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台湾国漫大师蔡志忠仍旧保持着工作狂的作息时间。
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办公桌上有4部电脑,椅子是一张榻,如果屁股离开榻,基本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厕所,一种是出门了。去年,他一共出了15次门,今年的目标是减到5次。
《武圣关公》是蔡志忠把工作室搬到杭州以后,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电影,为了拍关公,他还是用掉了5次的出门机会,去了关公的老家,山西运城。
从上世纪80年代蔡志忠开始画《庄子说》、《老子说》的漫画起,就入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圈”。前些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了首套“漫画版”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材,蔡志忠漫画中的260个故事被编入教材。
萌生把“关公”拍成动画电影的念头,是四年前的事情,蔡志忠当时的创作初衷是想为孩子们制作一部展现关公“忠义仁勇”精神的电影。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关公,他是全球华人的偶像,他除了英勇善战之外,还有很多闪光的精神”。蔡志忠发现,无论在温哥华、台湾,还是福建、东南亚甚至全球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听说全球有3万多个关公庙。”
蔡志忠觉得,把华人世界里认知最广泛的关羽的英雄故事拍出来让孩子了解这位真正的民族偶像,正契合了他一直在做的事情——传播中华文化。
《武圣关公》的故事蔡志忠写了挺多版本,他最早的想法是拍个带有魔幻色彩的电影,比如,第一场戏就拍“关公大战孙悟空”,从关公威震天下的“勇”讲起,再加上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演绎,燃起孩子们的热情。
然而,蔡志忠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最终决定把电影拍成一部正统的历史片,一五一十地给孩子们讲关公的真实历史故事。
在追求史实方面,《武圣关公》做得细致到位,用蔡志忠的话说,连电影里桌子上的器物都要契合史实。画风也走起了写实路线,电影里的关公形象是蔡志忠专程跑去运城的关帝庙,画的主殿里的关公像。电影故事分成了忠、义、仁、勇四个部分,将关公在中华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身上具有的闪光品质娓娓道来。
低幼动画在市场上的生存艰难,蔡志忠心知肚明,可他觉得,人活一世,不是专门来赚钱的,总要为后人“留下几条路、几座桥、几棵树”才好。
拍《武圣关公》之前,蔡志忠还拍了“文圣孔子”动画片,也不为赚钱,他说:“今天大家都能有书念,得益于孔子建立了学校系统。很多人喜欢道家思想,是因为老子耗尽一生写下了5007个字的《道德经》。这些都是改朝换代也会留下来的东西,是滋养我们的文化。”相比赚钱,蔡志忠更希望,自己所做的东西能够把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精神传播得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