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全会形式,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作出了全面回答,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清晰表明,作为科学制度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础、是根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则是这一基础、根本的具体构成、执行和体现,二者融合和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逻辑。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中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准确领会。要在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上下功夫,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认识和把握全会主题。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做到知行合一,要结合中影改革发展实际,在创造性贯彻落实上下功夫。
要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为统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中影工作各领域各环节,为国家电影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中影智慧”、“中影力量”。中影集团成立于1999年,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位组建而成,是继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电影行业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电影“统购统销”分配,消除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后的一次重大改革成果。组建之初,中影集团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围绕做好主业,盘活存量,优势互补,尊重市场,保持稳定,有序推进的总基调,整合成员单位优质业务,强化创作功能,以拍好优秀电影为核心抓手,集中优势资源和资金,推出了一批优秀电影,荣获国内外多个奖项,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中国电影发展做实事、出实力。同时,紧跟并抓住世界电影数字化技术发展步伐,以“世界一流,亚洲第一”为目标,在北京怀柔建设“国家中影数字电影制作基地”,推动了中国电影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进步。在放映环节,与世界三大电影放映机生产厂商之一的比利时巴可公司合作成立中影巴可电影放映机生产厂,为促进电影放映机生产国产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巨幕和中影光峰的推出和进入放映市场,也是中影在高端放映领域又一实实在在的成果。2008年4月,中影集团顺势而为,加快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的步伐。2010年12月9日,中影集团集中生产经营的优质资源组建中影股份,并于2016年8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了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强强联手,企业发展跨入新阶段。2018年3月转隶后,在中宣部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中影集团与中影股份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了更为顺畅、依法有序的管理体制,为中影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影集团2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党领导电影事业开创“中国之治”的生动写照,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实践依据。电影管理工作划入中宣部体现了党中央对电影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系统布局,是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影要在中宣部的直接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积极作为,成为国家电影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和践行者,把电影国企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开创中影改革发展新局面。
要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影视精品为龙头,提升中影品牌影响,发挥行业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中影承担着确保进口影片意识形态安全并配合国家整体外交的特殊使命,要坚持和完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机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把政治导向作为最重要标准,严格审核进口影片内容,确保电影“国门”安全。抓好文艺创作、繁荣文艺事业是中影的政治责任,要建立健全以人民为中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影创作导向机制。将镜头对准人民、对准生活、对准历史,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力的基础上,真实了解人民群众对电影的新需求、新期待,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拍出弘扬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人民喜欢且有生命力的好电影。要通过狠抓创作生产,发扬工匠精神,力争在全面实现小康、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历史时点到来之际,创作出一批体现“三精统一”、“四个讴歌”的精品力作,用电影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作为国有企业,中影还承担着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社会责任,要完善相关机制,强化公益电影创作传播、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等工作。
要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把电影国企的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中影高质量发展。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完善中影党的领导融入法人治理结构机制。以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原则为指导,以“党建进章程”为抓手,把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结构,将中影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与董事会、经理层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责相统一,把党的领导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确保党的意志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全过程,发挥国有电影企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电影创作生产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电影创作引导,完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要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管理机制,增强中影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要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和文化名家培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廉洁自律的电影专业干部队伍。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加灵活的培养使用机制、更加务实有效的合作模式,把体制内外优秀电影人才集聚到中影的事业中来,为优秀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和良好环境,为提升电影企业治理效能,推进我国从电影大国迈进电影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