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涌现了大量的年轻人、普通人,身为导演的宁海强认为,这些闪光的普通人非常具有艺术魅力,文艺工作者应该在沉淀之后,用艺术手段再现这些平凡英雄在大时代背景下的闪光点。
中国电影塑造了这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宁海强表示,近年来,中国电影在经济和社会层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红海行动》等一批优秀的国产影片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更体现了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和凝聚力,传播了正能量。
“当下,中国电影的主流观众以20岁到30岁的年轻观众为主,这恰恰也是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的主力军。可以说,近些年的中国电影塑造了这一代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
要将镜头对准普通人
1995年,当时年仅30余岁的宁海强凭借一部描写普通士兵的电影《弹道无痕》获得了当年的金鸡奖最佳处女作奖。而提及创作抗击疫情题材的电影,宁海强同样建议把镜头对准普通人。
宁海强表示,这次疫情当中,有很多各界人士,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普普通通的医护人员。“普通人所做的牺牲、奉献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电影人要把这些普通人写生动、写鲜活,让观众觉得这些人就在他们身边,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他认为,要成功塑造一位平凡英雄,不仅仅是找到他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要展现他在生活中的艰辛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物和影片与观众产生更大的共鸣。“对于各个岗位上的普通人,不光是疫情出现以后电影人要去展现他们,平日里就应该去挖掘他们,把他们的闪光点搬上银幕。”
表现灾难中的希望
在宁海强看来,创作抗击疫情题材的影片需要沉淀。这次疫情涉及到众多的人物、事件,如何把他们有效整合在一起是关键。电影人要找到这个大事件下的典型人物,要把很多普通人的特质能聚在电影的主要人物当中,而且要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
宁海强提别提到,抗击疫情题材的影片属于灾难片,这些影片上映后肯定会勾起一批观众心中的伤痛。“此类影片绝不是为了表现伤悲,而是要表现希望。电影要更多去展现那些拯救生命的人、获得新生的人、活下来的人。比如方舱医院中,有很多医护人员带领病人跳舞,这体现的就是乐观精神和希望。电影人要通过作品让受到伤害的人们感到关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