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不久前,首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展”暨第八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在江苏南通海门市举行。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于洲、《大鱼海棠》制片人陈洁、《白蛇:缘起》制片人崔迪、《大圣归来》制片人刘伟、《哪吒之魔童降世》制片人刘文章以及《风语咒》制片人张旋等共聚一堂,围绕“中国动画电影的工业化”主题共同分享经验、探讨困惑、寻找未来发展方向。
◎ 创作者和头部内容是工业化核心
刘伟认为,动画电影工业化的核心应该是人,“作为制片人,核心工作在于深入到创作里,了解创作方法,提炼、归纳、拆解,最后变成可执行手册”。他介绍,目前田晓鹏导演的第二部动画电影《深海》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要面对一个相对比较虚的概念去找方向,其实是特别大的损耗。从我们自身来说,核心还是要做足工业化的准备,在基于人的基础上进行团队训练,通过团队有意识地去完善、优化、升级创作系统。这需要大概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或者是两三部影片才能够形成所谓工业化的根基。”
崔迪对刘伟的观点表示赞同,直言“动画电影工业化是相对更容易实现的,我也认为工业化的核心应该是人”,他进一步延伸了工业化的概念范畴,“工业化其实是要把整个电影考虑成一个更系统的东西,让它不管是从创作还是制作上以及后续衍生的商业内容上,都有可控性和可持续性。所以我认为工业化最开始是一种思维,到后面它会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
陈洁用“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可持续稳定输出” 来概括她对工业化的理解,她认为动画电影工业化的核心“就是头部故事和头部内容”。“动画电影的工业化就是要用标准化的流程去控制影片成本、把控制片风险,用相对规模化的创作生产方式,稳定输出符合观众预期的动画电影,从而实现稳定的收益。”
陈洁以当前正在筹备的《大鱼海棠2》为例,解读了头部故事和内容对动画电影的决定性作用。“我觉得动画电影工业化的核心是前期的内容创造,是否有能符合所有电影艺术创作标准的好故事、好剧本。项目开发是电影工业的核心,确定一个作品的准确定位和完成合格的剧本是最高难度和最长周期的一个环节。《大鱼海棠》的两位导演都非常个性化,最终我们的目标定位达成一致,即《大鱼海棠》系列动画电影的项目定位就是强个人属性,所以我们会尽量尊重导演的节奏,让他在前端找到一个满意的、优质的、值得开工的故事之后,再由我们去改善制度流程体系,帮助他实现。”
◎ 建立行业标准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
张旋现场提出电影工业化的核心在于标准化和流程化,同时他认为,协作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电影工业化核心最重要的还是标准化和流程化。中国动画行业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有些国内公司其实已经提前实现了工业化,但大多数中小团队还处在往工业化转型的路上。未来整个电影工业化将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协作。目前整个动画电影的制作越来越复杂,但能得到的资源依然比较匮乏。所以我认为,在协作前提下实现工业化是大势所趋”。
刘文章对张旋“建立协作前提”的观点进行了延伸,并从他与饺子导演的多年合作历程谈起,进一步总结出建立行业统一的协作标准才能够真正改变行业生态,实现不同团队间的高效无缝对接。
“关于协作,我深有体会。十几年前,导演饺子做完《打,打个大西瓜》之后,我们开始共同创业,那个时候我们的协作亲密无间。两个人两台电脑,就可以干过10人团队的业务量;从前期到后期,从剧本设定到模型、绑定、灯光、特效、合成和剪辑都做……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任何流程,没有任何标准,就是没日没夜地工作,但那个时候也是效率最高的时候。
到2019年,我们逐渐有了工业化流程的意识,尽量去靠近标准,也慢慢发现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协作应该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公司内部的协作,要保证导演和团队的认知思维达成一致。其次是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合作方大概有六七十家,各家公司有各自的标准和流程,会产生各种碰撞。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协作标准的建立。我觉得未来短期之内,中国的动画电影工业化如果能把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这种标准建立起来,整个行业都会大不一样。”
◎ 实现工业化需要全产业链思维
崔迪提出,实现动画电影工业化发展,从业者的工业化思维和工业化工作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最开始在考虑产品的时候是否带有这种工业化的思维?在做创作的时候,又是否能考虑到后续或横向的拓展?在用工业化方法去实现作品的时候,是否使用了合理的工业化方式,并且每个参与者都切实了解自己那部分工作的工业化标准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总地来说,我认为实现工业化最后都落在动画从业者身上,工业化的推动力首先在于从业者形成工业化思维”。
崔迪以《白蛇·缘起》的制作为例,分析了全产业链式工业化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系统、可持续的动画电影工业化模式更应该注重全产业链尤其是后端衍生产品的开发。“我们在做完《白蛇·缘起》之后,经历了4部电影,现在正在做《白蛇·缘起》的续集。从制作上来说,我们200人的制作团队大多是内部团队,从创作一开始的故事到到所有的细致环节、到后期,都有一些流程管理的经验。我们后续不管是开发新的项目还是继续创作续集,都会考虑如何把产品延续下去以及衍生品的开发问题,这也是今年《白蛇·缘起》上映之后带给我们的思考。”
◎ 制片人要与导演优势互补
陈洁现场提出未来动画电影制片人发展的两种趋向:制作型制片人和创作型制片人。“偏制作型的制片人对流程非常清晰,对自己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新的项目有新的技术要求,就需要这类制片人有很强大的学习能力。另外一种偏创作型的制片人,他们可能对前端的把控更好,这是最浅但也是最考验制片能力的部分,也是值得所有制片人去挑战的方向”。而不论哪种类型的制片人,利用自身专业背景与导演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够持续稳定推进项目发展。
在《大圣归来》制片人刘伟看来,制片人寻找合适的导演,就像“寻找‘另一半’,很重要一点在于,我们不具备的那个点(能力),一定是你搭档非常擅长的”。他以自己与田晓鹏导演的合作为例,分析了二人合作中的优势互补,“饺子和田导都属于非常纯粹的创作人,他们对于作品的强烈表达欲,让我感觉到敬畏心,同时大家的目标方向比较一致,所以最终走到了一起”。刘伟总结自己在《大圣归来》制作过程中,“真正笃定自己的制片人身份、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找到自己作为制片人的清晰定位在于可以通过自己的协调组织和整体思维,帮创作者一起实现这个作品。”
刘文章从与饺子导演十几年的合作中总结出二人的优势互补模式,“饺子的天赋才能各方面远在我之上,但是我比他更早创业,这方面更有经验,一起创业之后就互补,一合作就十几年”。十几年中,刘文章始终保持与饺子的同步沟通,确保团队内部沟通少走弯路。同时,作为拥有动画专业背景的制片人,刘文章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去跟供应商、合作方聊的时候,能够把真正的问题找到”。
刘文章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为例,谈到制片人专业背景、判断力和意志力的重要性。“今年4月,《哪吒》80%的特效都没有完成,80%合成灯光没有完成。当时整个团队内部都觉得暑期肯定上不了,但我通过之前经验判断一定能完成。临时调度各种资源解决问题,想尽各种办法去完成。这也需要制片人有非常坚定的意志。最终,在1600多人名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促成了‘哪吒’在暑期档上映。”
◎ 动画电影制片人需全程全案把控项目
学动画出身的张旋对三维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有着深厚了解,对整个动画制作的技术周期和流程能够有效把控,从单纯的技术制作到全案把控的动画电影制片人,张旋最大的感触是“制片人不能只懂技术制作,应该更多从管理的角度来做动画项目”。
做二维动画出身的陈洁,认为二维动画的制作方式比三维动画更加“原始”,也提出应该从制片流程上推进二维动画的工业化,“虽然我一直都处在这个行业当中,但因为我们一直做2D,很多人认为2D跟手工作坊生产相似,没有3D动画那么标准化、工业化的流程。作为制片人,我们希望能有更好的理念,让2D动画的流程变得更好”。
有着动画学科和制片人专业背景的崔迪提出,“制片人、导演和团队,是一个三角支撑的结构”,她直言曾经“花了很多年摸索自己应该做什么”,最终发现,“作为制片人,很重要的一个点是信念。因为有很多东西是很难实现的,制片人就要给大家信念,而且自己也要非常相信一定会做完、一定能做好,这样才能带着大家往一个很清晰的目标上前进。”
崔迪以《白蛇·缘起》的制作为例,讲述这种信念的重要性,“动画电影创作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传递目标时,导演表达的东西是否清晰、团队是否能理解,也包括周期、人员的压力。在2017、2018年,整个市场环境比较低迷,所以我们要不断给自己的团队打气,最终才有了《白蛇·缘起》的出世。”
(郑中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