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市场:
国庆档拉动10月观影消费大爆棚
新中国70华诞的国庆档为10月市场大盘带来一波大行情,年度市场在10月迎来了转折点。
复盘月度大数据,全国放映产出千万余场,较去年同期增长7.7%。全国观众2.23亿人次,同比去年翻番增长110%。月度票房76亿元左右(不含电商服务费5.7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25%。
10月市场爆发给今年前九个月处于调整震荡的大盘一个强刺激,年度市场销售曲线终于在10月底回到上行区间。10月大盘激增源于国庆档数十部献礼片不断入市,给市场和销售注入新鲜动力,影片十分给力,市场购销两旺,票房与观众齐飞,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体。
由国庆档带来10月市场销售大爆棚,大盘终于止跌企稳填补了前九个月大盘留下的缺口。上半年时市场比去年同期落后了6.8%,暑期档前半程市场销售依然疲软,大盘缺口到上到8.9%,8月、9月市场出现回暖趋向,大盘缺口缩小至5.2%。经10月一战,弥补了前九个月市场的缺口,截至10月底,全国观影人次同比微增,票房同比增长3.5%,年度首次呈现大盘趋高态势。“金九”蓄势终于在“银十”爆发,为今年电影市场带来了转折。
对于国庆档的大热,尽管业内各方有所预期,然而开局市场上出现的观影爆棚,数部影片大卖,销售持续“高开高走”还是有点出乎意料。
10月,各院线经营业绩良好,较去年同期大多是翻番上升,新院线更是以N倍模式上行,市场现实是一扫悲观论调的阴霾,极大增强了市场和业内信心,院线则在业绩明显提升中,朝实现年度目标快走了一步。
观察院线市场,各序列梯队格局尚无大变化,细微之处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在主管部门开放院线牌照,正式挂牌运营的两条新院线博纳院线和华人文化院线运营数月后,在市场排名中稳定上升,速度之快,超过了一些经营十余年的“老”院线。时至10月,博纳院线位居全国院线前20,华人文化院线排名前30名内。
新进入者带来的“鲶鱼效应”,让稍早进入的院线也加快发展,如长城沃美、北京明星时代院线也已在全国院线前25名中站稳,可以预见,院线新一轮的竞争更多发生在前30条院线中,院线间竞争不在简单体现扩张和发展影院规模上,更多将体现院线自身的运营、经营管理能力和品牌打造上。新一轮的院线优胜劣汰的竞争已经开始了。
影院市场:
市场水涨船高,银幕效率有所上升
10月市场为年度市场的转折点,不仅体现在大盘终于高开,还体现在银幕效益有所上升。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新增影院和银幕速度虽然放缓,却依然维持在一个增长的高水平上。
截至10月底,全国电影院超过1万1700家,银幕有6万7500张左右。10月市场的销售与这个放映规模是相匹配的。由于国庆档的拉动,加上市场新片节目供应适销对路,观众的消费欲望被激发,观影热情高涨,平均单银幕产出票房11.26万元左右,这在今年前上9个月中单产位列第二,(春节档单银幕17.5万票房),与春节档单银幕产出有差距,主要是,两个档期间的银幕数量增加了4000余张。10月份单银幕产出在今年上升幅度最大,对影院而言也是投产效率最好的一个月份。市场是相互联动的大循环,只要影片供应充足,观众需求旺盛,市场产出必定水涨船高。
今年有三个月度数据值得做影院市场经营分析比较,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提升影院和银幕的经营效率是发挥市场规模经营的关键,影院和银幕只是市场门店,门店经营提高了,整个市场盘子就能做大。所以,从源头上看,市场需要优质的观众喜欢的影片,中间环节,发行要有适销对路的营销宣传,影院就要发挥门店的优势,这样就能做到一荣俱荣,携手共赢做大市场。
在中国市场,规模、容量和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不容置疑的优势,时下的关键是产品,是优质的受观众喜欢的影片。10月市场正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时,有了一批观众和大众喜欢的献礼片,才赢得了市场大卖。有了观众才有市场,有了市场才有票房。市场效率就是这样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实现的。
新片市场:
主旋律电影升级,撑起市场半边天
10月档全国规模放映中外新片32部,其中国产片25部,进口片7部。10月创造史上最强10月档,首先得益于史上最强国庆档。
国庆档观众人次超过1.16亿,票房40.68亿两个数据分别为10月市场贡献了52.4%和53.5%。其次,得益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点献礼片,前后十余部献礼片相继进场,不断为市场销售注入新鲜动力。
其中《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三部“两超一强”阵容更是为国庆档乃至10月市场完胜立下战功。
新片市场特点:
国产片方面,国产献礼片担当销售主力,客观上,虽然是70周年大庆为主旋律影片热映营造氛围,创造了良好条件。更重要的是这批献礼影片本身的质量过硬,充分展现出主旋律影片创作和制作在不断发展中升级迭代后的影响力,主旋律影片在市场上精灵了从1.0到2.0版进步,这次国庆档的三部电影可谓是主旋律电影的3.0版开启。
(下转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