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主持召开电影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对电影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分析当前电影行业面临的困难和形势,对下一步推动我国电影在疫后更好更快发展作出安排部署。
中国电影票房吧创始人涂彪表示,此次会议提及的政策不仅惠及电影产业的上游和下游,更针对观众做出了扶持政策,支持各地购买发放电影票券。“本次会议提出的扶持政策是一个系统化的政策,既全面立体,又非常具有针对性。”在涂彪看来,只要观众能够回归影院,产业各个环节上的一系列公司就都可以动起来。“此次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有助于前期市场迅速恢复热度,恢复市场信心。”
复产复工后需上下游公司形成合力
作为电影行业的观察者,涂彪认为,在过去的这近半年的时间里,电影行业度过了一段较为困难的时期,很多产业上游的企业,尤其是有负债的企业会比较艰难。有一些从业人员由于生活的压力,很可能会选择转行。而相比产业上游,他认为产业下游的企业挑战更大一些。“下游的影院都是重资产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停摆,对这些企业的现金流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在涂彪看来,复产复工之后,也是考验很多大公司融资能力的时候,到时候不排除会出现一些并购的现象,因此接下来需要市场化手段和政策并行,才能解决好之后的一系列问题。
在涂彪看来,复产复工之后的第一步是尽快把观众请回影院。“虽说是让观众进影院,但这绝不是影院单方面的事情。”他认为,这需要产业上下游一起配合、共同努力。
“首先,作为影院,要提供给观众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涂彪说,疫情之后,只有观影环境安全了,观众才能放下心理的戒备,这是让观众走进影院的前提。“在安全的前提下,优质的服务、舒适的观影环境同样重要。”他说,在复市初期,一些影院可能会面临人员不够充足的困难,但越是此时,越不能降低服务质量,不能让走进影院的观众因服务不周而感到失望。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影片公映。“院线影院应该及时配合片方把优秀的影片宣传、放映好。因为只有优质的内容,才是观众走进影院的根本原因。”
涂彪认为,在复市之后,市场前期主要是消化春节档以来原计划在上半年公映的影片内容。此时哪个影片敢于率先登陆院线,可能会占据一些优势。“复工前期,可能是发放电影票券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力度最强的时候,观众在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有可能会形成一波观影热潮,而随着市场逐步回归正轨,扶持政策的力度也会逐渐减弱。”
与此同时,涂彪也表示希望各片方能够相互协调,尽量把档期调开,不要扎堆上映影片,争取把每部影片的最大价值都体现出来。
未来两三年是国产电影的重要机遇期
涂彪认为,这次疫情给中国电影带来困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涂彪口中的机会主要分为“时间差”和“价值观”两个方面。首先,由于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了疫情,从而可以提前复产复工。在电影行业,复工之后,进口影片是否来得及在国内第一时间公映犹未可知,因此在初期给国产电影赢得了“时间差”。更重要的是,涂彪预测,在未来几年中,除了像《复仇者联盟》、《阿凡达》系列等这样的超级IP,其它很多好莱坞电影对国内观众的吸引力很可能都会比之前有所下降。“国内观众会更加关注东方哲学、中国价值观,这是国产电影的机会。中国电影人应该抓住机会,多描写平民英雄,制作更多依托本土文化的影片。现实题材、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今后的市场空间会更大。”
而提及“窗口期”的问题,涂彪的态度非常明确——必须规范起来。在他看来,一方面是因为影院是重资产企业,如果“窗口期”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会给影院带来极大的经营困难。同时,院线电影是电影行业的头部产品,大银幕作品不仅代表了电影行业的高质量产品,更是电影作为艺术品,表达思想、文化、社会现象、经济发展的出口。“如果影院无法生存,院线电影没有了阵地,电影持续进步的步伐便会停滞,甚至让电影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涂彪认为,互联网平台只是把电影当做增加流量、提高自己产品装机率的工具。“本质上,他们的商业逻辑还是互联网的流量思维。如果电影行业的头部产品都被当做其他行业发展的一种工具,长久必然会伤害到电影行业本身。”
强调“内容为王”的同时,涂彪认为,电影院也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他表示,现阶段电影院确实面临国内电影观众普遍是价格敏感型受众的困境,因此建议影院的经营者要换位思考,站在观众这个“对手盘”的角度看思考问题。“影院不能一味主打消费升级,高端消费毕竟不适用于更大范围的电影观众。影院需要思考当下的电影观众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并且推出他们可以承受价格范围内的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