前,很多东西我根本不知道。比如,为什么飞机常常晚点,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看完电影之后,你就会知道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比如,会有很多工程人员去检查飞机,确保飞机是健康的,才会放行。再比如,天气条件要符合飞行条件,才可以放行。
又如,我们电影里的航班3U8633是从重庆飞去拉萨,听上去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但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飞机从重庆起飞后,要经过成都,然后是高高原。“高高原航线”这个词是我通过拍这个电影才了解到的,原来中国民航规定,“高高原航线”的航班上要配备两个机长,一位负责飞过去,一位负责飞回来。
再有,乘客上飞机之后,空乘会播放安全须知,或者做安全示范,很多时候,乘客们完全不看,他们觉得这没什么用,但其实很有用,假如飞机真的发生意外情况,你要懂得怎么配合乘务长、乘务员,他们真的受过很强的专业训练。
我希望,观众看完《中国机长》之后,可以意识到,买一张飞机票、去机场、过安检、登机,看起过程简单,其实背后有几千个人在保障着你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