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日焰火》到《南方车站的聚会》,刁亦男导演再次为观众奉上一部饶有意味的黑色风格探案片。同是探案,但各具特色,《白日焰火》是对连环杀人案的抽丝剥茧,《南方车站的聚会》则是对单件追凶“直播”式地冷冽呈现。警察探案、主角设定、叙事视角及倾向,两部影片各异其趣,但都保持沉郁舒缓的叙事节奏,反角设定复杂,哀其不幸但也报以某种同情,影像呈现用心设置,尤其《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影像更具匠心。
网络直播时代烈性的影像生产
《白日焰火》是对经年旧案的细致解剖,连环凶杀、嫌犯假死、案中叠案,人物虽少,但跨时较长,以致剧(案)情复杂,尤其最后叙事反转,体现编剧的巧思,使整体叙事极富质感。《南方车站的聚会》案情则跨时较短,仅三夜三天,剧(案)情相对简单,但人物众多,构置了比较繁复的人物关系谱,进而呈现较为繁复的影像叙事。
《南方车站的聚会》几乎是在对一个刑警追凶案的全景直播,非常呼应互联网直播时代的影像生产逻辑。互联网直播时代的到来,让新闻事件全景即时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虽然是碎片式的,但多向度全方位地呈现,最后定能拼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逻辑。《南方车站的聚会》虽然以周泽农的视角为主,但辅以刘爱爱的视角,以及公安的视角,几条线索全景构置了中国“城乡接合部”一起“袭警案”的叙事网,所以即便是地图空白地带“三不管”的野鹅塘周边,仅三夜两天,嫌犯周泽农就被刑警“围剿”。
虽然案情简单,主线索是周泽农想让杨淑俊揭发自己为家庭赢得赏金,从而必须与撒下天网缉拿他的警察抢时间,但猫眼因为担心被揭发而开始追杀他,并且让本是帮他的华华和刘爱爱转而出卖他,加上想平事儿和垂涎赏金的马哥,于是因势力范围引发的帮派小冲突事件越滚越大,导致黄毛死亡和一位警察牺牲,进而导致后面一系列命案的发生,一系列意外接连出现,但又有合理的逻辑支撑……所以,虽然周泽农只是个偷车贼且误杀警察,但瞬间成为被追缉的对象而转为弱势,且因为已打算伏法,只是想把揭发自己的赏金留给妻儿,具备好汉做事的品格担当,是强盗片中侠盗的设置,从而很快获得观众的认可,这些元素让影片有了一个构置精巧但烈度很强的剧作基础。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像生态中,早已不是简单的黑与白,人性的复杂性越强,其触发的叙事张力便越强,周泽农和刘爱爱便是这样的角色。
风格的保持与质感的追求
当第六代导演作为群体出现的后半程时,刁亦男在为张杨写剧本,他初执导筒已是新世纪(《制服》,2003)。但毫无疑问,他可以归为第六代导演,于是承袭这代导演的惯有风格,《南方车站的聚会》以极为写实的镜语营造着银幕时空。案情简单,但人物众多、线索杂多,于是有了叙事繁复的许多兴奋点,加上导演有意识地采取闪回、交叉、省略等手法,让影片的叙事具备让迷影者产生阅读的愉悦,成为被欣赏的有意味的形式。当然,影片最成功之处,是其风格的生成与保持,虽为“探案缉匪”,但主创显然没有只聚焦于警与匪的猫鼠游戏,而是在“缉凶”的过程中,社会底层的一些信息在银幕中弥漫充盈,渗透着当下社会症候的一些镜像呈现,且摒弃了商业类型片本应有的快节奏风格,采用舒缓的叙事推进,色调黑暗压抑,血腥与暴力不时出现,且因为其事件的戏剧性及人物特质构成的张力贯穿始终,紧张氛围弥漫全程。主创以记录般写实镜语的叙事控制呈现,达到不俗质感,从而使影片脱离了一般的探案类型片,生成了一部具备文艺气质的作者电影。
在《白日焰火》中,主创曾为观众提供了极富创意的影像叙事,比如片名处那段长镜头,既构造了主角此时窘境的压抑,又呈现了逝者如斯的怅惘,更完成了在一个镜头内交换时空的创造性表达。这是近些年中国电影极富想象力的一个华彩镜头。《南方车站的聚会》虽然没有呈现这般极致的镜头,但有意味的设计比比皆是,在影像有意味呈现的频率方面比《白日焰火》更上一层,这些镜头甚至已经不止于完成叙事,而是形成了影像体系的自足风格。影片开头便是一个极富戏剧性的场景设置,仿佛在一个风格化极强的戏剧舞台,主要人物依次登场,夏日的雨声嘈杂扰人……一根水泥柱子,让周泽农和刘爱爱的对话场景调度丰富,两人的关系也从戒备走向信任。尤其是后面关于此处不宜报警的对话,银幕中的主体完全是两个人的阴影,且阴影短暂构成的和谐状态很快被投来的灯光消隐,隐喻着他们失衡不堪的状态。周泽农在宾馆训斥开枪小弟的灯光、周泽农开着摩托在雨中疾行的光影、野鹅塘夜空中飞行的白鹭、廉价马戏棚中凹凸镜群里的周泽农和刘爱爱的镜像关系、警察摩托车群的分流追查……这些镜语不仅在传递叙事,更在形式方面构成意蕴而成为风格。包括动物馆里的搜寻,既是引出常朝,也是为了丰富有意味的影像系统。
三夜两天的追缉过程,主创有些段落极力铺陈,有些地方却有意味地简略。追缉段落有些详实得仿若同步直播,比如夜市中杨志烈和宾馆老板被击毙的段落,前半程仿佛谍战片,后半程则像法制栏目呈现警察缉凶似的跟拍、抢拍。在廉租楼的追缉与反追缉呈现得更是极富层次,几层楼的立体空间,加上楼梯及周边的通道,让场面调度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周泽农、马哥、猫眼/猫耳、警察、各色居民,几方势力在一个逼仄的空间中遭遇,仿若京剧《三岔口》的意蕴呈现,既真实呈现了案件的追缉过程,更真实还原了一个中国小镇的生态样貌。至于那些有意省略的叙事处理也有不少神来之笔,比如拆迁负责人被敲脑袋、通过楼下警察视点的画外音交代周泽农进302,尤其猫眼中枪身亡是用滴在警察脸上的鲜血来交代,既交代了剧情又拓展了空间。这些省略性的处理有时能助力叙事的反转,更让纪实化的镜语产生更大的戏剧性张力。
小镇生态的逼真描摹与压抑中的暖色
这是一个黑色风格的影片,围绕袭警案而展开叙事,但正如前文所示,围绕案件铺陈的社会肌理,让这部影片脱离了一般类型片的趣味,影片逼真地还原了南方某镇的民众生态。银幕上呈现的几乎都是极为普通的民众,好些都是边缘人物,比如“陪泳女”刘爱爱,偷车贼周泽农等人……中国正向全面脱贫迈进,故不容否认还存在一些暂时掉队的角落。《南方车站的聚会》在进行案件铺陈的同时,正是这些呈现了社会的角落让影片的影像叙事系统极富质感。杨淑俊修补旧家具的场所、群众穿着荧光鞋跳舞的广场、动员民众抽签搬迁的作坊、居民楼里肆意乱扔的垃圾堆、周泽农擦去脸上污血时布帘后的老者、阴暗的面馆……这些看似闲笔且近乎白描的底层质感,尤其是大量群众演员的加入,构织着当下小镇生态的真实面貌,这些场景与细节丰富了银幕叙事的镜语体系,也传递着创作者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叙事语态。
自然,刘爱爱、周泽农在银幕中的作为是法律所不容许的,故最后用字幕交代了她要接受警方调查。但整部影片叙事张力的基础却正是基于这群人在和警察抢时间,为的是让赏金能够落在杨淑俊母子身上。因为杨淑俊也是被损害的一方,丈夫多年不回家,眼下又犯下死罪,更重要的是儿子还年幼懵懂无知。故而虽是匪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底层有着侠义的暖色。前景,偷车倾轧对方,血腥与暴力,后景,是这暖色的支撑。有学者以严格的黑色电影概念来衡量,认为《南方车站的聚会》不是标准意义上的黑色电影,因为它的叙事最终是警察掌控全局,并没有深入人性黑暗底层去探寻。影片最后,警察虽然跟踪了刘爱爱和杨淑俊一段路,但最后若有所思,撤了;刘爱爱和杨淑俊则是半是苦涩、半是微笑,半是欣慰、半是悲凉,此时影片戛然而止……
当然,影片是不是属于黑色电影已非关键所在,虽然影片的造型体系和影像系统有着强烈的黑色电影风格,但底色的侠义呈现可能更是打动观众的根本所在;所以,此时虽然有字幕提示,但这样开放的结局还是让观众内心暖暖。
(作者为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艺术》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