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音乐歌舞片《歌声的翅膀》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专家研讨会。
影片讲述了三个不同民族的年轻人,怀揣音乐梦想,行走天山南北、戈壁草原、乡村城市,从各民族丰厚的音乐舞蹈资源中,从各族群众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最终实现音乐梦想的动人故事。
研讨会上,李准、张宏、王一川、康伟、张思涛、窦春起、黄式宪、王人殷、赵葆华、张卫、李春利、谭政和高小立等专家一致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嗅觉敏锐,选题精准。专家们表示,影片主旨昂扬,开创性地使用音乐歌舞的艺术形式,将新时代新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集中展现,同时全景式呈现了新疆五彩斑斓的山川大地、异彩纷呈的民风民情,是一部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优秀作品。
根植人民、深入生活,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团结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
《歌声的翅膀》是继《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远去的牧歌》、《昆仑兄弟》之后又一部重要的新疆题材电影,不光给我们带来了新疆的民俗风情,更主要是给我们带来了思想的力量和天山电影制片厂对艺术不懈的追求。
影片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团结,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美丽的、灿烂的、载歌载舞的新疆形象,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影片自始自终讲的是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的过程。这是一部响应总书记号召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文艺片,电影主创真正做到了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
匠心打造“天山厂现象” 超越道德判断走向“大文化”视角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
《歌声的翅膀》是对新疆自然美和文化社会美的发现。
影片在歌舞片的样式上做出了新的探索。全片采用歌舞的形式,通过描写几个追求梦想的年轻人采风深入生活的故事,形象地表现了新疆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各个民族繁荣发展,团结向上的勃勃生机。影片主题昂扬,具有时代性,同时具有文化象征意义。帕米尔高原是“人类的起源”,慕士塔格是“冰山之父”,是“高峰”。男主人公江寒找回“初心”,并走上冰山,达到音乐创作高峰。影片将“初心”与“高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说明“高峰”和“初心”是一致的,把“初心”吃透了,深入生活之后才能走向“高峰”。
近几年,天山厂一直连续地创作在全国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作品。从《真爱》、《钱在路上跑》、《梦开始的地方》、《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到《远去的牧歌》、《昆仑兄弟》,再到今天的《歌声的翅膀》,可以提出电影创作中的“天山厂现象”。这些影片展现了新疆特色的自然美,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时代特点,显示了中国的繁荣发展,逐步走向“大文化”视角,超越了一般的道德判断和是非判断。
一次成功的审美政治上的建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
《歌声的翅膀》是对艺术、审美形式的一次政治性建构,是天山厂很有意义、很成功、很有智慧的尝试。它集结了音乐片、公路片、风光片、爱情片、教育片等多种元素,通过智慧组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新疆风貌、民族团结。
另一方面是叙事上很有特点,音乐部分很打动人,并且成为了故事的推进器。音乐歌舞片在中国比较薄弱,《歌声的翅膀》进行了重要且有意义的探索。
中国歌舞片重要的、有意义的探索
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张思涛
首先是影片的原创性,影片就是为了拍一部中国真正的音乐歌舞片而进行创作和构思的。电影把各民族音乐和舞蹈风格能够比较完美地融合起来。影片主人公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等,包括同时作为中国音乐歌舞影片的一个重要的探索,它把歌与舞比较完美地融合起来了。这部影片可以看到歌舞的元素与整个故事情节与叙事比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与西方歌舞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和魅力,电影歌舞形象与文化内涵进行了比较成功的结合。
内在旋律凝聚成“诗魂”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
《歌声的翅膀》不仅仅是一个类型片,它在现代文明的演进上体现了中国电影正在攀登一个新的高峰。影片抛开了事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构成了这部影片的内在旋律——“诗魂”。在“诗魂”的塑造上,三个少数民族的歌手都有自己的命运,他们把唱歌当作对生命的追求,与人生道路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影片的深度。把“诗魂”的意义提升到现代文明的意义上来看,是中国电影对于歌舞片的一次重要超越,具有国际意义。
影片在人物命运上的体现和开掘,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学境界和高度。它在一个爱情、青春的视域里,含纳了被世界观众接受的最大公分母,因为主人公的青春和爱情有了文化的高度、有了生命的高度。
影片在歌舞类型以及意境的挖掘上,做出了积极探索,把壮丽山川呈现出来。
形散而神不散,表达了对音乐和歌舞的追求与愿望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
影片伴随着主人公的运动轨迹交织了空间转换、时间转换,是一种天马行空的表达,表面上感觉很散,但是神没有散,这是影片最大的一个特点。
第二,影片包含了一个很大的母题,就是对命运的探寻和寻找,本片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寻找,在寻找中表现对历史、命运和当下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在里面有寻找爱情的,有对音乐本身的寻找。而片中,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江寒要寻找到音乐的特质,通过音乐来确立自我的一种身份,这种寻找很能激发每个观众的共鸣,因为我们也在寻找当中。
一咏三叹,具有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
著名电影剧作家、评论家赵葆华
从艺术层面令人赞叹,一咏三叹,具有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一是如诗如歌的叙述,重情趣、重情感、重情趣张力、重情感张力。二是如梦似幻的风光,无论是万马奔腾,还是万鸟飞翔、五彩斑斓的山川风木,无一不在利用电影的载体向全国人民介绍今日大美新疆。三是青春励志的故事,故事紧紧围绕着青春励志,事业感、追求梦想,青春励志的故事和坚守梦想的题旨有机融合。
《歌声的翅膀》将中国电影的歌舞片的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部“新歌舞片”,新时代、新人物、新风情、新歌舞,表现的是大美新疆。
生动描写民生进步、民族团结的社会现实
中影集团原党委书记窦春起
这部影片的主题价值在于它生动反映了新疆的民生进步、民族团结的社会现实。影片让我们收获和谐之美,看到各民族兄弟姐妹的一种祥和的气氛,这就是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也特别符合刚刚结束的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要求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特别是提到了要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从这部影片都看到了新疆的百姓们这种精神力量的凝聚,使我们特别感动。
其次影片做到了音乐歌舞与影片情节的高度融合,为观众奉献了一个美好的视听感受。另外在音乐段落的丰富上也做到了严谨流畅,使我们视听感受一气呵成。与以往的同类主旋律影片相比,《歌声的翅膀》在思想内涵与艺术品质的结合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美、风光美、精神美
《电影艺术》原主编王人殷
第一是风光美,我们感受到了斑斓的山、清清的河水、飞翔的鸽子、飞翔的老鹰,这一切把整个新疆的牧场草原非常丰富地表现出来。第二个是人美,不仅仅是长得美,确实形象也很美,更主要是他们的精神美,这是最让我感动的,这几个年轻人为了追求梦想,追求人生的理想,他们的青春是美丽的,是壮美的。第三个是精神美,这个精神美里面包括的几段爱情是非常美的。
江寒父亲的故事虽然一笔带过,但是写了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传承,直接将这个故事提升了思想高度。
实现主旋律概念的隐性表达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
影片实现了“电影主旋律概念的隐性表达”,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影片的线性叙事是从某一个地方到慕士塔格峰结束,走了一路,编剧找了一条线,这条线既是寻找音乐的线,又是寻找爱情的线,又是寻找历史的线。所有美好的风光、民俗的展示、各种音乐歌舞全都是视觉表达,视觉表达像珍珠一样地串在这个叙事里,所以它是一种立体化叙事。
拍摄展现民族团结的作品,是天山电影制片厂永恒的主题。《歌声的翅膀》的表达再次提高了境界,没有民族了,我们就是一个统一体。这个电影本身也是植根于传统的现代化创新的新疆影视作品。
养眼、养情、养心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
电影没有完全按照西方的歌舞剧本来的样式去做,有效地避免了观众对宣叙调接受度的问题。这里面我只看到很少的宣叙调,点到为止,所以我觉得这个结合我们自己的国情做了改良,不是一个真正的音乐剧品格,但确实杂糅了很多元素,像公路片、爱情片这样的元素。
影片主题特别好,写了蜕变,鹰的蜕变、人的蜕变、音乐的蜕变,还有时代的蜕变,人放弃机会,放弃荣誉重新寻找,这都是一种蜕变和寻找。
我觉得在这种喧嚣的城市里,在这种快节奏的纷争、竞争的环境里面看这个片子非常养心。
感受民族团结之美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
我觉得将发生在新疆的故事用这种歌舞电影类型来呈现,再适合不过了。因为新疆每个人都能歌善舞,电影故事里的叙事和音乐有机融为一体。因为它本身设定的就是让江寒所在的团队寻找音乐的根和魂,把音乐叙事和整个电影人物、故事叙事融合的非常好。
这部电影和之前新疆其他的电影不同,模糊了民族属性,它展现的是大新疆的美,从地域到人物都没有去强调这个民族身份。新疆确实是多民族组成的,其实这个就是民族团结,也就是民族团结之美,不是刻意说少数民族跟汉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影片带着我们行走,让我们感受到民族团结之美。
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
《电影艺术》执行主编谭政
这部歌舞片呈现出一次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影片代表着新疆电影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新疆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是非常大的电影创作宝库,完全有可能运用自己的优势打造新疆特色的电影生产基地。
用歌和舞的艺术方式表达新疆之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红
这部影片有别于新疆以往的电影,它用青春音乐歌舞的方式,表达新疆这些年发生的变化。7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新疆展现了一种新的面貌,有新时代的气息。这是我们当时立意和选材的初衷。从艺术角度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探索,用歌和舞的艺术方式表达新疆之美,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天山电影制片厂进行了大胆探索,光是剧本就打磨了近两年。同时我们集合了全国的力量,包括舞蹈界的、音乐界的、表演界的,共同来打造这部影片。
专家的论证为今后创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
专家能够给这部电影给予这么高的评价,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是天山厂第一次尝试音乐歌舞片的创作,我们希望把新疆歌舞原汁原味的内容融进去,在故事讲述的层层递进中,让音乐歌舞参与叙事,并加入了现代的、时尚的、融合的音乐舞蹈语汇。通过这次尝试,去探索新疆主旋律电影怎么拍,尤其是歌舞片怎么拍,这是我们肩负的使命。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对《歌声的翅膀》进行了有意义的论证,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
感谢专家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导演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
这部电影拍摄时间比较短,两个半月的时间跑了两万多公里,17个大场景,所有的演员、摄制组人员都非常辛苦。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评价。
让歌舞参与到叙事当中
编剧李牧时
这次创作最难的部分,就是让歌舞的样式参与到叙事当中,这是我们开机最基本的条件。歌舞应当和叙事珠联璧合,互相观照,这是我们创作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