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上映第28天的时候,票房突破28亿元,这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点影片以平均一天一亿票房的速度,跑步进入产业化以来票房十强。
在“献礼片”梯队中,《中国机长》不是最突出的,无论投资规模、明星阵容,还是观众期待值,均非顶尖。然而,《中国机长》凭什么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后半程登上日票房首位?凭什么在长达13天的时间里领跑大盘?又凭什么三次登上周榜冠军宝座?
《中国机长》营销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28亿票房的背后,是影片自身过硬的质量、精准的营销策略以及全体工作人员“死抠到底”的工作精神,这三项,“缺一不可”。
国庆档第二观影必选
《中国机长》是博纳“中国骄傲三部曲”的压轴之作,“三部曲”中,只有《中国机长》有幸在国庆档上映,压力也因此而生。
今年国庆档,《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三部重点献礼影片不约而同选择了9月30日起片。同档影片,一部集结了超强的明星阵容,一部点燃了全国的爱国情绪,夹在中间,《中国机长》优势不算明显。
营销团队清楚影片的“处境”,目标也定的理性:“成为国庆档观众的第二观影必选”。
“拼不过阵容、拼不过人气,但是我们可以给观众带来最直观的视觉享受,以及最共情的英雄情结”,营销团队打算把《中国机长》的营销,既做出专业度,又要有差异化,既要“共情”,又要“出圈”。
营销工作启动后,宣传上以“真实人物加强受众共情”,同时“凸显电影的灾难大片属性”,营销上围绕“真实事件”、“大片气质”和“中国骄傲”展开,营销过程中,强调献礼属性,也要强化商业属性,去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联动民航专业人士,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中国机长》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联动专业人士,让真实人物为影片发声当然是让观众信服影片的好办法,但是获得专业人士的支持,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营销团队坦言,“如何让一些专业人士认可这部影片”是前期相对困难的工作,“他们十分在意自己的专业领域,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有其自己承载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毕竟电影和真实生活不一样。”
营销团队决定,把前期的重心放在“打动专业人士”上,他们花心思让专业人士理解电影,感受影片的诚意,同时,感受到电影对于事件本身的尊重。经过多轮努力,影片品质征服了专业人士,他们的疑惑逐渐打消。
越来越多的机长、空乘、空管、地勤……加入到《中国机长》的宣传中来,“各个工种的人员,都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他们会主动到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为电影发声”,营销团队告诉记者,专业人员的发声很大程度上,打掉了不专业的“挑刺”声音,在影片口碑维护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一些资深的机长、乘务员也开始为《中国机长》站台发声。影片路演现场,有40年飞龄的老机长称赞影片“演绎出了机长的军人气质”,28年飞龄的机长上台称赞影片“真实又感动”,空乘人员在点映现场潸然落泪,航空公司的维修人员也前来推荐,甚至坐在观众席上的空管局局长,特意在影片放映结束后起身支持……
专业人士对影片的认可,逐步在观众心中树立起了《中国机长》的专业性。在营销团队看来,“当电影的专业性立得住之后,观众自然会买单。”
对专业度的深度挖掘,几乎贯穿了《中国机长》的营销主线,这也让《中国机长》完成了许多别的电影“想做也做不到,想贴也贴不上的事情”,比如,在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上举办首映礼,这个大胆的想法后来被形象的称为“万米高空首映”。比如,在影片重庆解放碑活动和北京首映礼上,3U8633航班机组原型人物站台。比如,在春晚的舞台上,英雄机长原型刘传健和饰演者张涵予共同登台。比如举办4DX观影,观众仿佛置身于飞机中……
营销团队透露,在专业度的挖掘上,他们还有过许多更大胆的想法,曾经想邀请美国的“萨利机长”前来中国为电影站台;想在大兴机场做首映或是联动各个航空公司一起演唱《我爱祖国的蓝天》等等,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想法最终成了营销团队的小小遗憾,但回首营销在影片专业性的挖掘效果上,早已达到了此前的预期。
发每一款物料前都要问:能“出圈”吗?能共情吗?
只发了39条视频,《中国机长》的抖音账号已经吸引了144.1万粉丝关注,流量最高的几条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亿,#中国机长#的话题讨论量高达35.8亿次。
微博上,一条《中国机长》的35秒落地活动视频,播放量高达1096万次。
在《中国机长》的预告片下,有网友留言:“这么短的一个预告片,竟然看哭了。”这款预告片掀起了影片指数日增的新高。
对于优异的数据表现,《中国机长》营销团队并不意外,他们告诉记者,影片宣传在社会化营销平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制作物料的两条原则:“一是‘出圈’,一是共情”。
“我们做任何一个动作,发送任何一款物料,做任何一个活动之前,都会先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这个物料(动作)能不能‘出圈’?第二,这个物料(动作)能不能达到共情?”营销团队负责人说。
营销团队记得,在一次落地活动上,他们现场放了一段以袁泉为主线的“缺氧版”预告片,许多观众被预告片的氛围感染,结果“真的有观众哭了,还不止一个”,营销团队负责人说,“这是我们没想到的。”
制作可以共情的“物料”,通过社会化媒体“破圈”,《中国机长》的线上营销一气呵成。
线上平台上,《中国机长》的预告片也令不少网友陷入了电影的情境中,在《中国机长》抖音账号上的一条预告片混剪视频下,点赞量最高的一条留言是:“这么短一个预告片,给我看得稀里哗啦的。”
在“出圈和共情”的理念指导之下,《中国机长》每一个营销动作,每一次物料发布,似乎都能成为能落地、能下沉的动作。这也成为《中国机长》打下“差异化”的基础。
面对同档影片超强的明星阵容,《中国机长》就把电影中的明星“打成整体”,不突出个人,主打“集体感”,将明星向的内容转为电影本体内容。
从效果看,《中国机长》发布的抖音视频中,一条明星机组成员登机视频获得了高达276万的点赞,一条机组成员手关舱门的视频获得200万点赞。
即使是在原型与明星的互动上,营销团队的选择依据也同样在竭力挖掘能够“共情和出圈”的“有效互动”,以求获得“1+1大于2”的“绑定”效果。
事实证明,不管是刘传健机长与张涵予同台,还是欧豪与原型撞脸,观众不但接受,而且乐于转发传播。最成功的一次,当属《李现原型“爆料”:我老婆是现女友》的一条落地活动的35秒短视频,这条视频,仅在《中国机长》的官方微博上,就获得了高达1096万次的播放量,“霸榜”当天的微博热搜。
由于短视频具有的“破圈”和“强转化”的特征,近年,许多影片都把短视频平台作为电影营销的主战场之一。
谈及《中国机长》在短视频营销上的成功经验,营销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关键在于不要把短视频平台当成单纯的渠道,“它应该是一个平台,在这个新兴趋势下,我们辐射的面更广,用户获取重要信息的耐心更短。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对症下药’,而不是‘分发渠道’。”
营销人要有股“死抠”的劲头
在《中国机长》营销团队看来,此番营销成功,少不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死抠”劲头。
“万米高空首映礼”时,工作人员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抠到了秒级;“紧急呼叫”版预告片发布前,从主题到细节,团队对预告片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修改,最终推出了“紧迫感”十足的定剪版本,发布当天,预告片的播放量和电影指数创造了高潮。
不过对于《中国机长》的营销成绩,营销团队负责人颇为谦逊,在他看来,好的营销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影片,能在观众中传播影片的好口碑,但并不能让观众喜欢上影片,决定《中国机长》票房成绩的,还是影片过硬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