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影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推出一大批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据统计,2012年至2019年,全国共生产故事片6011部。其中,票房过亿国产影片328部。一系列优秀作品的问世,揭开了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第二个十年的发展篇章,丰富了中国电影人物画廊,促进了中国电影类型创新,记录并推动着社会进步。中国电影正以前所未有的丰富形象和类型创新讲述中国故事,“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画像”!
2012-2019年,8年、6011部电影贡献了无数这样的形象和瞬间:
1975年,中国登山队员架起中国梯从北坡登顶珠峰,准确测量出珠峰的高度8848.13米,他们的名字叫《攀登者》;
2010年“716火灾”,10万立方米储油罐泄露爆炸,危急时刻消防员深入火场手动关闭阀门,用生命护佑城市安全,他们的名字叫《烈火英雄》;
2018年,四川航空3U8633在万米高空遭遇极端险情,面对强风、低温、座舱释压的严峻考验,机长临危不乱,带领全体机组、旅客成功返航,他的名字叫《中国机长》刘长健。
还有不屈服于命运安排、勇于追求梦想的“中国合伙人”;成功完成海外撤侨任务的蛟龙突击队;在全世界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后,带着地球寻找人类新家园的中国航天员刘培强;成本价为病友供药的“中国药神”……他们都是今日中国的普通一员,也是伟大时代造就的中国英雄。借由这样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人物形象和时代画像,电影人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无畏、勇敢、自强、自信的中国故事。
◎ 为时代画像 电影人从未缺席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发声是电影的重要使命之一。1987年初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电影发展方向。198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开国大典》等献礼片应运而生并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标志性作品。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电影界推出《建国大业》等一批精品力作,影片开创了明星出演历史名人的创新制作模式,实现了新世纪以来主旋律影片市场化的最有效探索,直接带动了《建军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的创作生产。2019年,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等献礼影片集中推出,这些影片通过对明星制、类型元素、百姓叙事的综合运用,完成了从主旋律影片向新主流电影的创作升级,实现了献礼片和普通观众的互联互通。伴随新中国70年一路走来,历经革命历史题材、英模题材、战争片、新主流电影等发展潮流,主旋律电影在题材、类型方面不断丰富完善,成为电影人为时代画像的重要手段。
2012年,中国电影界紧密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工作大局,以实际行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 周年,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奉献出《忠诚与背叛》、《西藏的天空》、《雨中的树》、《许海峰的枪》、《生死罗布泊》、《南平红荔》、《冰雪 11 天》、《小小飞虎队》、《走过雪山草地》等20多部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情感充沛、 艺术精致、制作精良的向十八大献礼重点推介影片。
2013年,在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人创作了《青春雷锋》、《雷锋的微笑》、《雷锋在1959》等多部影片。为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推出,成为该项活动的生动教材,影片累计实现票房达8000多万元,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3 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以毛泽东与齐白石交往故事为题材的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问世,以电影的形式向伟大领袖和艺术家致敬。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一年,以优秀共产党员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蓝本创作的《天上的菊美》,由八一厂出品的再现我党在历史最危急时刻力挽狂澜的影片《风云1927》、艺术再现北川已故副县长兰辉事迹的电影《兰辉》、讲述跨越民族伟大“母爱”的影片《真爱》等作品集体向新中国成立六十五周年献礼。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2014年还推出了故事片《邓小平在黄山》、纪录片《旋风九日》;为纪念焦裕禄逝世50周年,拍摄了纪录影片《永远的焦裕禄》。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电影人创作了历史、战争题材影片《百团大战》并取得4亿多票房的好成绩。影片再现了抗战史上的著名战役百团大战,堪称一部全景再现抗战峥嵘岁月的史诗作品。
201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这一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电影界创作了《大火种》、《老阿姨》、《难忘的岁月》、《古田会议》、《毛丰美》,以及《勇士》、《大会师》等一批精品力作。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也于当年3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国电影人坚定文化自信、牢记使命担当,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电影界创作出了《十八洞村》、《守边人》等一批重点献礼影片;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建军大业》、《战狼2》、《血战湘江》、《明月几时有》等多部“三性”统一的新片集体推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在评价《建军大业》、《中国合伙人》、《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影片的成功时曾表示,由香港导演担任重大革命题材影片创作,中国南部电影模块的代表(香港电影人),与位居中国电影主流的北部电影模块之间交融,加快了中国电影的次级奇幻叙述及喜剧化风格传统对主流的庄正叙述与悲剧性传统的改造与润饰的步伐,使原本严肃而威严的主旋律题材得以转变为富于感染力的奇幻灵动的影像系统,增添了可观可赏的品质,在观众中创造出不俗的国产片票房成绩。
2018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由中宣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这是加强党对电影工作全面领导的战略安排,是推动电影事业产业持续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电影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为契机,电影界推出了《春天的马拉松》、《照相师》、《大路朝天》、《闽宁镇》、《信仰者》、《李保国》等多部重点献礼作品,多题材、多类型、多样化的创作格局更加巩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批重点献礼影片集中涌现。《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烈火英雄》、《周恩来回延安》、《八子》等影片先期上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取得了热烈的市场反响。其中《烈火英雄》作为中国首部消防题材的灾难片,将微观视角与宏大主题、日常叙事与英雄情怀、人物塑造与精致制作有机结合,拓展了主旋律作品的艺术时空,让主流价值观直抵人心。影片上映后,国内部分登机口、旅游景点等服务窗口陆续推出了消防员优先政策,英雄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从生活走上大银幕,又从大银幕走进实实在在的百姓生活。
国庆档前后,《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部重量级献礼重点影片集体登场。电影《攀登者》根据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真实历史改编,重现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意志,也呈现人类不屈不挠、勇于挑战自我的崇高精神。编剧阿来曾经表示,“写《攀登者》就是写精神,写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去攀登珠峰。当时国家极其困难,攀登珠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的意志、国家意志让这种不可能成为可能。”
《中国机长》根据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备降的真实事件改编,将英雄机组创造的民航奇迹以及中国民航认真为旅客安全负责的精神真实地传递给亿万观众。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认为,《中国机长》实现了一种新的类型升级,时间空间更加集中、情节更加紧张刺激,传递的价值观更加持中普适。把以往惯常的“高大全”式革命英雄形象模式置换成当下和平年代“英雄也是普通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个体生命意识和个人主体性主题。
《我和我的祖国》以七段式的结构,讲述历史瞬间和全民记忆迎头相撞的巨大力量,“大”处谋划、“小”处着墨,精心锤炼电影语言,让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更加细腻亲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我和我的祖国》在宏大历史中融入了个体关怀,用差异化表达引发了共鸣,它用7个历史瞬间,拼出一个历经70年发展的全景中国及其中的百味人生。更为让人欣喜的是,影片为献礼片在叙事、美学、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
回顾十八大以来的电影创作,在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的每一个瞬间,电影人都不曾缺席。借助革命历史片、革命战争片、现实英模片、新主流电影等题材类型,通过成规模、有分量的作品彰显了“大国崛起”背景下新时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这些作品,倾诉家国情怀、颂扬爱国英雄、讴歌时代楷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充分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教育引导人民、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