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右二)、刁亦男(右一)、周云蓬(左二)在开幕式上
本报讯(记者 郑中砥) 12月20日,第二届大理电影展在云南省大理古城拉开帷幕。相较于其他电影节展标准化的流程设置,在大理古城市集上举办露天草坪开幕式的大理电影展显得更像是一次单纯的聚会——没有红毯、没有明星、不着正装,让所有电影人与大理人一道感受电影狂欢。
焦雄屏、张杨、王小帅、刁亦男等近百位电影人聚集在苍山洱海畔的阳光下,畅谈着本届电影展的亮点,展望着未来更多电影、电影人能够藉由大理影展而与这片土地发生更多故事。
“我们希望未来不管多少届,大理的气氛和本质是不变的,是Party、是交流,有着小镇精神和市集气质。”张杨说。
为期3天的影展,处处浸润着“大理的气氛和本质”。
16部来自张杨、万玛才旦、松太加、顾晓刚、梁鸣、高屯子、曹建标等优秀导演的国内外获奖故事片及音乐、自然类纪录片受到大理观众热烈追捧。“自然”成为影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词。
9部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的短片在大理大学艺术学院进行了展映。这个由大理影展与AME影视计划联合举办的短片展映单元,邀请到了诸多在柏林、戛纳等国内外一类电影展短片单元获奖作品,受到大理高校师生的热切关注。新锐和创想成为短片展映单元的突出气质。
12月21日举办的电影人对谈,由于张杨、王小帅、刁亦男三位同代际导演之间的熟稔,以及焦雄屏、范厉、朱靖江三位电影学者的妙语,当天的论坛现场充满迷影趣味。不少大理居民自发前来听论坛并与影人交流,让整个论坛充满在地性和亲切感。
16部影片密集展映,打造属于电影人和大理人的银幕盛宴
12月20日,张杨导演的新片《大理的声音》拉开了影展序幕。在放映之前,没有人会想到它会以如此真实的方式来呈现声音。全片没有故事和人物,没有一处解说和台词,也没有后期配乐,片名中的“声音”二字在影片中直接呈现为洱海上空的海鸥鸣叫、苍山脚下农田里收割的沙沙声、大理白族群众举行节日庆典时的欢呼……
影院灯光亮起,音乐人周云蓬带着他的导盲犬熊熊坐在角落,“我听完了《大理的声音》,很好听,明天我打算接着去听高屯子导演的《寻羌》”,周云蓬说。
在大理电影展,艺术与生活的交融时时都在发生,影展的大半观众都是地道的大理人或是“新大理人”。张杨期许的“小镇精神”已然在得到实现。
三天内,《春江水暖》、《日光之下》、《第四面墙》、《海面上漂过的奖杯》、《拉姆与嘎贝》、《武林孤儿》、《黄河尕谣》、《大河唱》、《寻羌》、《书匠》、《加那利群岛:火山的世界》、《野性奥地利:水的创造》、《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蜀山彩虹》等影片轮番上映,每一场映后交流都让各位主创直呼过瘾。
黄煌导演的《武林孤儿》展映结束后已经是零点,但观众热情不减,你来我往的映后交流从镜头技法到主题表达,让黄煌直呼“意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观众看完影片仍兴致满满地提问交流,更意外的是不少观众都真的是大理本地的观众”。
AME短片展映呈现新导演艺术魅力
在大理大学艺术学院举行的AME短片展映单元优选9部具有艺术表达和独特作者气质的优秀短片进行展映,并请到部分导演与师生展开交流,受到大理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AME运营总监赵鸣昊主持,导演张杨、《常恐》导演蒋闻、《延边少年》导演魏书钧等与到场的学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特别先锋的电影观念,希望向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学习,所以很多东西就是要打破,有的时候不破不立。我们要看最好的片子、最前沿的大师、最新晋的电影人,他们在用什么方式讲述新的故事。”魏书钧的话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无限思考。
电影人论坛:延长展期设立短片工坊
12月21日,张杨、王小帅、刁亦男、焦雄屏、朱靖江、范厉等著名导演和电影学者围绕着电影和电影节、大理电影展的发展计划等话题展开讨论。
“我们下届可能开展一个短片工坊,王小帅、刁亦男你俩轮流来做艺术总监怎么样?”论坛现场,六位影人畅谈未来大理影展的板块设计,张杨即兴向王小帅和刁亦男抛出“任务”,引发现场一片欢呼。
“我在其他影展上也做过短片工坊的艺术指导,但是这次大理影展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刚聊到的小镇气质,我觉得在市集上放电影这个想法确实挺好,可这得刁亦男先捐一块银幕。”王小帅接过话茬儿,又将接力棒传到刁亦男手中。三位导演亲密无间却又诙谐幽默的交流引发现场笑声不断。
短片工坊、大师班、提升硬件等构想被一一摆上台面,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本着保留小镇气质,将大理古城与双廊联动”,用电影串联整个大理和双廊的文化艺术群落,形成具有大理精神和大理气质的电影节展。
未来,在大理方圆音画传播有限公司、云南报业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野性中国、张杨导演工作室、大师会(云南)影视产业服务平台、大理农村电影博物馆、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等本土企业、电影人、艺术家的协同下,即将落地的大理影视制作基地,将为大理影展、云南拍摄剧组提供更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为大理电影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