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变化中的中国·生活因你而火热》不是一个理想的影片名字。它的体量过于长,外延过于宽泛,主题倾向过于明确,这甚至超出了电视系列片一般会采用的取名策略,主题副题的递进关系在论说文章取名时反倒常见,如本文。考虑的它还是一部纪录片的名称,在当前的国内电影市场上,如果没有特别的宣发手段,这部影片属于很容易被观众忽视的那种。
事实上,这部纪录片在当前的国内纪录片创作中反倒是有许多突破,而且是从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念都颇有不同于以往之处。突破未必都可以马上换来功名,但突破实在是中国电影创作生产太需要的变革勇气和能力。可能一场专业、认真的研讨能从更为深入的层面发现并说出它的价值所在,进而为此片的传播提供一些路径。
本片的监制魏克然·钱纳也是探索频道(Discovery)亚太区制作与开发副总裁,他在介绍本片情况时不走寻常路,没怎么谈创作过程等,而是兴味盎然地谈起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里“五行”的理解。他认为这部纪录片体现着五行的精髓:几种最为基本的元素,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造就了丰富的世界并提供着动力。他特别指出,在各种基本元素力量驱动变化的同时,要意识到元素本身存在是不变的。我理解,这位早已全球化、同时也高度自觉站在东方立场上的印度裔纪录片制作人想表达的是,通过影片中6位主人公的各自一段人生轨迹,他寻找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选择了在中国当下社会里最为本质的故事与性格,这些足以表征不变的中国精神和变化中的中国面相。创作团队拍摄并记录下了大量的当代中国人故事和景观,其中一些通过境外的Discovery频道播出。最终他们只选取了6个(组)人物来结构这部影片,分别是:渴望在拳台上证明自己的快递员、保卫社区安宁和家人亲情的民警、远赴敦煌修复壁画的夫妇、准备把孩子送回老家的妇产科医生、高考之际带领孩子去访古的历史教师、尝试发射火箭的青年民间企业家。不难发现,这些人物都怀抱着不同的梦想和情怀,也都积极担当着某种使命,在形形色色的压力下反倒更彰显出内心昂扬向上的力量。同样是所谓集锦式影片,剧情片《我的我的祖国》着力于“事”的奇观性,此片聚焦在“人”的真实性,两者事实上构成了一种比照。
形式的突出使观众不会有关于“主旋律”文艺的先入之见,而更容易接受其为一组姿彩横生的画卷。不同于《我和我的祖国》各部分之间的封闭,《变化中的中国》把6个人物的生活景观交织在一起,同时强化了对时间进度的表现,呈现出人在光阴飞逝中的紧张和亢奋。在空间上,则有意选择了东西南北中不同地理方位,人在天涯各一方,却共此时。这样就把看似无关的人和事件在更大的结构和主题上整合了起来。影片大量使用两极景别镜头剪接,如历史课教师对学生们的讲话,用一个人的特写,获得类似内心独白的感觉,突然接入大全景,一片大漠里几个小小的人影,历史的沧桑感通过空间造型得到了传达,且富有美感。
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实现,一方面需要设备和技术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则需要在纪录的主客体之间营造氛围,一种可以让摄影机和摄影师仿似不在的氛围,这建立在双方的信任关系和熟悉程度上。当我们看到影片里的人在自己的小空间也是私密空间里生活,可能并不会意识到违和感。显然,创作者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无疑需要一个长期、深度相处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本质上是纪录片创作特别需要的良好心态。
有鉴于此,《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女士认为此片是对以往主旋律概念的一种扬弃,在普通人“过日子”的景观里包含着对更高理想的自然歌唱。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也称道此片情理兼备而尤其以情动人,从急躁的政治教化心态转向更加有温度有深度的人文精神传递。国防大学詹庆生教授指出影片的创新标志着一种新动向,由于尊重艺术规律,反倒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历史观的表达。这些判断得到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史学研究室李镇副研究员的支持,在分析影片电影语言后,他指出那种质朴真实的技巧实际上会是更好的表达策略。
于是,对这部影片的探讨也就很自然地导向一个更为宽广的问题,如何在新时代语境下理解或者说重塑“人民”、“国家”、“历史”等观念。中国艺术研究院赵卫防研究员认为,能下沉到中国人生活里去,就能为“人民”等概念找到新的表征。北京师范大学路春艳教授对影片显现出的艺术化情感、理想主义复苏等优点赞赏有加,尤其指出正是在那些人物遭遇挫折、陷入焦虑的时候,才更能看出自信的力量。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王霞女士也认为,这部影片的出现标志着2019年度中国纪录电影的新动向,其多种意义会逐渐显现。纪录片因其先天的纪实属性和社会学人类学价值,在“中国叙事”这一命题的解答方面,要更具备说服力,它对文化精神的发掘和表现也更直观。特别是在个体生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之间,这部影片的叙述有着相当高超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在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再次得到认识的当下,创作主体是成败关键。换言之,必须要为意识形态工作找到合适的主体,价值观的一致固然是前提,而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才是最终达成目的的关键。纪录片多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为信条,事实上纪录片还可以是世界的表象,以及人的认知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