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合影
本报讯(记者 林莉丽) 近年来,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格局中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国家、区域之间的电影合作蓬勃推进。亚洲电影正在以一种全新景观被呈现,一种在文化意义上相贯通的新型“亚洲电影”正在生成。随着中国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四个春天》、《红海行动》,韩国的《寄生虫》、《燃烧》,印度的《摔跤吧!爸爸》、《起跑线》,泰国的《天才枪手》、《友情以上》,伊朗《出租车》、《一次别离》等众多佳片的涌现,亚洲各国电影在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中逐步呈现出创作新景观。众多影片在特定国家、特定语境、特定时期下把脉民生现实和社会问题,深刻描摹小人物生存状态与情感世界,在商业电影框架中不同程度地建构起社会奇观与文化想象。
致力于搭建一个优秀的交流学习平台,促进亚洲电影发展现状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推出第七届亚洲电影论坛“亚洲电影新景观”学术研讨会。本届论坛以“亚洲电影新景观”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亚洲各国、各地区的创作潮流、美学风格、重要影人影片等,观照补充亚洲电影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助力亚洲电影创作的现状发展与未来路径。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介绍了亚洲电影目前的发展格局,现场发布了《亚洲电影蓝皮书2018》,同时启动了新一年的蓝皮书计划。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以“不简单、不容易、不平凡”肯定了亚洲电影论坛连续举办了七届的学术研究精神。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从亚洲电影发展阶段、中国电影创作现状折射亚洲电影研究、中国电影以亚洲电影为视野的意义三个层面分析了亚洲电影研究的必要性。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北京舞蹈学院、山西大学等高校,中国电影资料馆、台湾电影资料馆、《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等电影研究单位的几十位行业专家从各自角度围绕“亚洲电影新景观”展开讨论。
文本文化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路春艳就《景观研究视域下的新中国电影》进行了主题发言。路春艳首先厘清“景观”一词的概念,然后阐释了景观研究落在电影视域中的特征和意义是什么,最后将视野投向中国电影在景观建构上的尝试。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史可扬探讨了《电影的通约性与地区性(民族性)》,认为从电影的艺术价值层面来说,“应当从通约性来看民族性,而不是从民族性看通约性。”
《电影艺术》执行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谭政的发言题目为《“亚洲电影作为方法”的可能性》,认为随着亚洲电影的发展,亚洲学者逐渐培养起理论自觉,开始寻找亚洲电影的主体性。《电影艺术》杂志在提出“亚洲电影作为方法”这一命题时,希望从本土出发,更要从更高的层面观照亚洲电影,与世界对话。
《当代电影》副编审檀秋文就《亚洲电影研究趋势及特点——基于〈当代电影〉的考察》这一题目,从详尽的数据分析上总结了五年间亚洲电影研究的趋势与特点:受关注度持续增高、研究实现了对于亚洲四区域的全覆盖、国别研究的集中度特别高,为今后亚洲电影研究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思路。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康宁老师就《空间的时间化并置与香港的漂浮感填充——<花椒之味>的叙事弥合机制》这一题目对新近影片《花椒之味》进行了分析。影片通过两岸三地故事的糅合建立了特殊的叙事弥合机制,探讨了两岸三地流着相同血脉的三个城市在未来如何实现文化的共频。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范志忠围绕《东方影像的悬疑话语——<白日焰火>与<燃烧>的美学比较分析》的主题展开发言,通过两个具体的文本的解读,透析中韩两国这两部在国际上引起关注的电影的叙事方式与美学变化。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彭涛在其主题发言《中韩电影现实表达比较》中,通过“预言”、“电影”、“现实表达”三个关键词梳理了中韩两国预言电影的创作概况、两者之间美学差异及其原因。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王利丽就《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创作景观》进行了主题发言,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电影如何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最终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地位的过程。
来自台湾中央大学英文系的林文淇教授回溯并展望了台湾电影研究景观。
产业市场分析
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媒体语言文化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Thomas Barker副教授在论坛上带来了《Indonesian Cinema 2016-2019》这一主题发言,从电影产业和受众的层面上对印度尼西亚电影近三年间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围绕《现代治理方式与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题目从传媒艺术的宏观视野透视高质量电影是如何与国家各层面治理方式息息相关的。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新闻系、广告系主任王昌松在《马来西亚电影创作现状及受众研究》的主题发言中,从大数据发展与本土电影受众的方面对2018年的马来西亚电影进行了简要的总结。马来西亚电影中既存在着缺乏本土行的轻好莱坞模仿作,也有特立独行的导演持续创作。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衡带来了以《筑基哲学思想,支撑电影产业》为题的发言,他提议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全球化、进而拥抱全球化,并且对中国电影成为全球化市场寄予乐观期望。
除此之外,第七届亚洲电影论坛“亚洲电影新景观”学术研讨会还设有青年论坛,共有近30位来自各大高校的青年学者参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