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悬疑片《误杀》正在全国热映,首周票房突破2亿元并收获较好口碑。影片讲述了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作为第一编剧的杨薇薇认为,《误杀》在一个清晰的悬疑类型下,可以延展出关于家庭、亲情、责任,甚至是教育、阶层矛盾等诸多社会问题。此外,《误杀》这种把虚构和真实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手法亦是国内少有的,因此她很想进行一次尝试。
改编《误杀》是一次全新的创作体验
起初,出品方提出让杨薇薇改编剧本,她有着很大的压力。“《误杀瞒天记》是一部很成熟的作品,改编好了,是因为有前面作品的基础摆在那,但如果没有改编好,就是我的责任。”杨薇薇说。
不过,渐渐地,杨薇薇找到了突破口,发现了改编的空间。
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情节结构,还是主要人物,如今这版《误杀》和《误杀瞒天记》没有太大区别。而杨薇薇口中的“空间”,更多并不是在情节上,而是在情感上。
“作为环环紧扣的成熟悬疑片,情节设置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改编的空间不大。”但是,《误杀瞒天记》的故事本身是一个好的载体,可以承载家庭、亲情、责任、社会矛盾、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家庭成员的关系,阶层矛盾等诸多元素。杨薇薇表示,在一个清晰的悬疑类型下,尝试融入上述元素,是一个全新的创作体验。
还是要在“本土化”上下功夫
既然是国产电影,改编的方向自然是让影片投射出的情感和国内观众发生共鸣。此后,杨薇薇把焦点聚焦在了影片中的环境和家庭背景上。
杨薇薇决定把《误杀》的故事背景放在一个既虚构又真实的地方。之所以说是虚构,是因为影片的故事并没有落在国内哪一个真实的城市之中。而所谓真实,是因为故事的所在地是一个类似泰国北部的地方,故事的背景是一个边境地区,那里移民居多,鱼龙混在。这样的背景在很多边境城市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选择这样虚构出来却又真实的背景,杨薇薇的考虑是《误杀》这个故事有很强的游戏感——会给观众一种有解谜的感觉。而主人公李维杰用蒙太奇的手法反侦察,这点放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反而不合适。
除背景外,需要更多笔墨去改编人物之间中国化的情感。《误杀》当中,主要由底层人物李维杰和拉韫这个来自上层社会的两个家庭展开。杨薇薇特意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她告诉记者,主人公李维杰一家人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家庭。生活中,虽然一家人也难免有些矛盾,但这些矛盾都可归结为是“幸福的烦恼”。而拉韫一家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表面上是一个光鲜的家庭,但家庭中间却是破碎的,家庭成员间有感情,但却没有付出更多时间在对方身上。
“在家庭内部,李维杰虽然是个没有太大本事的人,但也不失善良、聪明,他在面对妻子和女儿时,既有一家之主的威严,又有为生活奔波而力不从心的地方。” 杨薇薇表示,作为父亲和丈夫,虽然平日里和女儿、妻子存在一些矛盾,但当危险来临时,为保护家人而奋不顾身,就是典型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感。
杨薇薇说,《误杀》的故事源于一场意外之后,出于对家人的爱和保护,主人公作出的一系列选择。而对于家庭的守护、故土的眷恋,也是深深埋藏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深层情感。
国产悬疑片需要《误杀》这样的“故事核”
尽管进行了大量“本土化”的改编,但杨薇薇还是略带羡慕地说“本质上的‘故事核’仍是人家的”。而《误杀》这样的悬疑片,正是国内缺少的。
“《误杀》追求的不是绝对的真实感,而是在真实的同时有虚构和架空感。影片像一个解谜游戏,观众会不断想看主人公如何去破题。在见招拆招的过程,给观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她说。
通过创作《误杀》,杨薇薇的感受是,创新并不代表一定要写出前人完全没写过的东西。“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作为编剧,如何把很多相似的故事,用一种更符合当下人们情感、心理的方法表达出来,让类似的事情有更现代的解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