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影片都有一种共同的秘诀:刻画某种扭曲的情感。通常看完之后人们都会称赞那才叫现实主义的创作。然而,什么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深度在哪里?人们能够讨论下去的就罕见了。
现实生活带给我们的角度很多,观众会赞同只要带给我们切肤之痛的、揭示了生活当中的阴暗面的就叫现实主义。
这显然不够,因为切肤之痛痛在哪里?怎样的切肤之痛就是文艺创作的最深层次的故事情节?在我们的意识里什么样的切肤之痛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
回答有三:首先人的生活当中最致命的是心灵生活,心灵被重创是最切肤之痛,在心灵生活中,又一定是爱情的挫折而且是被侮辱被损害的爱的挫折;
第二,心灵和情感的挫折何以被侮辱被损害,因为它被造成了扭曲,被扭曲的情感尤其是爱情,是被侮辱被损害当中最不堪的;
第三,这种心灵与情感的挫折是与环境相关联的,如此就从个人的切肤之痛进入到了对于社会层面的剖析,现实主义的角度就成立了。
心灵的扭曲、情感的扭曲是社会扭曲在个人身上的折射。至于个人则是始终向往光明的,现实主义,并且比现实主义更高一点,这就是有深度和有力度的现实主义。
最近的现实题材的《少年的你》就是这样一部挖掘很好的电影,是一部值得致敬的现实电影。上映以来反响之大相信是出乎人们意料的。
就题材的介绍来说,这是一部关于校园暴力的影片,开始的时候以为它仅仅讲述校园当中小混混一类的故事,看了之后才知道它在表现我们以为最干净的——远离复杂社会的地方,向往光明的人生依然要面对重重的黑暗。
这是一部追求光明的电影,而它的现实主义则在于它已经超过了这些年所有的校园青春片,而将压抑光明人格的“战争”降临到了未成年的一群当中。
本文上述关于现实主义的三点诉求影片全部呈现,而尤其是后两点被影片故事点戳得淋漓尽致,让人寸断肝肠。在这个阶段的现实题材影片中,没有再比《少年的你》更具有深刻的透视的了。
影片开启了这样思考,没有扭曲就没有深刻。什么扭曲?人的精神生活的扭曲。这和封建社会的压迫与反抗截然不同——这种当今滋长在某一些阴暗角落的现实扭曲,造成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的精神扭曲,这是比传统现实题材讲述的压迫反抗更让人为之震撼的现实。
《少年的你》从准备重新参加高考的一个复读学校内的坠楼事件开始,主角陈念为自己这位不堪忍受欺凌的坠楼同学在全校师生面前给她披上自己的校服。接着的故事便是陈念开始成为新的校园暴力的对象。
影片在四个层面展示了围绕在陈念周边包括陈念自身的四重扭曲:一是陈念班中竟然有几位女同学就是这桩惨案的原因!
女孩子也能够在校园内外对她们不喜欢的同学施以暴力凌辱,这些女孩为什么这样残忍地对待自己的同学,而且彼此并没有成年。中学生包括女孩子出现这样残忍的人性扭曲,你以为是虚构的吗?
二是陈念在毫无援手的情况之下,最终求助于她本不喜欢的街头小混混小北,在非常曲折的遭际后,她从求得保护到改变了没有价值观理想的小北,两人开始了扭曲的恋情。
按照他们的年龄,两人的爱情是很早熟也很悲催的,因为在少女的怀春中,被吸引的不是男性的青春魅力,而是被侮辱被损害之后的恐惧并祈求在男性的保护中得到片刻之安全!
陈念和小北的爱情是故事后半截的主线,发展至两个少年男女“密谋”以成年人才能有的勇敢决计逃避灭顶之灾而期望在忍受之后争取前景的光明。尽管这样很幼稚,但是让我们唏嘘的是较之同年人,陈念小北的爱情故事一开始就是苦难、深渊加沧桑。
三是成人的世界给了这样阴暗的少女时代更加阴暗的投射。
“反派”魏莱的母亲在全片当中台词很少,但是每一句都令你不寒而栗。她是女儿魏莱“成长”的“导师”,她的社会观念只有唯一的“势利”两字。在以魏莱母亲为代表的成年人身上是没有对于他人的怜悯与善良的,这就是一个“恶”的母亲,是一个“恶人”的家庭。(似乎魏莱的父亲不完全属于。)
为何这位有着优越社会地位的母亲有着如此冷酷的心肠?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长的精神扭曲自然造成儿女心灵的扭曲。影片编剧和导演能够捕捉并挖掘成年人如魏莱母亲这样的扭曲人格,实在是很尖锐的创作眼光。
而除了魏莱的母亲之外,陈念自己的母亲同样是一个精神扭曲的人。她活在底层,除了不择手段卖假货面膜赚钱,没有干任何对陈念有正向引导的事情——如果有,就是含辛茹苦养大陈念,决心全力供女儿考上大学。
社会流动之艰难,底层向上流动要抹掉自己任何价值观的判断及其记忆,不是扭曲是什么!
而她们的信仰与信条便是“活在当下”,背后的话应该是“不要信仰”!影片洞悉当代生活每一处问题,每一处问题后面的每一处更严重的问题,并且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严肃、严重、严峻的问题。
第四层面的扭曲恰恰来自这层严峻——社会流动背后的社会文明机理。
陈念的内心是非常坚韧的,她要熬过最后的高考前的时光,发誓要考到北京去,改变自己和母亲在这个城市里的宿命。
这个她身边的城市包括学校是没有带给她任何幸福阳光的,家庭因为母亲成天被人追债而无法安生,校园除了完成训练高考复读根本与育人无关,社会上大批父母在外地打工而无人管教的年轻人终日在酒吧、赌场和大街上厮混、斗殴、诈骗,过着你不欺负人就被人欺负的“生活”。
我们不要看不到这样角落,只是同时要看到:“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依然还有人在仰望星空!”
社会扭曲的探讨还非这部电影,也许也还非当下中国电影探询的课题,就让我们代之回答吧——
如果除了谋生赚钱、除了社会上要凭个体巧取豪夺往上爬因而谁都信奉“你想活就闭嘴!”,这个环境造就的就不是人的身体的坠楼,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在坠落——或者说在那些阴沟般的城市角落和不讲育人的校园当中,文明已经坠落。
《少年的你》的深刻现实主义不在写了现实,而在于写了现实的扭曲。编剧与导演为什么能够独辟蹊径地瞄准这样一个角落而抓住了扭曲的核心?不是哪一位编剧导演都能够关注到这样的深度的。
我们很多吃着人民的饭花着纳税人和股民钱的电影编剧导演,或者睁眼看不见现实的扭曲,或者说“要想活,就闭嘴!”。更准确地说,他们活得滋润,对于生活扭曲的痛不但不会感同身受,而且本身也是造就更多的扭曲的人。
什么是一个社会不扭曲的现实呢?《少年的你》也讲出了两个深浅的角度。一个是在扭曲的环境中保持或者唤醒人性的善良而愿意伸出手援助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另一个是坚持自己做人的人格情操,宁折不弯,并且传播真善美。
影片中的郑警官属于第一种人,小北也属于(人性被唤醒)第一种人。而第二种人我们还在期待当中。
影片票房突出,但人们看过又说很压抑沉闷,它确实不是能够轻松的话题。但是观众还是以青少年居多,而本来这样的电影应该更多让成年人来看的。
家长、老师、校长、警察和社会热心人士、关心下一代的老同志们应该看看《少年的你》——我们的孩子往哪里去,就是我们的国家往哪里去。
我们不能够鸵鸟战术地掩藏那些社会氛围扭曲的东西,我们不能不改变那些除了势利与丧失人性的堕落就只剩下失望的气场。
影片讲述的是教育的问题,讲述的是孩子们在成长的阶段,头脑却早已承受扭曲的观念和蒙受现实的阴影。一百年前鲁迅先生的“救救孩子!”言犹在耳,细听便是“救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