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化危为机。对于正在遭受重创的中国电影业,这四个字也尤为重要。4月29日,国家电影局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会上,用新招、实招、有用的招助力行业渡过难关,在危机困难中寻找机遇、创造机遇的“江苏样本”,得到各方关注。江苏样本,能否复制?那就先要了解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电影主管部门为此不断探索、创新、实践而经历的三个阶段。
▶ 准确识变,看清“危”“机”
危:票房损失、企业停摆、恐慌心理
2019年,中国电影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当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全国银幕总数69787块,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7.27亿。
2020年,疫情突然而至,中国电影走入“至暗时刻”。全国影院停业,全年票房损失估算将超300亿元。
江苏,作为全国排名第二的票房大省,目前拥有影院972家、银幕6313块。江苏省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全年总票房超60亿元,其中1到4月的累计票房是21.6亿。那么,初步估算2020年1到4月江苏电影市场的损失约在25亿到30亿元,平均每家影院损失250万元以上。这份负担,无比沉重。在无收入的情况下,影院依然要承担房屋租金、物业管理费、职工薪酬、设备维护等刚性成本。这对现金流是巨大考验,对小微企业来说更是致命伤。
以上这些还只是短期影响。如果从中长期影响来看,除了终端的影院停业,上游的创作、摄制、宣发等环节同样停摆,整个电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疫情终将结束,但有多少影院可以苦苦支撑到那个时候?届时,观众恐慌心理的消退、重回影院的习惯培养、可能面临的片荒等,也皆是严峻考验。
机:改革升级、行业洗牌、未来版图
虽然危机重重,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电影发展长期向好的条件和环境也没有改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电影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最坚强的政治保证;各级电影主管部门积极出台扶持政策、电影工作者积极自救共克时艰是动力源泉;银幕数全球第一、票房全球第二、产量全球前三,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大实力是信心所在。
从当下来看,票房受到影响,但电影市场的供给侧和需求端仍然值得期待;行业会出现洗牌,但电影行业稳步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线上会部分分流,但影院仍将是电影的最重要输出端口。疫情或将倒逼电影产业改革升级,给以往单一赢利、粗放经营的电影业,带来全新机遇和广阔前景。
从长远来看,全球各地电影业均遭受重创,被疫情逼回同一个起跑线。只有坚持“内容为王”,才能在未来的票房之战中赢得胜利,稳步推进中国电影走出去,甚至改变未来的世界电影版图。
▶ 科学应变,抓住机遇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解电影业燃眉之急,在重重危机中谋求发展,江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关于支持全省电影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苏影十条”),下精准棋,打主动仗。为此,电影主管部门不仅要履行正常的政府职能,更要有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
权威调研
想要抓住机遇,必须科学应变。只有强大的前期调研数据以及科学的论证,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法,而不是一拍脑袋就出政策。
早在2月3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牵头拟定的在线问卷调查就正式启动,得到全省几千家企业的热切回应。从反馈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绝大多数受访影视企业是中小企业,“因疫情陷入困顿,可能倒闭”的高达56.81%。
最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81.46%的受访企业期望得到房租水电补贴;69.95%期望得到阶段性减免税费;64.32%期望提供稳岗补贴;60.8%期望能够降低税率;59.39%期望能够减免或者缓交社保。另外,在贷款优惠、防疫指导等方面也有企业提出诉求。
2月19日,针对那些最关键最急迫的难题,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局、省财政厅、省人社厅、人行南京分行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苏影十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手助力电影业渡过难关。这十大措施包括:一、落实相关税收优惠;二、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三、优化电影专资征缴使用;四、加大信贷投放;五、降低融资成本;六、加强电影从业者金融支持;七、优化金融服务;八、降低企业房租成本;九、加大用工政策保障;十、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多部门联合托举,来给困境中的电影业破题,这是从未有过的。
精准落实
有了好政策,下一步,就是企业如何得到真实惠。“苏影十条”在江苏各地市的细化、落实、推进,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政策落地”。
比如,南京专门出台《企业办理指南》落实“苏影十条”。这份指南多达64页,包含103个联络电话,从政策到落实部门,从获取途径到办理流程,从专人专办到专人代办的联系方式,一应俱全,含金量大,不搞形式主义,用心又贴心。
苏州根据当地情况、从实际出发,不仅发布办理指南,还积极帮助企业申请金融贷款,将政策中的职业培训补贴、乡镇影院补贴等进一步细化,为各影院提供《放映设备检查保养指南》,鼓励电影企业做好复工复产的充分准备。
常州第一时间落实“苏影十条”,推出“抗疫贷”金融服务,精准助力企业应对疫情,抵御风险。
无锡在“苏影十条”的大力推动中,逆势而上,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出台补贴措施,成功吸引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影片落地,开创电影业发展新局面。
宣传推动
政策再好,如果不宣传,企业不知道,市场自然也不会买单。为此,江苏省电影主管部门“放下身段”,主动寻求权威主流媒体的报道宣传,积极听取来自社会各界的反馈,科学采纳权威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
2月19日,“苏影十条”推出当天,《现代快报》以江苏电影业“绝地反击”为主题,推出深度解读、一图读懂以及评论文章,全方位报道这一政策措施。到次日晚8点,仅@现代快报官方微博开设的话题#江苏出台扶持电影业十大措施#阅读量就已过100万。
此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著名演员、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侯勇,电影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支菲娜,中国城市影院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电影协会副会长孙莹等十几位权威业内人士接受《现代快报》专访,就“苏影十条”分享感受、给出建议。之后,江苏省内各地市落实推进情况也亮点不断,该报对于“苏影十条”的系列报道全网阅读量迅速突破1000万次,这在政府部门政策发布的报道案例中是少见的。
再加上省内外众多新闻媒体以及电影媒体、公号等的关注和宣传,“苏影十条”取得了非常好的推进效果,在省内外电影企业和从业者中口碑相传,为全国电影业提振了信心。
▶ 主动求变,创造机遇
不久前,阿里影业旗下灯塔研究院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8成观众观影意愿强烈,近半数用户表示疫情结束后观影频率会有提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电影业诉求,开始由“生存”转向“复苏”。这次,江苏再度成为“探路者”。
10亿元额度普惠金融支持
从全国范围来看,疫情暴发至今,不少省市地区出台了电影业的专门支持政策,为影院减免专资,为企业提供补助,帮行业争取财税优惠。但需要注意的实际情况是,整个产业链已经停摆几个月。没有票房,何谈专资?没有经营,何来税收?这也导致部分扶持政策初心虽好,却不能及时有效帮助电影业渡过难关。
尤其是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之后,考虑到未来长远发展,江苏开始化被动为主动,率先尝试变特惠财政补助为普惠金融支持,尝试为企业主动创造机遇。
以往,利用财政资金对部分企业进行特惠补助,虽然促进了电影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竞争的缺失。未来,普惠金融支持将促使企业争相创新、追求质量、重视效率,在互相竞争中谋求高质量发展。
3月25日,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局指导下,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磅推出支持全省电影业抗疫专项金融服务(以下简称“苏影保”),宣布用10亿元专项额度,为江苏电影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这是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以来,第一次以省为单位落实第四十条“鼓励金融机构为从事电影活动以及改善电影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服务”的内容,也是第一个在疫情期间金融企业与政府通力合作的成功范例,还是第一次将担保公司的直保业务与银行贷款同时用到电影行业。
“白名单”引领企业、激活市场
为什么是10亿元,不是更多,或者更少?提出这项政策之前,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局联合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启动针对江苏电影企业的线上调查,结果显示,约86%的企业现金流只能支撑两个月,并且有近80%的企业从来没有进行过贷款。
虽然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就正式施行,但由于行业特殊性,三年来,电影企业与金融界的交叉点少之又少。而金融政策,能够最好、最快、最稳地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求得生存,在疫情结束后求得发展。
经过科学论证和测算,10亿总额度,能为约500家电影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支持,保存江苏电影的骨干企业、有生力量。
想要获得“苏影保”贷款,首先得是“白名单”企业。这也是它区别于一般金融产品的创新之处。“白名单”如何确认?报送条件原则上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借款人、法定代表人等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资信情况良好,无不良记录,具备按期还本付息能力;影院需满足 2019年专资催缴不超过3次(含)、无任何违规通报情况;无任何借款合同纠纷、抵押权纠纷等重大涉诉情况等。
这样的标准,可以做到从多重角度进行筛选,市场与监管两不误。未来,这份“白名单”或可尝试与企业征信以及更多政策挂钩,引领企业积极向更高行业标准靠拢,以优质内容激活电影市场。
构建电影金融生态服务体系
电影的影响力,在当下中国其实是被低估的。它本身产值并不算高,全国一年也就几百亿,但是它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拉动的其他产业可以达到1比10,甚至更高,对区域品牌、社会文化等也都具有深远影响。电影的重要性,决不能只用票房来衡量。
因此,在“苏影十条”之后,江苏省电影局、南京银行、省信保集团,政银担三方高效合作,超常规运作,让“苏影保”这一创新产品极速落地。
3月9日提出概念,3月17日启动网上调查,3月24日各地申报“白名单”,再到4月3日第一笔贷款落地,不到一个月时间。4月3日到4月30日,短短20个工作日,“苏影保”已经成功放贷30家,放款超1.7亿元。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有不少企业的申请在走流程,也将陆续发放。这些贷款10月以前一分钱都不用还,10月以后才开始还本付息。届时,电影院应该已经正常开业,而电影企业获得的“活水”将助力它们在复苏之战中获得先机。
据悉,接下来,江苏还将探索更多“金融+电影”的合作,提高电影企业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加快设立江苏省电影发展基金,探索建立电影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最终构建成熟有效的电影金融生态服务体系。
(作者系现代快报社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