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荐片我们邀请到了导演唐高鹏(代表作《未择之路》),他为大家推荐了多部经典影片,既有欧洲电影大师费里尼“孤独三部曲”中的《卡比利亚之夜》、“背叛三部曲”中《甜蜜的生活》;也有前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的诗性电影《镜子》;还有科波拉在新好莱坞时期的杰作《现代启示录》等。此外,唐高鹏还将上世纪70年代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经典影片《婚姻生活》与获得今年奥斯卡多项提名的电影《婚姻故事》进行对比分析,新老影片在同一个主题下的互文和对照别有趣味。
从这些推荐影片中,唐高鹏袒露了自己的电影旨趣,并从电影本体论出发,讲述了他对电影这门艺术的执着追求。
▶ 《卡比利亚之夜》
最近觉得自己挺怀旧的,从新片中获得不了足够多的触动,于是回头去看了不少老片,觉得这些经典电影依然伟大。
我基本上把费里尼的几部经典又拿出来重看了一遍,还是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收获。大概有十多年没有再看这部《卡比利亚之夜》了,故事讲的是一个街头妓女渴望真正的爱情却总是不断失败、不断被伤害的故事,女主角由费里尼的妻子朱丽叶塔·马西纳扮演,非常动人。
▶ 《甜蜜的生活》
我发现这些伟大的电影有一个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它们讲的是貌似非常独特的人,但实际上都有一个非常普遍性的内核。困境也好,情感也好,还有人物的状态也好,永远都有普适性。
《甜蜜的生活》讲一个随波逐流的记者,最后被生活吞噬的故事,我觉得这些东西都特别真实,即使放在现在的社会中也一样有力量。
▶《阿玛柯德》
这是费里尼的一部自传影片,可以说是他的《童年往事》。
我很多年前看到一个非常贴切的评论,说这部影片把粗俗和纯真完全融于一炉。十多岁的小男孩最喜欢的是“屎尿屁”笑话,这些听起来很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在电影中都变成了非常纯真、非常动人的样子,那是生命中最闪亮的东西,会让观众不自觉地感动,甚至觉得自己都变得闪亮起来。
▶《镜子》
这段时间重新看了塔可夫斯基的《镜子》。这部影片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是导演特别个人的记忆和他的童年,某种程度上带有一点创伤。很有趣的是,它跟费里尼的《八部半》关于成长的部分有一些特别相似的地方,两部电影一起思考对照会觉得特别有意思。比如两部影片中都有对母亲的赞美,只不过他们用的意向不一样。
费里尼用了一个回忆,成年的他看见了年轻时候的妈妈,母亲特别年轻,与他一起走了一段。这种手法在后来的很多电影里其实也被用到过,比如在伍迪·艾伦的电影《安妮·霍尔》中,成年的伍迪·艾伦回到他的小学同学之间,老师仍在喋喋不休……这种手法其实就是费里尼首创的。
在塔可夫斯基的影像里面,年轻的妈妈伸手去擦镜子上的水汽,镜子里映出的是一个老年的妈妈。一切就像是我们自己的梦,同时它又是一个特别普遍的情感。
当电影变成这样的时候,就似乎回到了最初小时候或是少年时代看电影的感受,影像变成了好多时间的碎片、记忆的碎片,而且这些碎片能够跟一些特别隐秘的情感连接上,我觉得这是电影迷人的地方。
▶《婚姻生活》《婚姻故事》
今年奥斯卡影片《婚姻故事》里,主人公房间内贴着一张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婚姻生活》的海报。这就让人不自觉会把两部影片连在一起进行对照。一比较就会显得《婚姻故事》过于表面化,显得简陋。
《婚姻故事》把婚姻表面的戏剧性冲突编织在一起,但是这些冲突好像并不触及人物最内在的东西,所有的矛盾都是外化的,外化成双方律师的争斗。我们看男女主角对峙、争吵的那一场戏,二人滔滔不绝,但是信息量却并不足够,这些都是让我觉得不满足的地方。
大家津津乐道的两个人爆发的那场戏,其实对两位演员来说都算是正常发挥。或许大家没看过斯嘉丽·约翰逊那种形态下的表演,但是对于男演员亚当·德赖弗来说,那种表演状态太正常了,甚至可以说,他就是那样一个演员。
在吉姆·贾木许导演的《帕特森》中,亚当·德赖弗饰演一个糊里糊涂,天天都在写诗、做白日梦的公车司机。他对他妻子的爱其实是盲目而无条件的爱,可能他妻子根本不懂他写的诗,但是俩人就是能够互相欣赏、互相赞美。这才是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也是非常有趣的人物关系。
在《婚姻故事》里,两位主人公是两个艺术家,其实写艺术家挺容易的,因为艺术家怎么写他神经质、伶牙俐齿、情感外露等特质都可以。但要去写两个普通人,比如俩会计的情感和婚姻,那可能就太难了。
当然《婚姻故事》也有做得非常好的地方,它引发了观众的情绪共鸣。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婚姻故事》,她觉得片中那些人与人情感中的互相伤害非常熟悉。或许这一切的呈现是特别空洞甚至是虚张声势、浮皮潦草的,但是呈现伤害本身就足以勾起观众所有的相关情绪,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甚至这种情感连接并不局限于婚姻、爱情,也有可能是亲情里的相爱相杀。可能影像呈现的形式本身就比较直给,让观众直面争吵和伤害,勾起观众的记忆,想起自己曾经也被这样被气得浑身发抖,被伤害,觉得心都碎了而对方还穷凶极恶的场景。
▶《现代启示录》
科波拉的电影文学性很强,又非常电影化,但我最喜欢的不是大家都偏爱的《教父》系列,反而是这部《现代启示录》,这部电影几乎可以代表了新好莱坞时期的反战主题,片中对越战的呈现和反思都非常值得一观。
(下转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