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看完后让你不想多说片子本身怎么样,而是更想抒发自己人生感悟的影片。至于你的这些人生感悟有多少是真正地由片中的爱情故事所引发、又有多少是真正地被导演讲述这个爱情故事的艺术表现力所触动、还是有多少你只是人云亦云地给了些肯定或者否定的看法,对此这部电影都有种“无所谓”的范儿。
这种“无所谓”往往都是在一些具有高度统一性的电影里能够感受得到。《只有芸知道》这部电影也有高度统一性的特点。
都知道一部电影有它“自己的观众”。电影创作者、电影投资者和电影接受者,三者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选择着、也扮演着这些“自己的观众”。无论一部电影的定位是侧重于三者之中的谁,它都会涉及到电影文本的封闭性时间设定和三者生命体验的延展性时间投射。
这次,影片《只有芸知道》就是极致性地侧重于核心创作者冯小刚——除了集编剧、导演、制片人于一身,冯导也是本片“自己的观众”里的核心观众。这就是本片高度统一性之所在,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体创作呈现”。冯小刚导演说,“过了60岁之后我的心肠越来越软,想拍一些纯粹的、美好的故事,这是我内心的需要,我相信也是观众的需要。”
作为导演,冯小刚从贺岁档票房驱动的商业片导演,转向了“作者导演”,而拍了几部具有文艺片气质的现实主义作品之后,他继续往远走,拍了回顾自我青春记忆和浪漫情怀的影片《芳华》,而到了现在的《只有芸知道》,更加显露出他是在用剥去了几层“甲皮”之后的柔软细腻的心来面对爱情和生死的复杂心境。冯导整个导演转型过程表现出的情感内化趋势、生命能量提升趋势和生命时间减少趋势,这三股力量凝聚到影片《只有芸知道》里就是:美好中带有遗憾,甜蜜里噎着苦涩。
这部电影本体故事的15年叙事时间的设定以及期间发生的人、事、物,是冯小刚导演自己生命时间最大限度的投射,也是一次在时间里的简单存在,简单到不去那么在意与观众互动的技巧,不去那么把功夫用到编织一个容易让观众接受和信服的故事建构上。
但是,如果冯小刚导演之所以这次放弃了他一贯擅长的“观众互动技巧”和“故事编织能力”,是因为“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这个似乎是最有力的宣传语和神圣不可侵犯的评论禁区般的原因的话,其实作为国内资深导演,冯导一定是很清楚,如何“改编”才是关键。
真人真事也罢,第一人称倒序也罢,反复闪回也罢,要达到“好看”和“感人”这两个电影基本标准要求,影片《只有芸知道》还是在表面上看着“无所谓”的姿态之下,下了一些其它的功夫,例如用尽全力地使用了大量的风景镜头、满满的背景音乐和反复的闪回段落,来完成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和导演自我人生情怀的追求。可以想象本片的剪辑过程不是那么轻松。
作为制片人和编剧之一,冯小刚导演把身边工作搭档和好友张述的亲身爱情故事作为原型,来改编故事,这样的决策是具有一定风险的。从制片的角度,决定做这个项目,冯导肯定是相信它有卖点。据编剧张翎表述:“这部影片是我跟导演和张述一起写的。导演在故事架构方面给了非常大的支持,张述则是在细节上面做了非常多的补充,然后我是把情绪和文字落实下来的那个人。”他(她)们在创作之初就明确了一个原则, 编剧张翎说:“在一些重大故事节点上必须保持真实,比方说两个人的移民经历、开餐馆、收留流浪狗Blue和女招待的友情,然后大火烧了这个餐馆、罗洋生病故去,张述带着她的骨灰,一路送到她生前希望去的地方,像这些重大节点,都与真实生活保持一致。中间的连接、铺垫部分,有时候需要虚构,我们尽量把握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的平衡。”
无论是浓度国际热片《82年生的金智英》和《婚姻故事》切中了婚姻真实的痛点,还是纪录片《人生的果实》、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以及纪录片《四个春天》,表现平静生活的感人,它们都是自然的、真诚的和有力量的。相比,电影《只有芸知道》男女主人公(不代表原型夫妇)的爱情故事并没有那么“相濡以沫”,也并没有那么“刻骨铭心”。
影片给我还是留有几点疑问:1,隋东风和罗芸的感情真是美好的典型吗?东风一头扎进去,一劲儿地全力爱,却一下子被抽空。罗芸对东风一开始就缺乏信任和坦诚。由于自小病弱所以没有安全感,这个理由还是不足以支撑她在婚内隐瞒病情15年。如果她只能陪东风走一段,更应该全身心相对,让对方知晓实情。况且开餐馆是一个很累的生意,想必两人不止一次地面对过罗芸身体不适的突发情况,那么多次罗芸都回避真实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丈夫的不坦诚,虽然是不得已和出于善意。2,罗芸去世后,东风在她家人口中才得知罗芸病情真相,看到这里,我有一丝感觉,这不是浪漫,反而觉得有一种恐惧。至少片中给出的那些理由没有说服我相信罗芸的爱含有利他性。东风在妻子病逝后需要独自消化那段爱的岁月很久,其中的不完整和不敞亮,或许给他会有莫名的伤痛吧。3,虽然赌博定婚姻的荒唐行为或许带有在无常生命面前的超然态度或者面对死亡的赌博心理,但是还是比较难撑起罗芸对东风有深爱的理由。另外影片提供的一些点,例如初次见面吹长笛、为车位打架、送护手霜、给家里电话,来推进罗芸决定嫁给东风的矛盾心理,我觉得也有些不准确和不动人。可能这样的处理,给这段婚姻和这份感情从一开始就铺垫了不公平、不尊重和不真实的基调。4,极光许愿烧毁饭馆,这种负面能量,让我觉得罗芸不是一个可爱的人。直到因饭店起火毁于一旦,他们也不得不放弃房子离开时,她还是对东风隐瞒,而去选择告诉招待员朋友在她死后转告东风自己对极光许愿的忏悔。看到了这里,我基本对罗芸这个人物完全没有了认同感。她的不坦诚在这里多少已转变成了过于看重自我的拧巴。影片将她和门前顽强存活的大树相比,或许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吧,是否贴切,见仁见智。
不管我有怎样的疑问,还是在看完首映后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影片,因为它是一部温暖之作。观众或许会对中年丧偶的无常,漂泊他乡的无奈和海外打拼的艰辛产生共鸣。还有Blue, 这条流浪狗安乐死的那场,我掉了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