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歌舞片《歌声的翅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左中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文,宣传部副部长张红等出席首映式,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影片出品人、总导演、总制片人高黄刚率主创团队亮相。
首映式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文致辞,她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代表自治区党委向支持新疆文艺事业的有关单位表示感谢,“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在全国各族人民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的喜庆氛围里,新疆电影《歌声的翅膀》今天在这里举行全国首映式。在此,我谨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影片的首映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该片创作付出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的电影艺术家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新疆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电影界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现辽阔美丽、发展进步、现代时尚、团结和顺的新时代新疆
“新疆是祖国西部的美丽沃土,一直以来以歌舞之乡、瓜果之乡享誉世界。”田文在致辞中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新疆这块沃土的特色。她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沐浴着党的光辉,新疆这片热土与祖国同频共振,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如今,新疆2500多万各族儿女也将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她进一步阐释了策划拍摄电影《歌声的翅膀》的初衷,“如何将一个辽阔美丽、发展进步、现代时尚、团结和顺的新时代新疆展现给世人,于是我们策划组织了青春歌舞片《歌声的翅膀》。”
田文
《歌声的翅膀》讲述了三个不同民族的年轻人,怀揣音乐梦想,行走天山南北、戈壁草原、乡村城市,从各民族丰厚的音乐舞蹈资源中,从各族群众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最终实现音乐梦想的动人故事。田文表示,通过这部影片,我们能切身感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这片热土发生的时代变迁、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通过这部影片,我们能切身感受到,现在新疆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舞姿、幸福的笑脸和热气腾腾的现代生活;通过这部影片,我们能切身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不负殷殷期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现实。“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希望能够用这部影片积极践行“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使命任务。
坚持主旋律影片文艺化表达和类型化讲述
歌舞片在华语电影史上可以说并不多见。歌舞片不仅对演员的要求高,更关键的是对歌舞编导的要求非常高,一部好的歌舞电影需要电影界与音乐界、舞蹈界之间达到非常好的合作程度才可以完成。此次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的“纯本土”歌舞片《歌声的翅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高黄刚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在故事讲述的层层递进中音乐歌舞参与叙事方面,进行了积极开拓,并大胆加入了现代的、时尚的、融合的音乐舞蹈语汇。同时,将新疆五彩斑斓的山川大地、异彩纷呈的民风民情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影片的创作主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因此,在创作上,主创团队“力图在两个时空的交替中,表现‘守边戍边’、‘无私奉献’精神在当下的美好传承”。
高黄刚
影片于今年5月28日开机,摄制组从新疆西北部的塔城一路南下,跨越五个地州,行程两万余公里,最终抵达帕米尔高原。高黄刚表示,“探索创新之路往往充满挑战,但我们近年来始终坚持着主旋律影片文艺化表达和类型化讲述的理念,坚守在这块热土上,努力前行。我们的创作初心在于, 展示好新疆各族儿女,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美好现实,为新疆画像、放歌、起舞。”
首映好评如潮,引千名观众共鸣
热烈的首映式结束后,现场近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歌声的翅膀》。影片中,三个不同民族的年轻音乐人,乘着歌声的翅膀,踏着青春的舞步,走进戈壁绿洲、草原牧场、高原山岗,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深入到人民中,找回初心,最终在慕士塔格冰峰前,唱响他们的音乐梦想之歌《大地之歌》。动人的歌声,宏大的场面,抓人的情节,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一位观众动情地说,“影片现代感十足,景色华美,让人对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心生向往。”
据悉,该片由高黄刚担纲总导演、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导演、严高山友情导演,李牧时、高琦编剧,夏望、张颖冰、玉米提、江依昊(阿依肯)等领衔主演,刘之冰、罗钢、尼格买提、斯琴格日乐、李宜儒、哈孜肯·哈里等友情出演,黄绮珊、塔斯肯·塔比斯汗、阿来·阿依达尔汗、崔子格、鞠红川等歌手倾情献唱。
左起:克力木·阿不力孜、罗钢、马昂、罗子惠、江依昊、玉米提
◎ 主创访谈
▶《中国电影报》: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对歌舞片进行了哪些探索?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向观众传达怎样的理念?
高黄刚:作为探索中国歌舞类型电影创作的一次尝试,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音乐、歌舞参与叙事,并大胆加入了现代的、时尚的、融合的音乐舞蹈语汇。
我们还试图通过这部影片,向世人展现当下新疆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幸福荣光,一派祥和而又温暖的大好山河。
拍摄过程中,摄制人员克服了草原雨季、戈壁干旱、高山缺氧等诸多困难,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最终在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冰山下,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中国电影报》:您认为,这部歌舞片的亮点是什么?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当下年轻观众接轨?
导演克力木·阿不力孜:影片的亮点有很多,比如“万马奔腾”、“众人斗舞”等片段。拍摄过程也很困难,在同时拍摄上万匹马时,组织这些马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不管过程多么艰难,最后难呈现在大银幕上,这些“苦”都是值得的。
影片融汇了多个民族的音乐和舞蹈,也融入了现代的、时尚的元素,是一部“国际化”的青春歌舞片。
▶《中国电影报》:如何把好歌舞和故事的叙事相结合?
编剧李牧时、高琦:除电影以外的六大艺术门类中,音乐和舞蹈的感染力、冲击力最强。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学叙事上,会造成音乐和舞蹈的削弱,失去歌舞片的风格样式;如果单纯进行歌舞创作,又减弱了叙事。我们在其中采取了一些手法,比如让主人公唱出心声,或者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让歌舞参与叙事。
▶《中国电影报》:您如何理解片中三个年轻人对于梦想的执着?
演员玉米提:这部电影是歌舞类型,展现了年轻人追逐音乐梦想的执着,音乐之路要想走得更高、更远,需要涅槃重生,也需要团结在一起。
▶《中国电影报》:您如何理解在片中的角色?
演员江依昊:我第一次参与拍摄自己家乡题材的电影,融入了民族的歌舞、民族的文化,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片中加尔肯的角色和我很像,和我追逐演艺梦想的经历不谋而合。
▶《中国电影报》:同样是对音乐热爱的年轻人,您饰演的青年李明亮和三位主人公的追梦路,有哪些共通之处?
马昂:我在片中饰演青年时期的李明亮老师,因为一场意外,他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寄托在江寒身上。可以说,年轻人的逐梦之旅得到了精神传承的滋养而更加有力量和内劲。
▶《中国电影报》:您认为这部电影最吸引观众的是什么?
演员罗子惠:这部电影融合了八个民族的歌舞,还有新疆很多美景,通过这部影片可以带给观众旅行的感觉,甚至比实际旅行看到的美景更多。
▶《中国电影报》:从影30余年,您曾出演过多部优秀电影。这次歌舞片的创作,有何不同?
演员罗钢:这部影片在保证各民族音乐、歌舞底蕴的同时,加入了现代、时尚、融合、世界性的元素,影片将现代青年追逐梦想,以及与我饰演的上一辈守 边护国的精神紧紧勾连在一起,让“艺术梦”、“中国梦”得以传承和延续。
▶《中国电影报》:您如何理解歌舞片这一类型?
演员古丽迪娅尔·阿纳依提:歌舞是新疆人的天赋,从出生就开始跳舞,很多舞蹈的感觉是骨子里带出来的。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拍电影,通过音乐和舞蹈来展现情感,展现民族文化,这就是歌舞片的魅力。
▶《中国电影报》:您是如何为《歌声的翅膀》找到作曲主题和风格的?
作曲董颖达:开拍前,我们走遍了南疆北疆采风,寻找拍摄所在地,寻找创作灵感。在拍摄过程中,我多次到现场,体验片中人物需要怎样的歌曲。
▶《中国电影报》:您最满意影片中哪一首歌曲?
主题曲演唱者崔子格:片中所有音乐我都很喜欢。这次和家乡的电影合作,我很开心、幸运,创作过程中好像回家了一样,感觉很亲切。我是怀着对新疆的情感和期盼来演绎电影歌曲的,希望更多人通过歌曲和电影了解新疆。
▶《中国电影报》:为家乡新疆的电影创作歌曲,有何特殊的感受?
主题曲演唱者塔斯肯:血浓于水,我在新疆出生长大,对新疆的文化、艺术很熟悉,能够很快抓住音乐的重点部分。
▶《中国电影报》:这部影片的歌曲风格和定位是怎样的?
主题曲演唱者阿来:我们每位歌手演唱时需要和角色契合,与主人公始终处在一个状态里,这与传统电影主题曲不一样。
▶《中国电影报》:影片中舞蹈比重很大,创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如此大的舞蹈片段?
编舞辛俊杰:青春歌舞片的舞蹈部分要参与叙事,不能脱离故事情节。根据不同民族,我们设定了不同舞蹈场景,进入正式排练之前,我们已经把各民族的舞蹈动作设计好,提高效率。
▶《中国电影报》:《歌声的翅膀》美术工作最特别之处是什么?
美术指导买买提·阿不都热依木、王晓宏:最特别之处是整体美术创作,要轻松、活泼、自然、典型。新疆的景色很美,个性也很强,从牧场、雪山到草原,有年代的变化。
▶《中国电影报》:歌舞片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您此次创作的经验有哪些?
声音指导黄健:这部影片不同于传统故事片,前期录音要求很高,需要演员现场演唱。后期制作声音部分还要区别于CD,要通过故事唱给观众,而不是在耳机里听歌的感觉。
▶《中国电影报》:这部影片的剪辑,最难的是哪个环节?
剪辑指导张一凡:文戏部分和歌舞部分的比重很重要。这部电影的歌舞非常棒,我们既要把歌舞表达好,又要把故事讲清楚。这是挑战比较大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