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吹哨人》原本打算在9月12日全国公映,虽然最终临时更改了档期,但那一天,国务院出台的一部《指导意见》还是把“吹哨人”三个字,带到了公众视野中。
通俗而言,“吹哨人”就是“内部举报人”,不同于以获得赏金为目的的一般“告密者”,“吹哨人”的挺身而出往往源自捍卫公共利益,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无名英雄”。揭露美国“棱镜”计划的斯诺登,揭发世通公司、安然公司弊案的辛西娅·库帕和莎郎·沃特金斯都是著名的“吹哨人”。
导演薛晓路说,“吹哨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内心“无法安宁”。从发现故事缘起,到影片上映,《吹哨人》经历了10年时间,薛晓路的内心也经历着波澜。12月6日,《吹哨人》全国公映,薛晓路说“这事儿终于不用惦记了,如果未来有机会,还愿意写这样的题材”。
筹拍十年
薛晓路第一次关注“吹哨人”是在2009年,两则海外行贿新闻引发了她的兴趣,“一个普通人,一个内部举报者,为了公众的利益,和巨大的势力作斗争,最终正义战胜邪恶”,薛晓路觉得,要是拍成电影,应该会是犯罪悬疑类型片。而这也是她偏爱的题材。
那一年,编剧出身的薛晓路导演处女作《海洋天堂》还没上映,令她名声大噪的两部《北京遇上西雅图》也没“上马”。拍《吹哨人》算不上转型,反而是薛晓路从心底里,最想做的东西。
“破案、推理、犯罪都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类型,我很喜欢强情节的,悬疑感和推理的过程,一直想尝试。创作《吹哨人》至少算是在某种程度上让我近距离操作了这样的题材。爱情题材其实不是我最喜欢的类型。”薛晓路说。
2013年,薛晓路提出拍摄《吹哨人》的想法,被否决,两年后,薛晓路再次提出《吹哨人》项目,投资人松口,说“可以试试”。
2016年底,电影《吹哨人》正式启动,此前几年,薛晓路一直没放下过这件事儿。为了搜集资料,她专门去了趟美国FBI总部,为深入了解案例,薛晓路又采访了多家私人调查公司和调查员。
她记得,那些调查公司的人大多是退休警察或者FBI,他们惯用网络邮件、电话、或是追踪款项走向等方式进行调查跟踪,但是触及关键信息,还是要靠被调查公司的“内部举报人”,“因为,只有他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秘密的问题。”
走访中,薛晓路接触到了许多真实案例,很多都是国际知名大公司,也有不少发生在非洲的行贿案件。
“电影里确实有一些真实案例,”薛晓路说,“但《吹哨人》并不是改编自某一个公司的案例”。
薛晓路告诉记者,《吹哨人》的故事是从众多案件里获得的启发,创作的时候,他们把许多案件进行了拆解改装,编到剧本里。改装后的电影故事,没有跟任何一个案例产生直接关联。
影片结尾,薛晓路特意加上了一句话——“本故事纯属虚构”。
“黑化”汤唯
从《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拜金女”文佳佳,到《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的赌场公关姣爷,汤唯在薛晓路电影里的角色似乎总是不那么“好”。
与薛晓路第三度合作,《吹哨人》里,汤唯的“黑化”程度再进一步,与已婚的初恋情人婚外偷情已经算是最小的“坏”,汤唯饰演的周雯谎话连篇,同时身兼受贿、勒索、背叛等等各种“恶行”,可在面对几百万人性命攸关的问题时,周雯还是选择了挺身而出,成为“吹哨人”。
薛晓路说,汤唯的角色“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也并不想简单以“好坏”或者用道德标准去评判她,“她有变化,有成长,有反思和忏悔,选择了终极正义,对我而言,这个人物就是好的。”
找汤唯演周雯,除了适合,薛晓路似乎更希望通过汤唯的表演,稀释观众对周雯的反感,“汤唯看起来不精明,她身上有一种真,是她自带的那种淳朴、天真、善良,这种温暖恰好冲淡了周雯身上的算计、精致、利己主义和阴谋的部分,会增加观众对人物的理解和认同”,薛晓路说。
雷佳音演得太好
谈及雷佳音的演出,薛晓路兴奋地连说了三个“演得太好了”。
薛晓路透露,写剧本的时候,就觉得雷佳音合适。开机前的一个晚上,汤唯打电话给薛晓路,聊起了男主角人选,二人不约而同说到雷佳音。
当时,正在拍《长安十二时辰》的雷佳音,两个月前就拿到了剧本,却一直没有回音。薛晓路等得焦急,汤唯决定亲自给雷佳音打个电话。
很快,雷佳音看完了剧本,同意出演。薛晓路说,雷佳音能来,汤唯是最大推手。
当初,雷佳音打动薛晓路的是他“老实又略显委屈”的气质,薛晓路说,“马珂这个角色是平民英雄,他几乎所有的状态都是尴尬的、为难的,雷佳音身上就有一种这样的气质,他的表演,会让人相信,他为难的处境”。
另一方面,佳音身上还有一种非常男子气的豪爽和担当,这是他骨子和性格里的,这些特质并不会咄咄逼人和具有侵略性,反而是以一种平静、大气的方式表现出来,是特别具有英雄感的!如同《亡命天涯》、《空军一号》里的哈里森·福特。
电影上映,薛晓路觉得“雷佳音演活了马珂”。
保护“吹哨人”
拍完《吹哨人》,薛晓路了却了一桩心事。
这些年,薛晓路的电影大多以关注社会现实为主,她希望自己的作品与社会问题产生联系,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空中楼阁。她说最吸引自己的其实是那些在特殊社会事件中的人,她特别希望去想象和揣摩他们的心理、动机。也努力以采访的方式去真实地接近和倾听了解他们。
拍摄影片的过程中,薛晓路觉得“吹哨人”保护问题越发严重,“在每一个企业或组织里,都是普通而善良的工作者,但是如果他们发现了一些巨大危害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的问题,有些人选择沉默,有些人则选择成为‘吹哨人’,向社会预警存在的问题。但‘吹哨人’曝出问题后,可能因为法律的不够完善,关于他们身份信息的保密和人身安全的保护做的不好,造成了很多危险,有人面临被辞退的风险,有人会遭到生命威胁”。
今年9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对举报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和严格保护。
在薛晓路看来,这样一个法案对于保护平民中那些具有勇气、对社会充满了责任感的“吹哨人”,非常有建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