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凡影创始合伙人李湛以《从大银幕转向小荧幕,从业者准备好了吗?》为话题进行了一场直播,通过“疫情之下,院线电影要不要‘倒牛奶’”、“小荧幕真的意味着降维吗”、“从业者是否应该走向小荧幕”三个“灵魂拷问”来一一解析当前的影视行业现状,建议影视行业从业者根据个体情况,结合市场信息与时代背景来做出更好的选择。
创作者应该关注小荧幕
李湛横向对比疫情期间国内外影视行业的现状,提出“网络上架与改撤档成为了国内外片方主要予以选择的措施”,而其中,选择“院转网”在国内外都属少数,可见国内外从业者直面网络的态度都比较慎重。针对此种情况,李湛提出影视从业者在面临网络与改档选择的时候,需要把握的核心在于市场与观众。
根据凡影在疫情期间对300位观众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在网络平台观看电影或网生内容等活动都会大比例增加,而去影院观影这一行为将急剧减少。“虽然不排除受访者心理状态以及近期电影市场新片供应的影响,但我们依旧可以预计,若院线开放时间继续后延,观众倾向可能会越来越偏于网络。”李湛由此建议从业者要关注小荧幕创作。
网生内容正在破局
李湛以凡影对网络电影受众的调查报告为依据,提出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院线与网生之间的界限在他们眼中十分模糊,有不少观众是依据自己观看电影的平台渠道来定义作品的品类属性。”
而对于网络电影内容本身,题材、内容、特效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口碑评分已然成为观众选择影片的重要指标。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一样,都需要宣传和营销,但平台的差异导致了二者营销方式上的不同,李湛提出:“电影在院线与网络平台的营销思路应当是截然不同的。相比院线电影,网络电影更需要的是口碑与热点来带动。”
从国内外网剧、网络大电影的发展现状出发,李湛对小荧幕网生内容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直言“观众在对所有内容形式进行消费的过程当中最大的诉求即是寻求情感共鸣”。
竞争核心仍在内容
无论是大银幕还是小荧屏,能够吸引观众的最终都是优质的内容。实现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是所有作品的最终情感导向。
李湛认为,小荧幕上的情感共鸣需要另一种不同的经验,要用特定甚至更复杂的方法与技巧来实现。从院线电影到网络电影,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降维”,而是变更了一个维度。观众自身对于内容本质的看重和市场上多样性需求启示创作者,无需执着于表象,讲出好故事才应当是最终的目标。
困境之下,危险与机遇并存,无论何种形式,归根结底都是优质内容的竞争,网生内容创作与大银幕创作没有高低之分,有的只是创作方式和宣传渠道的差别,最终都要在观众面前以内容和品质取胜。
(郑中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