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林(中)在给放映员进行影片授权
有这么一位基层放映员,他在四川宜宾的山路上奔波半生,七十高龄,仍然战斗在基层放映和维修第一线。从上世纪60年代的“天之骄子”师范生到一名电影放映员,51年来,他维修过8.75MM、16MM、35MM等不同制式、不同型号的流动放映设备,见证了中国农村电影放映设备运输方式从肩挑背扛到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的发展历程,更经历了电影放映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的每一点变化。他是四川宜宾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的一名放映员、维修员,他叫辛正林。在四川省电影人的抗疫宣传中、在宜宾电影行业复工的检修工作中,处处都有辛正林忙碌的身影。
辛正林说:“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个工作就想一辈子把这个工作搞好,从来没有想过要转到其他行业上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这不就是我们这个行业最需要的工匠精神吗?
◎ 放映员,辛正林与电影的情缘
1969年,19岁的辛正林从四川宜宾师范学校毕业。从小就喜欢跟着大人去看露天电影的辛正林,在看到宜宾屏山县电影管理站招收流动电影放映员的消息后,立刻填报志愿,成为了一名放映员,自此开始了他与电影的一生情缘。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放映设备非常笨重,“当时我们使用的流动放映设备是长江型的16MM放映机,一套设备有几百公斤”,辛正林回忆道,“三个人合力也还是抬不动”。由于设备笨重、通讯不畅,当时的一支流动放映小分队至少由一名放映员、一名发电员和一名组织联络人三位成员组成,每次从一个公社转到下一个公社,总需要找老乡帮忙,大家合力肩挑背扛地把数百公斤的放映设备转送到下一个放映点。“当时交通不发达,基本全靠步行,每一次下乡放映,起码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辛苦并不能减少辛正林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他担心的是放映设备老化、胶片老旧、灯泡亮度不够等诸多技术因素造成的放映品质低下。但辛正林担心的这些问题对于四五十年前的电影观众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电影放映队进入公社的每个晚上,天还没黑村民们就搬着小板凳、带着凉席,坐在平日的打谷场上等待夜幕降临、电影开场。“虽然放映条件艰苦,但是农民们真的爱看电影,每到晚上都有很多邻近村落的村民打着火把、赶山路来看一场电影”,回忆着当年男女老少扶老携幼看电影的场景,辛正林心中充满感慨,“那时候条件苦,放一场电影是十里八乡难得的娱乐活动,现在条件好了,农村电影放映却没有当年的盛况了”。
迈入八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辛正林见证了“影剧院的爆发期”。一批优秀国产影片得以复映、新片涌现,电影《女篮五号》、《阿诗玛》、《刘三姐》等一票难求的景象让辛正林至今难忘,“农村放电影平均能有三四百个观众,但电影院一千多个座位,基本每场都能全部坐满。”放映条件的改善、观众的增多都让辛正林备受鼓舞,“电影机光源从白炽灯、气体灯、氙气灯到激光,电影画面亮度和色彩还原度越来越好。”
◎ 维修员,把维修工作做到极致
在辛正林51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做过影片放映、影院管理、设备维修等多个岗位,而其中,放映设备的维护与检修更是辛老的“绝活”,宜宾映三江数字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健赞叹:“没有辛老师修不好的放映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辛正林负责当时整个宜宾地区18个县市电影院设备的维护检修以及年度审验工作。无论是机器老化还是零部件损坏,这些故障设备在辛正林手中总是能够重新恢复运转。“老化报废的设备,我会一一拆卸收集下可用零部件,这样就能解决一部分国外放映机零部件难以调配的困难。”辛正林说。而事实上,这种庖丁解牛般拆分重组机器设备的能力从辛正林儿时就已经初现端倪了,“我小时候就对机械电子元件很感兴趣,家里的无线电、录音机、电视机都被我拆开重装过,机电类的东西我一直非常喜欢”。恰是这种自小的兴趣与锻炼,无形中助推了辛正林的放映设备维修工作,“很多设备没有配备维修手册和电路图、没人会用,那我就一点点试、一点点摸索,我学会了再教给其他人。”辛正林对不同设备都有着丰富而深入的了解,他是宜宾地区电影设备维修的专家。“因为有辛老师在,我们的设备就算出了问题一般也不用返厂维修,一般在辛老师这里就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曾健告诉记者,“也正是因为这样,辛老师刚一退休就立刻被返聘回来。”
自2008年实施农村公益电影工程以来,宜宾全市160余套流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技术培训、维护修理工作全部由辛正林负责。十余年来,经辛正林维修的设备几乎全部得以恢复,宜宾映三江公司只有两台设备因损耗严重而宣布报废,而正常流动放映设备的使用年限是5年。
在当前为电影行业复工复产而进行的放映设备检修与维护中,辛正林再次披挂上阵,带着徒弟一起对全公司设备进行检修,确保疫情之后所有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 50余年电影梦,致力培养后来人
今年4月,辛老将迎来他七十岁的生日。这位在电影战线上奋战了51年的老战士仍然步履不停地走在他的电影路上,“我对电影技术、电影事业真的是非常喜欢,只要单位有需要我就会接着干”,辛正林心中对电影事业赤诚的爱让人动容。
五十多年的从业经验,辛正林心中深怀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也看到了公益电影放映中设备老化、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评级体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辛正林提出了两方面的建议,一是要缩短公益电影放映设备的更换周期,“我们目前用的绝大多数设备还是2008年的设备,虽然当前能够维修使用,但是十多年用下来,设备老化程度极为严重,缩短设备更换周期势在必行。”第二点,辛正林提议建立完整的流动电影放映员评级制度,“我们八十年代的放映员要考等级证,从四等放映员到一等放映员,从技师到高级技师,国家都有一套完整的评定标准。但是目前流动电影放映员缺乏专业化、标准化的评判体系,自然也难以全面提升技术水准。”
古稀之年,辛正林的愿望是尽快带好接班人,自己能够回家颐养天年,“家人也都希望我早点回家休息了”。话虽如此,但辛正林始终放心不下他挚爱一生的电影事业,他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徒弟身上,“说老实话,人的年龄是有限的,我今年满七十了,我的工作重点除了在技术上提供保障以外,要重点培养我的徒弟,希望他能很好地接我的班,等他成长起来、独挡一面后,我也可以放心回家休息了。”
嘴里说着“放下工作”、“想休息”,但辛正林的心中仍深深眷恋着这份事业,“我放电影、修机器,跟电影打了51年交道,一辈子就干了这么一件事。我爱农村,我也爱农民,只要老百姓喜欢看电影,在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愿意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公益电影放映持续提供技术保障,为我们宜宾映三江这支中国竹都红色文艺轻骑兵公益电影宣传队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