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庆典,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这两个时间节点叠加在一起,一个重要的话题已摆在时代面前——“中国的巨大变化”和“巨大变化中的中国”。纪录电影《变化中的中国》以其独特的切入生活的视角、平行叙事结构框架、“形散神聚”的叙事策略,平实得几近于原生态的叙事风格,用真实影像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后发制人”的纪录影片。编导希图用真实的力量去扣动时代的神经,去唤起亿万人民的共鸣。概括来谈,有以下几个特点:
精选生活典型,彰显时代精神
影片最先展示给我们的一组镜头依次是:送外卖拳手张方勇拼死搏击而难以招架的场景,之后是女友帮他疗伤。后面我们才看到了他为实现梦想百折不挠的成功。
第二个出现的是一个民营企业的创业者舒畅,他正带领自已年轻的研发团队充满自信地干着一件“惊天伟业”。他说,目前,地球上只有两家民营企业成功发射过火箭,而都在美国。我们如果成功了,就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齐齐哈尔市正阳派出所青年民警张震男出场时,再普通不过了。尽管连小偷都轻蔑他们,但正是他们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保卫着民生的安宁。
当镜头从北国冰城切到南方广州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位青年妇产科医生韩扬,她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让我们从她接诊一位产妇的全过程中得以活现,令人顿生敬佩!
当镜头切到了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克孜尔一个岩洞里,我们初识了年轻的壁画研究人员李佛,又在他的小家中,通过手机视频看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孩子视线下地上报纸整版关于《石窟守护者》的报道,幼小的儿子不可能理解他的父母工作的意义,孤独的在玩着陀螺……
似乎是由留守儿童而蒙太奇,镜头切到了北京市一所中学课堂,一位更年轻、尚未脱孩子气的历史老师魏祺,以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给高三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他以一小篮与西域历史有关联的“食物”,把历史具像化到烧饼、芝麻、葡萄、核桃……风趣幽默的谈吐,妙语连珠又不失亲切,与学生不分彼此的平等交流,成为纪录片传主中的“这一个”。这一形象的塑造,本真状态的呈现,体现出编导、摄影及主创团队的高超的专业水平。这也是整部片子中最富青春气息和新时代特色的亮点。
编导精选出这六个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人生经历的普通人的故事,但却共同折射出中国的巨大变化,和巨大变化中的中国。揭示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精神,我们都是追梦人!
平行叙事,互为肌理,
血脉相连,气息相通,方为整体
纪录片采取平行叙事手法多有成功的案例。但在一部影片里,同时展开六个人物的故事,而且还不在同一时空中,是有相当难度的。编导心里很清楚,我要剪辑出一部由六个故事组成的纪录电影。但对观众而言,他们却全然不知。观众是带着某种社会的和个人的诉求走进电影院去观赏的。我在看第一遍时,有意识摒蔽一切外来信息,把自己完全当成一个观众,一开始还是真被影片跳跃性很大的七条线索弄晕了。但当我试图打破旧有的审美心理习惯、建立起新的审美态度时,很快就适应并享受到这种叙事手段的优长。首先,它同时展开六个人物故事的启承转合,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从六个方面,全景式反映出大时代波澜下一个个生命的律动。这才是更接地气、更显本真、更有人气和生活味道、更能体现纪录片审美本质的纪录影片。其实,编导也是做了一些时空的限定,所有人都面临着传统春节的到来,都计划着除夕夜与家人团聚,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打麻将、看春晚。正是因为做了这样的规定性,所以,在年节、思亲、回家团圆的文化氛围和情感的共鸣中,将看似各不相关的人和故事,神聚一起,达到高潮。其次,是把人生的重要节点,平行放在一起,共同来构筑高潮迭起的审美效果。张方勇与朋友吃完火锅,去迎接最重要的挑战,最终战胜日本拳手;李佛在老家纠正孩子写字的偏差,一起写春联,节后再次踏上征程;舒畅押送火箭去酒泉发射基地,期望成功,却收获了失败……广州韩扬医生遇到了万分之一人中的难题,但她临危不乱、成功的攻克了难关……还有北京魏祺老师在节前带学生去走“丝绸之路”,在博物馆讲唐代肥美之风习,安禄山虽三百多斤,最善“胡旋”……在人们经历了人生的必要过程,他们及学生又进入了另一个考场……张震男一个人在冰场溜冰的场景,似乎在暗示着什么……李佛的孩子又孤独了,只剩下一个人守着米开朗基罗雕像“思考者”的照片,在床上翻筋斗,自言自语道“头晕了”,却无人应答。在昆明残障儿童学校,张方勇的女友正在不厌其烦地耐心教一个残障儿童,算一道“9+9=?”的算术题……由此,我们感受到编导的博大情怀,既争当强者,也不放弃关爱弱势群体……
在影片的结尾,我们不仅分享了送外卖拳手赢取比赛胜利的欢欣,也分享了一群年轻的民营科研人员正在举行的《“归零”探索 向“壹”前行》活动。这些感人的场面,让我们自然联想到“华为”,联想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则公益广告——“1”和14亿。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才生生不息,奋进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故事讲完了,已经很精彩。影片结尾处却赧然推出两行文字,这可能是献礼片的仪式感所需:“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若再加上一道雄辩,是否更有力量?它是全片主题的概括,体现了思想的高度。但这些早已不言而喻。
多个精彩细节的艺术呈现,
是影片感染力的源泉
魏祺老师从和学生初次见面,就紧紧抓住了观众。他在讲述秦汉唐宋历史时,没有高谈阔论,却从一篮与西域历史有关的食物水果聊起。从“葡”与“萄”的汉字本义,讲出了葡萄与酒的关系,从核桃本名“胡桃”,自然引出中医有一个说法“以形补形”,让学生看像什么?学生回答“脑子”,又问,“你们谁最需要吃这个?”,学生们能不专注听讲吗!这样的教改一定成功。
李佛教儿子写字的那个场景,父子间久别之情感人至深。儿字写不好“鸡”字,但会写“鸭”,父亲说他笔画都不对,他却回答,没学过“鸡”。当父亲让他找来课本,翻出有鸡的课文时,儿子却显示出很会聊天的天赋,儿子说班里有个小朋友写字更差,老师说他是用脚写的。父亲对他说,再不纠正,你也快了。这一代孩子太需要父母之爱了。虽然国家很多机构想了很多办法,出台了许多政策,但改革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还很严竣。因而,我们任重道远,变化中的中国还有变化的巨大空间。
说点题外话,片尾以花絮的形式,出现了数位功勋前辈,他们对应着正片中六个人物的故事,似乎昭示了六个人物的未来。他们是新中国伟大的建设者、见证者,也是业界泰斗,时代楷模,历史丰碑,民族英雄。我们十分敬仰他们!但是,他们毕竟年事已高,语言表达能力,远没有他们的业绩精彩。他们若能达到“张富清”老人的表达程度,这一笔就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