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电影制片厂最近出品的《歌声的翅膀》是一部在国产片银幕上还比较少见的歌舞片。影片讲述了三个不同民族的青年音乐人为追求音乐梦想在大美新疆进行创作采风的故事。新疆一向以景色壮美、歌舞多彩、盛产瓜果著称于世。这部影片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充分发掘新疆的文化资源,把新疆的大美山河、多民族民风民俗和人民的能歌善舞完美地融合起来,通过讲述一个青春励志故事,向世人展示了辽阔美丽、发展进步、现代时尚、团结和顺的新疆。
歌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是一种重要类型,特别是早期好莱坞电影、现代印度电影在歌舞电影创作上都曾经盛极一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典作品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事实说明,歌舞电影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具有独特审美意义和发展前途,并有着潜在市场价值的电影类型。
但是应当看到,歌舞电影在我国电影发展中还是一种比较年轻的类型。尽管我们民族不乏喜歌善舞的传统,尽管我国电影创作早有把歌舞元素融入电影语言的努力,尽管新中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对歌舞电影的创作做了种种有益的探索,但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类型,我国歌舞电影的形态还不够成熟,还缺少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这是事实。
电影的繁荣必须“提倡多样化”,“多样化”不仅要包括题材、内容、风格、样式的多样化,而且还需要实现艺术类型的多样化。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重视影片《歌声的翅膀》在电影类型创造中的意义,应该肯定这部影片在中国“歌舞电影”创作和艺术探索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这是一部原创的歌舞电影。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民族歌舞艺术包括歌剧、舞剧的发展和成长,我们银幕上也出现了一批歌舞类型的电影,如《刘三姐》、《洪湖赤卫队》、《江姐》、《阿诗玛》等等,这些影片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功,在观众中也深受欢迎。但是这些影片大多是根据舞台剧改编,有的还基本属于舞台纪录的性质。《歌声的翅膀》则是一部原创的歌舞电影,从策划开始,就是按照对“歌舞电影”的理解和思路来编写故事、结构情节、构思音乐和舞蹈的组成和意义。应当看到,在我国的电影史上原创的“歌舞电影”还很少,也许我们的“原创”作为一种类型还不够成熟,但是“原创”对于一种电影类型的创建和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次,顾名思义,“歌舞电影”要把“歌”(音乐)和“舞”(舞蹈)作为电影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而且应当“歌”、“舞”并重、融为一体、载歌载舞。我们以前拍摄的歌舞类电影,尽管在艺术上各有成功之处,但是有的是以歌为主,属于“歌剧片”,如《刘三姐》、《江姐》、《洪湖赤卫队》等;有的则是以舞为主,属于“舞剧片”,如《小刀会》、《宝莲灯》、《丝路花雨》等。我们还缺乏那种将歌舞融为一体、歌舞并重的“歌舞电影”类型片。《歌声的翅膀》充分发挥了“歌舞之乡”的优势,无论是“手风琴之乡”塔城的大歌舞场面还是赛里木湖畔的男女声对唱、或者伊犁大草原上的爱情歌舞,都使人感觉到剧中人物能歌善舞、载歌载舞,给观众以“歌舞电影”歌舞相融、歌舞一体的具有震憾性的美学体验。
再次,影片的一个特点是把新疆各民族的歌舞融为一体。据介绍,影片摄制组根据情剧需要从新疆西北部塔城一路南下,途经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帕米尔,跨越五个地州,行程万余公里,不但让观众饱览了高山、湖泊、雪峰、草原等大美山水,而且向人们展现了哈萨克、维吾尔、塔吉克等八个民族的风采各异的民族歌舞。正如剧中人物所说“新疆真是太大太美了”。哈萨克族的马上冬不拉演奏、维吾尔族的喀什高台歌舞、塔吉克族的迎亲鹰舞,和新疆的雪山、奔马、飞鸟、鲜花一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一部歌舞片中融合了各具特色的多个民族的歌舞艺术,当然不但有“民族团结”的思想意义,同时也具有“多样统一”的美学意义。
此外,影片值得称道的一个艺术探索是试图把传统的民族歌舞与时尚的现代歌舞融合在一起。在有着千年历史的喀什老城高台民居,影片着重展示了维吾尔族的传统舞蹈,同时也根据新疆南部的时代特色浓墨重彩地演出了一段青春、时尚、现代的街舞。两百多名舞蹈演员和上百名纳格拉鼓手参与这场街舞表演,鼓声震天、舞姿动人,比较切合剧中主人公的当时心情和观众的审美诉求。在剧中人物加尔肯回到家乡与恋人玛依拉一段爱情歌舞中,影片在哈萨克族舞蹈基础上,也注意融入现代的、世界性的、探索性的诸多舞蹈语汇。总之,影片编导在“歌舞电影”的类型探索中,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要,特别注意到新疆民族歌舞的现代化表达,这是应该肯定的。
最后,影片的成功在于努力把“歌舞”与“叙事”融合在一起。正如影片编导所说,对于歌舞电影而言,影片中音乐和舞蹈的呈现同故事构建同样重要。要让歌舞参与到叙事中去,歌舞和叙事不再分庭抗礼,而是珠联璧合。故事生发歌舞,歌舞也讲故事,二者融合前行,互相关照,最终达成协调统一。影片编导的上述体会是颇有道理的,“歌舞电影”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就是把歌、舞作为电影的重要手段,歌舞要参与叙事,与叙事融合,而不同于一般故事片那样只是把歌、舞元素当作“插曲”和“插舞”。在这方面《歌声的翅膀》作了大量探索和努力,创作者具体采用了三种模式(带入式、参与式、表演式)让歌舞参与叙事。以“表演式”为例,影片主人公经常运用音乐剧式的歌舞表演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如赛里木湖畔三男一女那段多声部对唱、昭苏饮马滩上《你要好好生活》多重唱、还有男主人公江寒在拖拉机草坪上的独唱,都是用歌舞在讲故事。据出品方介绍,这部影片用了八首圆场歌曲、四组歌舞、两段音乐剧直接参与故事的讲述,完成了一部“歌舞电影”的构建。
在姹紫嫣红的我国当代电影百花园里,“歌舞电影”还是种年轻的艺术类型,《歌声的翅膀》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尽管影片在艺术上还称不上完美(包括影片的故事还存在一些缺憾,例如三个男主人公的爱情讲述有点分散笔墨,“两个时空”中李老师的故事也还可以更加动人),但是影片的艺术探索和取得的成绩及经验是可贵的、富有启发意义的。
我们关注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歌舞电影”的成长。特别寄希望于生长于“歌舞之乡”的新疆电影。
(作者为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