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1版)
◎ 影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 新片大片明显增多
2019年2月,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同志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调研时强调,我国正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力度非常大,让农村农民看上电影、看好电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持续深化农村节目片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推动农村电影市场片源改革实现转型升级、创新节目征集渠道和方式、加大影片供应主体培育等措施,让大片新片及时登录农村电影市场,在快速提高农村市场节目供给质量和效益,全力推动农村电影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新的探索。
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赴乐山开展数字播放器时钟校验工作
据统计,2019年农村电影市场新增影片679部,较2018年增长50%,其中新供应城市票房过亿大片34部,同比提升21%,新片供应品种丰富,质量明显提升,城乡观影时间差进一步缩短。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主旋律影片广受欢迎。2019年,《流浪地球》、《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烈火英雄》等一系列优秀国产大片新片第一时间登录农村电影市场,优秀影片始终占领农村电影放映主阵地。故事片订购排名前三全部为主旋律影片,其中《中国蓝盔》问鼎年度影片订购冠军,年订购场次达到17万场,《血战湘江》和《十八勇士》分列二、三名。此类影片在农村地区的热映,折射出观众心中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此外,反映农村农民生活的农村题材影片也较受欢迎。一方面,《喜盈门》、《被告山杠爷》、《喜莲》等经典电影作品仍被院线广泛订购。另一方面,新近出品的农村现实题材影片《奇葩胖嫂》、《初心照黄河》、《幸福俏冤家》、《文朝荣》等也迅速赢得了观众。上述影片累计订购达17万余场。这些影片反映时代发展和农村社会风貌,有着相同的主流价值观,表达和传递了农民的声音和愿望,用电影的形式传递最鲜活的乡村信息,对宣传全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展示新农村的精神风貌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上述影片的订购也进一步说明农村观众已从动作、战争等注重视听效果的影片开始向更广泛的维度延伸,农民观影习惯更趋多元、理性,农村观众的审美能力日益提升。
二是戏曲电影突出地域特色。戏曲电影是我国独特的电影片种,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艺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各地充分发挥地方戏曲资源优势,根据本地群众欣赏习惯,组织系列戏曲电影创作。如湖南、山东、河南均已创作了系列地方戏曲电影,深受观众喜爱。从戏曲电影订购情况来看,排名前十中有八部豫剧电影,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剧种。其中《花喜鹊》、《大喜盈门》、《新穆桂英挂帅》、《康嫂》等豫剧影片全部是新片,同时豫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影响力广泛,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观众对豫剧电影都有需求。
“电影固边工程”建成边境沿线蒙古语公益电影放映室
三是科教片、纪录片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面脱贫,国家的扶贫开发工作也从单纯救助式扶贫向依靠科技和教育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开发式扶贫转变。对广大农村、农民而言,纪录片、科教片的放映无疑是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力量。从目前的影片储备看,科教片题材丰富多彩,在数量、题材、内容等方面满足了农民观众多样化需求。不仅普及了农村实用技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还在卫生防疫、反对封建迷信、普及法律知识、反映新时代农村文化生活、防灾减灾等各方面服务农村、农民,充分发挥了农村公益电影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作用,受到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纪录片是流淌在胶片上的时间记忆,镌刻着党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开发扶贫到精准扶贫再到精准脱贫的奋斗历程。2019年,《三变 山变》、《出山记》、《脱贫路上好支书》等纪录片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就,分享交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经验,助力营造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社会氛围。
四是红色经典影片引爆农村市场。红色经典影片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坚定了广大人民群众不畏强权、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决心,团结凝聚最广泛的力量,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中。2019年5月,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精心挑选《英雄儿女》、《上甘岭》、《铁道卫士》、《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南征北战》、《董存瑞》等红色经典影片进行推荐,得到了院线的热烈响应和踊跃订购,红色经典呈现长久的观影热情和长尾效应。
五是少数民族语译制影片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语译制影片既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又丰富了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组建“国防教育宣传队”,结合放映民族语译制电影开展国防教育。内蒙古星河院线建设了60家边境地区和贫困旗县“公益电影放映室”,开展蒙古语译制片为主的公益放映活动,《厉害了,我的国》、《大漠之子》、《狼图腾》、《战狼2》等影片深受欢迎。广西壮族自治区鼓励开展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和放映,给予放映少数民族语言故事片每场次补助资金10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强化基层逐级推选译制影片的选片责任,加强电影译制选片管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年放映公益电影11万4268场(其中民语影片放映37452场),观影人数达1792万人次,超额完成任务。云南省春节期间开展民族语电影边疆行活动,把苗语、壮语、傣语等13个少数民族语种电影送到边境民族地区最基层村寨,开展放映活动642场,深受各族群众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据统计,2019年少数民族语有可供译制影片近130部,译制完成影片880余部次,制作影片发行版近430部次,全年少数民族语影片累计订购计近25万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个译制中心,少数民族语影片译制累计近8500部次,制作影片发行版近8000部次,累计订购达193万余场。
◎ 各地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放映范围 公益电影惠及更多群众
据统计,2019年有11条院线订购影片过千部,有7条院线订购场次超20万场。从订购排名来看,老牌劲旅发挥稳定,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继续蝉联年度订购冠军,广州广阔天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取代烟台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跻身前十。
各地电影主管部门及农村电影院线在改进选片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建设室内固定放映、扩展公共服务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推进,力争让电影公共服务惠及更多的基层群众。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优化影片订购让“新片大片”第一时间到达观众身边。目前数字电影交易服务平台有4000余部影片可供选择,2019年全年共完成订单60000余个,平均每个订单订购影片约160场,基本杜绝了院线集中订片的情况。上海新华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宁波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农村数字电影服务管理中心等院线多年以来都是积极践行“多次少量”订购的代表。同时,“我放你看”进一步向“你选我送”的转变,更加有效提升电影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为更好吸引群众观看电影,各地区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流动放映车、电影放映公示栏、张贴海报、映前插播宣传短片、挂宣传横幅、映前公告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片放映的知晓度。院线在订片时广泛听取观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当地群众的观影需求、爱好、偏好等选择影片。此外,不但把研讨会、看片会等城市院线的营销方式借鉴到农村市场,很多院线还创新了菜单式预约订片、按需放映等服务机制,把农村电影放映优化为菜单式配送,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观影需求。
农村公益放映业务培训班在湖北宜昌举办
二是联系实际利用优势让公益电影“惠民生”。2019年,各地放映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当地的政策、社会资源优势,瞄准基层群众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真正做到了公益电影“惠民生”。四川绵阳新世纪院线三台县电影工作站认真办好“电影课堂”和“农民夜校”,为辖区农民送去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实用农业科技知识和种养技术。陕西蓝田作为西安公益电影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示范点于2019年建成并完成验收,中心场馆内设立电影展播厅,用于公益电影放映、展播,场馆室外广场安装全自动银幕架,用于广场公益电影放映宣传工作,达到了室内室外互补放映。内蒙古电影集团星河院线及各盟市院线公司开展了多样形式的“电影+”主题公益展映活动,先后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禁毒宣传、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村、牧区地区、城镇社区群众文化需求。此外,志愿服务在山东公益电影行业快速发展,志愿服务借由公益电影这个媒介,通过志愿服务这种形式,放映员走进了群众的生活、走进了群众的心里,很多放映员与群众之间就如同老朋友一样熟悉。
三是室内放映提升服务质量改善观影条件。室内固定放映点的建设可有效改善农村群众观影条件,更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自鼓励开展室内放映以来,各地积极探索,相互借鉴,纷纷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室内固定放映场所及乡镇影院建设规划,2019年更是涌现出一些典型方式。在山东,考虑到农村电影放映多为户外放映,容易受到天气、光照、室温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多地院线购置了电影放映大棚,大棚采用有一定厚度的避光材料,遮光效果好、防寒防风,突破季节限制,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观影体验,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内蒙古星河院线与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利用知青文化展厅室内设施,联合改建成首家“乡镇蒙古语知青主题影院”,由星河院线提供放映设备,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负责运营,保障完成全年不少于200场的民族语影片公益展映。重庆全市在推进乡镇室内固定放映厅建设工作中,建成室内固定放映厅超过700个,推动惠民电影从站着向坐着、从室外向室内,从分时段向全天候观看过渡,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贫困地区观影条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长治银光院线把平顺县三里湾电影院建成农村影院,作为戏曲剧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会议培训综合使用的文化多功能厅,探索“公益+”模式,以电影放映聚集人气,带动三里湾文化、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农村电影放映注入新的活力。
电影放映大篷突破户外电影放映的时间限制,并提高观影舒适度
四是公益电影放映向社区和校园延伸。近年来,公益电影放映从农村逐步向工厂、社区、学校等场所扩展,为城镇社区广大群众和在校学生提供优质的放映服务。社区院线着力推动按需放映的服务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灵活性,解决农民工等特定群体看电影难的问题。校园放映作为公益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阵地和有效渠道。如内蒙古包头公益电影大学生电影文化艺术节红色电影展映活动,以电影放映和影片征文的形式,把更多优秀电影送进高校,进一步传播社会正能量。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网站“儿童片专区”目前共收录近千部儿童题材影片,可实现影片经营推广,促进各院线、放映队对影片的订购以及主题放映活动的举办。各地公益放映院线要进一步开拓校园放映市场,实现社会、经济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 展望
20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年,是国家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农村农民看上、看好电影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文化小康的重要内容,广大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者要坚持初心使命,聚焦农村电影放映,进一步提高服务农村和农民群众的工作水平,做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
《红星照耀中国》农村首映暨“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公益电影主题放映活动在广西百色举办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农村电影放映体制机制,做强做优农村院线,进一步推进形成完善的“公益+商业”的农村电影市场发展模式。一方面,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及时补齐农村电影市场在组织引导、市场运营、影片发行放映、场次结算等管理运营制度上的短板,进一步激活农村电影市场。另一方面,在坚持公益服务基本属性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院线走公益资金补贴保基本、商业放映促发展的改革之路。同时,注重加强农村放映员队伍建设,强化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的责任意识,服务农民群众的宗旨意识,提高建好建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能力本领。
禁毒主题电影进校园放映
二要构建影片供应长效机制,丰富农村电影文化“主食”。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作为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核心运营单位,要进一步推动“选片下沉”工作,充分发挥农村流动放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优势,推动城市一级电影市场与农村二级电影市场形成波次联动,更精准更有效的满足农村群众的观影需求。此外,充分展示农村电影市场潜力,吸引电影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电影市场。同时,发挥政策资金扶持的引领作用,如可否将“进入农村市场”纳入“五个一工程”电影类评选的社会效益考核指标等,并对农村市场供片数量和质量成效明显的版权方给予一定扶持激励,促进好片新片更多更快进入农村市场。
三要建设高质量农村电影放映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服务与管理。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将立足我国农村电影市场实际,构建好三个平台。首先要构建“互联网+电影”的农村电影节目交易平台,增加放映员直接选片、放映日志数据回传等基本功能,提供用户行为数据智能分析服务,以实现有效供片与有效需求的直接对接。其次是构建“互联网+卫星”的农村电影传输平台,打造优势互补、双向并行的安全传输模式。同时构建“互联网+监管”的农村电影数据监管平台,确保数据采集覆盖全国,场次统计准确有效,监管功能可查可控。
(本文由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