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在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中作出了“中国电影仍然处在黄金发展期,投资不会离场、人才不会离场、观众也不会离场”的重要判断,这是对中国电影发展形势的准确研判,也是对行业的鼓励和要求。
5月12日~14日,减免专资、支持贴息贷款、减免税收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政策陆续出台,向行业发出了明确的复工复产信号,城市影院市场即将迎来复苏。“冷启动”比“热启动”要慢,中国电影如何破题?当务之急是做好“暖场”工作。深层次看来,则关键在于中国电影发展的趋势和环境已经改变,通过政策手段和治理水平的升级换代,引领行业发展的升级换代。
一、投资不离场,关键在于市场主体和投资者信心的增强
投资不离场,核心是让谁的投资不离场的问题。行业现在渴求的是刺激,而不仅仅是救济。要让两类人有信心,一类是市场主体,一类是投资者。3月下旬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反复,使市场主体复业时顾虑颇多。近日陆续出台的财政、税收、专资措施,已经向行业和投资者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传递了党中央、国务院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关怀。
(一)要当好“主心骨“,做好保市场主体的责任人
要让投资不离场,也就是要让从业者和投资者相信电影仍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下一步重心在于配套落实,让投资者进一步增强信心。
电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较为活跃、一直广受关注的组成部分,应在“六稳”、“六保”工作中发挥更多作用。当前电影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复工复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电影与其他行业不同,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而言仍然是新产业、小产业,龙头企业、优质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在确保扶持中小企业的基础上,仍需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大河涨水小河满。
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5月12日出台了《关于做好电影专资贴息支持影院应对疫情有关工作的通知》,对3000家中小影院进行支持。此举符合“六保”政策大方向,贴息也充分体现了财政资金“体恤民情”的重要作用。
经过百余日抗疫的总体战和行业长期停摆,不少电影从业者身心俱疲。要避免企业眼看着政策优惠无法享受的“旋转门”和“玻璃门”。上层政策在落地过程中,一些地方管理部门需要多做功课因地制宜,而不是简单盖章转发。这次一揽子政策的出台,正是重振行业旗鼓的良好契机。须通过有效的跟踪协调督办机制,监督政策落实、强化扶持资金绩效管理,确保政策落实及时到位。
(二)要当好“纾解人”,纾解融资障碍、纾解冗余劣质产能造成的发展堵点
让投资不离场,首先要让投资进场。行业此前已经出现了局部并购重组的现象,这是非常好的标志,它意味着行业仍然是有活力的、有吸引力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这些星星之火快一点形成燎原之势。
保住优质龙头企业和特色企业,救活濒临绝境的中小企业,才能让投资认识到电影行业的活力和投资价值。除了做好纾解市场主体情绪的沟通工作,更需要的是纾解融资障碍、纾解发展堵点。
金融机构是商业体,不是福利机构。电影企业是轻资产,尽管此前做了一些项目贷的尝试,但融资贷款一直没有破题。金融机构普遍对电影行业缺乏了解,不愿随便给电影企业贷款,因为按照金融机构既定的规则来评估的话,大多数电影企业不符合放贷条件。但实地调研发现一些金融机构熟悉了电影行业情况之后,表现出了明显的热情。这当中,体现了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的担当。
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体现国家财政资金的普惠功效,可以由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建好评估体系,给金融企业开“白名单”,推动无抵押贷款,帮助企业克服申请贷款的困难。这是“江苏样本”积累的经验。“白名单”还有个好处,就是帮助淘汰冗余产能。小影院偷漏瞒报情况并不鲜见,“白名单”和金融手段,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
在“白名单”基础上,地方管理部门也需要和金融机构做好沟通工作,让银行“能贷就贷”,不要盲目抽贷和断贷。以前不贷的,现在可以贷,银行要提高风险容忍度。以前已经贷出去的,协调银行要最大限度地不盲目抽贷和断贷,进行最大限度的展期。
金融机构是市场化企业,这时候就需要建立兜底基金,帮助银行减轻亏本的顾虑。北京的“投贷奖”已经做了较好的尝试。“谁放贷,谁负责”,可以探索政府财政资金和金融机构共同来成立兜底基金的办法。这笔资金并不会太冲击财政资金的主要功能,财政资金多出一些还是金融机构多出一些,都可以探讨。企业能拿到钱,拓展专资的发挥空间,又打通了金融通道,银行拓展了业务范围,皆大欢喜。
此外,在地方财政相对宽松、对文化产业发展较为重视的地区,试点探索特别债,也是值得尝试的。机构和国民投资购买债券,国家也可以参与。只要相信中国电影的未来,就可以买。
(三)要当好“店小二”,营造更为优化的营商环境
企业贡献一方,地方管理部门是行业的管理者,也是行业的服务者。文化行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化妆师”,在疫情影响下,尽快做好地方电影产业的恢复,对加快地方经济复苏、提振地方文化形象都有立竿见影的效应。做好市场主体、投资者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桥梁”,不仅仅是对地方文化行业做大做强有益的事。
行业管理部门要和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一些地方管理部门需加快调试,多与税收、人力、财政、金融等部门沟通,努力为优质电影企业背书,避免催征社保、催征税款、盲目催贷抽贷的情况。
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政务服务意识。探索建立专人代办机制、分类服务机制,行业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可充分调动各地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帮助行业尽快复苏、加大变革与创新。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多、涉及面广,许多企业读不懂、不会用、用不好政策优惠。南京市委宣传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南京落实江苏“影十条”政策企业办理指南》时,一并公布了南京市新闻出版局专职副局长姓名电话、南京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姓名手机等20多个部门负责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搭建了行业管理部门和协会等多个组织的联合工作平台,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方便从业者咨询和办理政策优惠,并安排工作人员对重点企业专项代办开通绿色通道,促进行政审批精简便捷,提供更为贴心及时的服务。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下转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