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中砥) 日前,电影《误杀》在京举办专家观摩研讨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荣誉会长章柏青、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许柏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中国文联电影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影评人谭飞、编剧康丽雯、电影评论家郎云、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创作研究部主任张弛、《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常务副秘书长刘正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支菲娜、《中国艺术报》影视版主编张成、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部主任王纯等围绕影片的类型特点、艺术手法及所蕴含的深层社会现实意义等,进行多方位解读与分析。
类型化探索打开现实主义新思路
影片通过聚焦一桩发生在青少年间的“反杀”案,讲述了一场意外的误杀案件。父亲为了保护失手犯案的女儿,上演了一场惊人的瞒天过海大戏,并由此牵扯出两个家庭之间的情法对决。用犯罪悬疑的强类型手法,进行了一场现实主义题材类型化商业化的全新探索。
康丽雯从编剧角度对影片表示赞赏,“电影很好地用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力量支撑起整个故事。片中既有情感的部分又有更深层次的哲理部分,还有对人性的真实挖掘,这让观众感觉整个电影非常饱满,也给未来的商业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对此,许柏林表示,应该提倡像《误杀》这样的现实主义电影,它既有院线品质又关心社会现实,能通过塑造人物打动人心、引人思考。
情与法多元冲突全程直击人心
宋智勤认为,“《误杀》是一部强情节的商业电影,同时对人性刻画很深刻,片中包含了青少年犯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家庭的伦理亲情、情感与法律、善良与正义等议题,并将之与情节发展有机融合,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许柏林也表示,电影有关“亲情与犯罪”、“罪与罚”的探讨给人很多思考空间,“从电影三分之一处开始,观众就被带入情节开始自我创作,会开始思考这个事情放在自己身上怎么办,很有代入感”。
演员高超演技带来强大情感共鸣
研讨会上,片中几位主演的精湛演技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多位专家赞叹,“影片中每一个表演都不含糊,就连小孩子的表演都很到位”。
谭飞对片中两位母亲“对决”的场景印象深刻,“陈冲和谭卓两人气喘吁吁,都以母亲的身份保护自己孩子的画面,是气场最强大的一幕。在今年所有的电影中,两个母亲那种气喘吁吁的对峙堪称最经典的一幕”。
对于影片中陈冲的表演,丁亚平也给了很高的赞赏,“陈冲在电影中担任了重要角色,是最大的戏核所在,她爆发性的情感越到后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