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林琳 郑中砥)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猝不及防席卷中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电影行业更是首当其冲。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童刚表示,冬天总会过去,春天必定到来。电影人坚持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从不缺位,从不懈怠。“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持续推出优质感人的作品,不断改善安全放心的环境,努力提升细致周到的服务,就一定能重建信心、重塑预期,因疫情原因暂别电影的观众就会重新回到影院,社会将继续保持对电影业的投融资热度,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依然美好。”
2019年,主旋律电影、科幻电影、动画电影、现实题材电影等各个类型电影作品在市场中大放异彩。童刚认为,电影界要建设和维护宽松、包容的创作环境,鼓励电影人加强创新,积极探索尝试不同风格、样式、类型的影片,不断提高美学表达和艺术创作水平,用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作品满足观众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人也要积极学习和研究国际电影创作理念,努力确立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故事的世界性表达,加强国产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真正把电影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近些年,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最终将极大影响和改造电影行业。童刚认为,电影人应该主动跟踪和研究这些新兴技术,把技术的力量融入电影的发展中,推动高新电影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应用,尽快建设面向未来的技术“新基建”体系,为电影的再一次腾飞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详见第2版)